为艺术代言:中国画家俞寅一
艺 术 修 行
文 / 俞寅一
一、自学连环画起步
我从小喜欢涂鸦,读幼儿园时就别出心裁地根据儿歌的歌词,一句画一幅一句画一幅地连接起来,画好后订成小小的一本,一本,除了自己欣赏,还给家人和同学们看,得到大家的夸奖,我更兴趣十足。这样的劲头一直延伸到我上山下乡支边到黑龙江农村。冬季农闲时在炕上画知识青年事迹的连环画,然后投稿到佳木斯的《合江日报》社。报社美术编辑把我推荐给县文化馆,这样我就经常被抽调到县里搞各种展览、参加美术培训和美术创作。
我是老三届初三学生,在 1966 年 5 月曾报考过浙江美术学院附中,由于文革十年,中断了录取的希望。但我并不气馁,自学绘本的决心坚定不移,我认准了一个方向和目标,就不断地画下去,直到有出版社向我约稿,继而得以出版,让社会承认我的画连环画能力。
下面是我的几本连环画的选页:
二、汲取中国画笔墨
从黑龙江农村回城到原籍宁波后,我被分配进厂当上了工人。厂领导派我去上海拖拉机厂学习钢铁分析,那是1976年,整整一年的时间我都在上海培训。不上班的休息天,我最爱到南京路上的朵云轩去看中国水墨画,我被著名的海派中国画家们精湛的真迹作品倾倒,气韵生动和淋漓的笔墨太吸引我了,我看得如痴如醉,撩起了我决心画水墨画的欲望。
我在朵云轩买了笔墨纸,在福州路印社刻了章,在宣纸上练习起来。水墨画讲究一气呵成,难度很高,初学者太不容易了。我就买了有关的书来读,画书就成了我的老师。懂得了墨分干湿、浓淡、破墨焦墨等,笔分中锋、侧锋、顺笔逆笔和拖笔等等,画书引我入门,越练兴趣越足。我感到中国的宣纸有变幻无穷的渗透力,中国画的笔墨有营造意想不到的境界,特别是写意画。我决心以此为自己的一生奋斗目标。
三、爱漫画奇思妙想
阅报,让我发现了漫画这个有特殊魅力的艺术,于是我想画漫画。心想只要构思巧妙,创作很简便。可是画来画去全是退稿。后来宁波报的陈志光老师在一次退稿信中一语中的地道出了我画不好漫画的结症:他说我的漫画不姓“漫”。我领悟了他的意思,如醍醐灌顶,原来我不懂得这门艺术的规律。此后,我不但在构思上海阔天空地漫想,在表现手法上也大胆夸张、变形漫画化,渐渐的才画出了真正有漫味的漫画,稿件采用率大大提高了。
在我自强不息地画漫画过程中,最好的老师还是书本,我买来了丰子恺的《漫画的描法》,缪印堂的《漫画ABC》,毕克官的《中国漫画史话》,徐凡和冯化的《简明漫画艺术辞典》,又买了华君武、米谷、方成的画册和《外国幽默画精选》、订阅了《漫画世界》《中国漫画》等报刊杂志,阅读、临摹、比较、获益匪浅。漫画,无论画什么,都在画人,画人生,揭示人生,给人以启迪。我从讽刺漫画到幽默漫画,又到漫画肖像,走过不少弯路,甚至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画出了成果。
四、攻剪纸中华国粹
无论学习哪种艺术的门类,创新很重要。创新,就要有个人风格,个人风格的形成来自日积月累的学习、沉淀,也来自汲取别的艺术养料,触类旁通,借鉴,吸收,溶入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因此我看上了中国国粹――剪纸艺术。
剪纸是古老的传统艺术,创造了特殊的阴刻阳刻手法,高度概括、简化造型、趣味和美感附合大众的审美,有十分喜庆的效果。我学剪纸主要是用到创作连环画和人物塑造中来,《金陵十二钗》就是代表作。
我的剪纸路也并不平坦,靠的是细心和绘画的基础,靠的是持之以恒地努力。我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了许多四幅或十来幅左右的短篇连环画。
艺术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艺术只能用自己的要求去发展,终身钻研属于自己独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