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牛蒡子,清热之外,还有一个特点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牛蒡子,清热之外,还有一个特点。

现在的季节正是夏天暑热的时候,顺应《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的理念,避暑就是我们现在说得最多的一个话题。

说到避暑,自然就离不开清热解毒。而提起清热解毒,我们会想到些什么?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想起金银花、绿豆、西瓜之类。但舍此之外,牛蒡子也是一味不得不详细说说的中药了。

牛蒡子在中药里有比较高的地位,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它就被列为中品。一开始的名字被叫做“恶实”,此外,还有牛子、大力子、鼠粘子等别名。

从植物来源来说,牛蒡属于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也就是牛蒡的成熟果实。它的植株大概有1到1.5米高,有较多分枝,果实为瘦果类,略呈弯曲的长倒卵形,外表灰绿色。

牛蒡子虽然各地均有出产,尤其东北产量尤多,但它的道地药材却是浙江桐乡,称为 “杜大力”。

从外观上看,牛蒡子是一种果实,外形消瘦,为倒卵形,外皮褐色,有数条稍微突起的纵棱,表面还能见到紫黑色斑点,下端有一凹窝为果柄痕。

牛蒡子的外皮很坚硬,却容易被嗑开,破开后可见两片子叶,含有丰富的油脂,气微而味苦。入药的牛蒡子以粒大饱满,灰褐色者为佳,一般炒黄后入药。

现代科学发现,牛蒡子含有牛蒡甙和大量的油脂。它的药理作用大概有两个方面:

1、利尿解热。

2、抗菌。

由于牛蒡子含有大量的油脂(约占20%左右),所以,传统的中药炮制里一般将其炒黄后使用。性味辛苦而寒,能入肺、胃二经,能散风热、宣肺气、透疹解毒。

在历代医家手里,牛蒡子被广泛运用于感冒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痈肿疮毒等证。郁郁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和解毒作用,尤其适宜以下几种情况。

1、风热表证:风热袭表而致咽喉肿痛,牛蒡子常与荆芥、薄荷、桔梗、甘草等配伍,代表方剂如牛蒡汤。

2、风热里证:很多人认为,牛蒡子既然适用于表证,显然就不适合里证了。但牛蒡子对于里热引起的便秘却又非常合适。尤其是风热在表,外有表证而内有便秘,牛蒡子可谓能表里双解;

3、便秘:因牛蒡子富含油脂,有不错的润肠通便之用,中医称之为“滑肠”。但用于润肠通便时,生牛蒡子更为合适。

4、透疹:在古代中医手里,牛蒡子还是透疹的良药,对于斑疹不畅是经常用到的。

5、热毒疮疡:牛蒡子性味辛苦而寒,清热解毒可以说是基本功用,属于古代中医的热毒疮疡要药。

需要注意的是:正是牛蒡子苦寒而有“滑肠”的能力,但凡脾虚泄泻、痘症虚寒、气血虚弱,都是不适宜使用的;

某些风温表症,即使需要辛凉疏散,但有大便溏泄者,也应尽可能改用薄荷、蝉蜕之类,而不是选择牛蒡子。

实际上,虽然牛蒡子是大家熟悉的,而牛蒡子的根其实也是一味不错的清热解毒佳品,功用和牛蒡子大致相同,但少了润肠通便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