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灯谜格律
谜格,就是灯谜格律。谜格的作用主要是对谜底的结构进行调整或对谜底的字序重新进行排列,使之更加严谨地扣合谜面。用格的灯谜,有的谜底字音要异读,有的谜底字形要拆合,有的谜底字序要调整。一句话,谜格用于改造谜底。
谜格最早出现于宋元时期,到了明清时才被广泛使用。谜格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制谜需要一种补救方法化解谜材日渐枯竭的困境。可见,谜格是灯谜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目的是用来改造一些难以入谜的谜材,使之能够创作出相应的谜面。所以,谜界有“格助谜活,格为谜用”的说法。
自明代之后,谜格不断创新发展,到1922年谜家韩英麟的《增广隐格释例》问世时,谜格已经达到了四百多个。但后来,随着灯谜创作手法的多样化,一些难以入谜的谜材不用谜格也可成谜,因而大多数生僻的谜格逐渐被弃用。
下面结合相关谜例,介绍十种常用谜格:
(一)秋千格
谜底限定两字,通过倒读扣合谜面。谜底后一个字调到前面来读,就像荡秋千一样,秋千格因之得名。
例1.开始曲(2字战国人,秋千格)屈原【郑育斌作】
谜底“屈原”依格倒读作“原屈”。“原”意即“本来”,在此解释为“开始”。“屈”作“使弯曲”解。
例2.并列第一(2字地理名词,秋千格)首都【郑育斌 作】
谜底依格倒读作“都首”。“并列第一”会意为“都是首(第一)”。
(二)卷帘格
要求谜底不少于三个字,倒读扣合谜面。格名取自唐·王昌龄诗句“欲卷珠帘春恨长”。
例1.异香阵阵来(3字世界著名画家,卷帘格)达·芬奇【郑育斌 作】
谜底依格倒读作“奇芬·达”。“奇”义为“异”。“芬”扣合“香”。“达”由“阵阵来”拢意而出。
例2.数十刀纸(3字作曲家,卷帘格)张千一【郑育斌 作】
谜底依格倒读为“一千张”。“数”别解为“计算”。一刀纸是一百张,以此计算,“十刀纸”就是“一千张”。
(三)梨花格
要求谜底不少于两个字,每个字都读成谐音字。格名取自唐·岑参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例1.棋盘走势仔细看(3字抗战地名,梨花格)平型关【郑育斌 作】
谜底依格读作“枰行观”。“棋盘”也称“枰”。谜面理解为“枰里棋子行走情况在观看之中”,拢意扣“枰行观”。
例2.不公开会晤(2字食品,梨花格)蜜饯【郑育斌 作】
谜底依格读成“密见”扣合谜面。
(四)徐妃格
要求谜底不少于两个字,而且具有相同的偏旁,在去除相同的偏旁后扣合谜面。格名典出《南史·后妃传》,因徐妃常化半面妆,所以也称“半妆格”。
例1.全是领导(2字昆虫,徐妃格)蟋蟀【郑育斌 作】
“全”意为全部、悉数,扣“悉”。“领导”由名词转为动词,别解作“率领”,扣“率”。谜底去除相同的偏旁“虫”后扣合谜面。
例2.自喜独身(2字地名,徐妃格)邯郸【清末民国初·谢国文 作】
“自喜单身”意为“甘愿单身”,拢意扣“甘单”。谜底去除相同的偏旁“阝”后扣合谜面。
(五)骊珠格
只写谜面并标注骊珠格,但不标明谜目,猜射时需将谜目和谜底一同猜出来。谜目和谜底要求词义连贯,作为一个整体来扣合谜面。格名典出《庄子·列御寇》中“探骊得珠”的典故,所以又称“探骊”。
例1.“天明登前途”(骊珠,2 1)行当·旦【佚名 作】
把谜目“行当”和谜底“旦”作为一个整体,连读成“行当旦”(意即出行应当是在早晨)来扣合谜面。
例2.驰誉丹青(骊珠,2 3)名著《红与黑》【蔡芳 作】
谜面是《千字文》句。“驰誉”意为“声誉传得很远”,扣合“名著”。 “丹青”本称画,在此别解为两种颜色,扣合“红与黑”。“名著”和“红与黑”作为一个整体扣合谜面。
(六)摘遍格
要求谜底不少于两个字,每个字的上半截需相同,在去掉上半截的部首后扣合谜底。
例1.家庭团聚(2字植物名,摘遍格)芦荟【郑育斌 作】
去掉谜底每个字上半截相同的部首“艹”,余下“户会”扣合谜面。
例2.昔年神色已消磨(3字影目,摘遍格)苦菜花【郑育斌 作】
谜底依格看作“古采化”。“昔年”扣“古”,“神色”扣“采”,“已消磨”拢意为“化”。
(七)上楼格
要求谜底不少于三个字,末字移到最前面来读,像上楼梯一样。
例1.“此行何去”(3字汽车部件,上楼格)方向盘【佚名 作】
谜底依格读成“盘方向”来扣合谜面。“盘”别解为“盘问”。
例2.“以重其言”(3字音像器材,上楼格)扬声器【郑育斌 作】
谜面出自《汉书》。谜底依格读成“器声扬”扣合谜面。
(八)下楼格
要求谜底不少于三个字,首字移到最后面来读,像下楼梯一样。
例1.劳动节与国庆节(成语,下楼格)一五一十【佚名 作】
谜底依格读成“五一十一”来扣合谜面。
例2. 第三代赢了第一代(3字泊人,下楼格)公孙胜【佚名 作】
谜底依格读成“孙胜公”来扣合谜面。
(九)调首格
要求谜底不少于三个字,前两个字位置对调。调首格又称“掉首格” “睡鸭格”。
例1.神州上下讲正气(《三字经句》一句,调首格)曰国风【郑育斌 作】
谜底依格读为“国曰风”来扣合谜面。“风”别解为“风气”,照应“正气”。
例2. 只讲现在和将来(4字口语,调首格)说不过去【佚名 作】
谜底依格读作“不说过去”。“现在”和“将来”夹击“过去”。
(十)调尾格
调尾格要求谜底不少于三个字,最后两个字对调。又称“掉尾格”。
例1. 化妆室(4字常用语,掉尾格)打扮入时【佚名 作】
谜底读作“打扮时入”,别解为“打扮时进入”。
例2.言之有物(三字经句,调尾格)曰西东【佚名 作】
“言”扣“曰”,“物”作“东西”解。谜底依格读为“曰东西”来扣合谜面。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使用了谜格的灯谜并没有标出谜格,而是在谜面中巧妙地嵌入谜格名称,暗示猜谜时要按照该谜格的格法去推敲出谜底。这种使用谜格的方法,叫化格法。
例1.与牛僧孺作对(3字红楼梦人)马道婆【清·薛宜兴 作】
牛僧孺是唐代“牛李党争”的主要人物之一。此谜运用化格法,谜面暗示运用“遥对格”,因此,必须根据“遥对格”要求,从“牛”“僧”“儒”出发寻找与之具有对仗关系的“马”“道”“婆”来组成谜底。
例2.卷帘异香扑鼻来(3字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郑育斌 作】
“卷帘”的本意是“卷起帘子”,但在此作了别解,意思变成提示这则谜要应用卷帘格。根据“卷帘格”要求,谜底要读成“奇芬·达”来扣合谜面。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