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日课076丨推崇法治,也要有法度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开始《荀子日课》第76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荀子·非十二子》6.5)
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
推崇法治但又没有个法度,卑视贤能的人而喜欢另搞一套。
下修,即以修为为下,尚法不尚贤。好作,好自作为,不遵先王礼法,好另外立法创说。
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
上则听从于君主,下则趋从于流俗。杨倞注曰:
言苟顺上下之意。
这是善于琢磨人性的弱点,投其所好,以谋取一己之私利。
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
整天谈论制定礼义法典,但反复考察这些典制,就会发现它们迂远得没有一个最终的着落点,不可以用来治理国家、确定名分。
紃(xún),通循。紃察,即循察。反紃,即反复研究考察。倜(tì)然,疏远貌,形容迂阔而远离实际。《意林》引《慎子》佚文曰:
一兔在野。众共逐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分定故也。
可见法家是重视确定名分的,但是他们实际上很难达到这一效果,因为他们整天谈论法典,琢磨怎么整治人,而没有原则,没有底线,不知以礼为准则。他们所制的法是苛政酷法。诚如孔子所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日课019:犯罪难以被消灭,唯有最大限度地遏制)
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
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足够用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慎到、田骈就是这种人。
慎到,战国时赵国人,主张法治、势治,早期法家人物。田骈(pián),战国时齐国人,其学本黄老,而归名法。
温故知新
日课温故
论语温故(全)20篇500讲
古本《大学》(全)36讲
涵泳诵读
家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