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了吕伯奢,吕伯奢真的是冤枉的吗
看遍山川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从洛阳逃出,改名换姓,向东行,出关过中牟县被亭长抓住送往县衙,放曹操的是县里的一名小官,和陈宫没有关系。陈宫大约是在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东郡击败黄巾军时投奔的曹操,而曹操从洛阳董卓那里逃出来在中牟被捕是在中平六年(189年),那时两人根本还不认识。“捉放曹”和陈宫没半毛钱关系。
这里边就说明了个问题,曹操杀吕伯奢一家除了他自己身边没有证人。《三国志》里并没有提到吕伯奢此人,相当可能曹操只不过在吕伯奢家借宿了一晚,未发生过什么事,陈寿认为没有必要,不足以载。
《世说新语》里记载曹操路过吕伯奢家,“伯奢出行,五个儿子在,太祖自以为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杀八人而去”,曹操无故怀疑吕伯奢变节要捉拿自已去领赏,但《世说新语》为佚事小说集,所收内容庞杂,不足以当信史。
孙盛的《杂记》更无聊,居然写“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已,遂夜杀之”,听到锅碗瓢盆变奏曲就会想到别人会杀你?
而最早记载“吕伯奢”的是王沈的《魏书》,记载“吕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魏书》是官史,如果曹操正如所记是出于自卫,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讲出,如是误杀,那么完全没有必要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提及此事,除非当时不在现场的吕伯奢追问,但《魏书》并没有交待后来有关情况,而吕伯奢也再未被提起。
《三国演义》里这一段曾有细心的读者发现过疑点。吕伯奢是一家之主,为何不叫仆人去打酒而亲自去,并且天色已晚。猪明明已经被捆住准备宰杀,为什么吕家人还说“缚而杀之,何如”,貌似不合逻辑。吕伯奢说去西村打酒,那西村在西边,曹操向东逃亡,怎会半路又碰上呢。当然这质疑对象本就是小说,当不得太真。
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吕家被灭门事件,这是历史留下的谜,后人只能推断。吕伯奢之子得知来拜访的人是朝廷要犯,和曹操发生冲突,也有可能吕伯奢不在,而宾客得知来访之人是朝廷悬赏捉拿的犯人,便合谋将其绑缚送官府而发生打斗,曹操为自保杀人。具体什么情况就是本文一开始讲到的事后除了曹操能发声,其余人都无可奉告,这才有了各种猜测。
历史简单说
曹操有一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是在杀了吕伯奢一家之后说的,那么吕伯奢是不是冤枉的,我们得从三国演义与正史的说法来说了。
三国演义的说法
曹操带着七星宝刀想要行刺董卓,被发觉之后,就改献宝刀,然后就乘着马从东门逃走了,直奔老家谯郡。在中牟县给抓住了,幸好县令是陈宫,就把曹操给放了,还跟曹操一起逃命。
两人到了成皋,曹操说他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就住在附近,打算在那边借个宿,陈宫说很好,两人就到了吕伯奢家。吕伯奢说他家里没有好酒,他得出去买些回来,让陈宫与曹操两人先等着。
曹操与陈宫两人在那边坐着,忽然听到庄后有磨刀的声音,曹操说,吕伯奢有点可疑,我们去听一下。就听到有人说:先绑后杀,怎么样?曹操说:我们如果不先下手,就要被抓了。
曹操就和陈宫拿着剑进去,将八个人全部杀死了。到厨房的时候,发现那边绑着一头猪,两人才意识到错怪吕家了。两人就离开了吕家,在路上,碰到了吕伯奢,曹操又把吕伯奢给杀了。所以,吕伯奢一家真心是十分的冤枉的。
正史的说法
正史一共有三种说法。
魏书说:曹操路过吕伯奢家,吕伯奢不在,吕伯奢的儿子和他的宾客一起劫曹操,曹操就将这几个人都杀了。
世说新语说:吕伯奢出去了,五个儿子在,曹操怀疑他们想要害自己,就杀了八个人,然后就离开了。
孙盛杂记说:曹操听到有动静,以为是要害自己,然后就把吕家人给杀了。
按第一种说法,吕伯奢不冤,而按第二第三种说法,吕伯奢确实很冤了,主要是曹操疑心太重。
龙久于池
吕伯奢这个人物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引出曹操那句令人心寒的话——“宁我负人,勿人负我”,或“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杀没杀吕伯奢?裴松之的《裴注三国志》里就给出了不同说法。
1、魏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2、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3、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以上三种说法完全是事情越传越走样的典型,但都没说曹操杀吕伯奢本人。到《三国演义》,明确说曹操故意杀吕伯奢,演绎得有鼻子有眼,把曹操写成多疑和残暴的坏人。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
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当夜,行数里,月明中敲开客店门投宿。喂饱了马,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便欲拔剑来杀曹操。正是: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来一路人。
其实《三国演义》里曹操杀吕伯奢这段的漏洞太多,多到让人怀疑曹操有没有杀吕伯奢的地步,简直就是猪队友。现分析如下:
1、杀猪还用问怎么杀吗?如果他家人从未杀过猪,吕伯奢不会只吩咐一句杀猪就外出买酒。古代没有现代化屠宰场,杀猪肯定是绑起来杀,想想也不会是抡起大刀一刀斩之。
2、缚一猪欲杀,猪被绑起来时难道不喊吗?“杀猪似的嚎叫”这个词了说明猪垂死挣扎的动静,吕家人杀猪不可能静悄悄的。曹操和陈宫也不是聋子,能听到人的对话,更能听到猪的嚎叫,听到了猪叫误会就会解除。
3、曹操和陈宫为什么要搜家?如果曹操怀疑吕家图谋抓捕他们,肯定选择立即直接出逃。故事里曹操和陈宫却是“拔剑直入”,杀了八人,还不走,反而继续搜索,只至搜至厨下。这完全是故意灭门的举动啊,吕伯奢早已外出,犯了疑心病的曹操不想争取时间尽早逃走,反而在吕家搜索有没有漏杀的,太不合情理了。
4、连吕伯奢共杀了九个人,曹操和陈宫身上就没血?偏偏又是个明月夜,曹操和陈宫敲开客店投宿时,店小二发现不了异常吗?
5、“当夜,行数里,月明中敲开客店门投宿”,逃出作案现场数里就要住宿了,不是“匆匆如漏网之鱼,急急似丧家之犬”,而是“泰山崩于前而失不惊”。也难怪,他们真的不着急逃跑。
总结:吕伯奢很冤,吕伯奢被用来当作抹黑曹操的烟灰,真的很冤!
乱神虎
实在受不了了,没有正经回答的。网上除了骂曹操自私的没有别的了,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根据名家观点,我还是自己说吧。
首先要对多疑下个准确的定义,那就是过分小心翼翼。没有确实证据,仅仅根据依据就小题大做。纵观曹操的奋斗史,有多少他想象不到的死里逃生,可见多疑也未必是毛病。
其实吕伯奢案件中有不少疑点,所以曹操怀疑,只是当时智慧不够,没有指出来。
下面说说这些疑点。
第一,吕伯奢去买酒,为什么进内宅好长时间才出来。买酒至于商量那么长时间吗,也许是别的大事要反复琢磨吧。
第二,吕伯奢家里七口人,为什么让年老的吕伯奢亲自去买酒呢。一般家族都是老人管大事,小辈或者仆人干粗话。这种跑腿的需要老人亲自去吗,似乎吕伯奢去办大事吧。
第三,吕伯奢为什么匆匆离去,如果是着急,为什么最后这么晚才回来。什么事这么慌乱,而又耗费这么长时间。
第四,曹操杀人后发现猪已经绑好了。为什么吕家人说先绑,然后再杀。这是个病句,或者是,绑的不是猪,那是谁呢。
第五,吕伯奢原话说是去西村买酒,怎么曹操往东跑,竟然半路上遇见了去西村买酒的吕伯奢呢。也许吕伯奢没有去西村,而是去东面办大事了吧。
第六,吕伯奢真的那么讲义气吗。已经说过曹操的父亲,听说儿子出事,不想着花钱找关系救自己的独生儿子,却只顾自己逃跑。而吕伯奢这个异姓人就这么讲情义吗。
第七,陈宫真的是好谋士吗。他的判断就百分百正确吗。这个小说可以看出来陈宫过于情绪化,能记恨曹操一辈子。所以失去理智,也不是算无遗漏。这次事件他也未必能看出来毛病所在。
综上所述,吕伯奢特别有可能是向官府出卖曹操,让家人把曹操拿下。后来看曹操要跑,才出面拦阻,却被杀了。而官府人没有凑齐,所以让曹操跑了。
可惜的是,证据不足而且又没有官兵出面。而曹操以自己的名言来做结案分析。这件公案也成为了疑案。
可惜的是不少人只知道痛骂曹操,而忽视了这些关键。
天飞鹤
其实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录说是曹操杀了吕伯奢。《三国志》中对此事不曾提及,但是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时,引用了其他史书,对此有3种说法。
一、《魏书》记载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二、《魏晋世语》记载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三、《杂记》记载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无人负我!”遂行。
《魏书》是当时曹魏时王沈、荀顗、阮籍三个人一起编写的,是曹魏官方的史书。《魏书》中对曹操出逃至吕伯奢家里这事都有记载,可以证明这个事确实存在。
但是不管是《魏书》、《魏晋世语》,还是《杂记》中,都没有明确表明曹操杀了吕伯奢。但是,曹操的确杀了吕伯奢家里的人,这个毋庸置疑。
《魏书》中说是因为吕伯奢的儿子和吕伯奢的宾客抢曹操的马匹和财物,这个说法就不可信了。吕伯奢是曹操的故人、旧友,曹操出逃之际还敢来吕伯奢的家里。说明二人熟识,知根知底。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过来抢曹操的马匹、钱财,这个就荒唐了。
相反,《魏晋世语》和《杂记》中说曹操怕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告密,以曹操多疑的性格,这种情况是有很大可能发生的。
因此,说曹操杀吕伯奢,这个是冤枉了曹操。但是,曹操因为多疑而杀了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魏书》中曹操被抢财物因此杀人的说法。
一叶轻舟江上游
三国演义虽是小说,但其中情节人事皆取于历史真实面貌,作者也是搜集史料而成小说的。至于吕伯奢一家的死因作者从写作中看也未确明其意。对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也有疑点。曹操当时刺杀董卓未成而及时逃出来,在中牟县已被抓。因为告示已张出来捉拿他。陈宫作为有识有忠的县吏放过曹操,与曹操夜行出逃。选择夜而行蔽人耳目,投吕伯奢家听风声,知告示遍贴,其父已避陈留。对于此种情况下,吕伯奢应是悄无声息安排曹操是吃是住,不宜大张旗鼓又买酒又杀猪。而且进屋良久乃出又匆匆而去。二人坐久,便已起疑。闻人语声,缚杀,如何?二人此时杀七人。连陈宫也怀疑。对于一个正在朝廷揖拿的要犯,夜买酒杀猪。不怕官府闻迅吗?绑猪未闻猪声,便有疑点。他此时的心情是吃酒吃肉吗?吕伯奢进室良久与家人有谋知嫌,用此拖时间。告示上如有赏悬难保吕伯奢不动心,曹操疑也有道理。如无其意,吕伯奢一家被杀吕伯奢不识人心。作者写三国演义这其中现给读者的疑点是作者在此历史事件中的不明之处。
红尘白狐5
估计是含冤尔死,曹操陈宫到陈留避难,不料吕伯奢家无好酒,款待陈宫,而曹操睡至半夜听刀磨刀之音,不问青红皂白屠杀十三余人。随后杀了义父吕伯奢,而陈宫曰刚才误杀,今为何又杀曹操曰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吕伯奢不是含冤尔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