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革命现代戏 革命教育家晁哲甫(下) 编剧:王海斌

大型革命现代戏
《革命教育家晁哲甫》(下)
编剧:王海斌

第七幕 训练班开班典礼

时间:1938年3月中旬
地点:清丰县六塔集恒升久商号前
恒升久商店前前挂着会标,孙秀忙里忙外。晁哲甫带领安法乾、晁涌光、刘伯鸿、梁作干、老叶头等人上。晁哲甫(唱):
顺应民心打东洋,
培育才俊做柱梁。
老师学生带头学,
有了理论力更强。
(白):经过安法乾等同志的联络发动,清丰县、南乐县的青年才俊纷纷前来参加学习。更为可喜的是清丰县的乡亲们听说要办抗战训练班,纷纷送来粮米。
老叶头(白):晁先生,我送来六石小米,支持您办班。
晁哲甫(白):正义的事业是一定能胜利的,革命的队伍是一定能壮大的,我们一定能为冤死的乡亲们报仇。
老叶头(白):我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抗战队伍一定能把小鬼了赶出清丰县。
晁哲甫(白):胜利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的。
梁作干(白):晁先生,我家卖了地,为抗战捐了十五石小米。
晁哲甫(白):谢谢梁老先生的支持,共产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梁先生一家的爱国义举。
乡亲甲(白):晁先生我捐二十块银元
乡亲乙(白):晁先生,我卖了田地,买了条枪,捐出来,支持抗日事业。
晁哲甫(白):谢谢你们,捐钱捐枪是对抗日事业有力支持。
晁涌光(白):大家都准备好了,现在开班仪式开始,请晁老讲话。
晁哲甫(白):感谢各位社会贤达、各位父老乡亲、各位学员来参加开班典礼,支持办好这次抗战军政训练班。(唱):
只要大家团结紧,
同心同德战日军。
抗日怒潮高万丈,
一定能赶走那如狼似虎的东洋人。
(白):同志们、乡亲们,等掌握抗战理论的干部参加了抗日的队伍,战力将成倍增长。到农村去发动群众,则能形成磅礴力量。毕竟侵华的小鬼子他们人数少,没有我们人数多,没有我们力量大,最后的胜利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属于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

众乡亲(白);抗战到底,抗战必胜!


第八幕,送别战友
时间:1938年3月底
地点:六塔集晁哲甫的家中
晁哲甫上(唱):
奉命办班搞培训,
青年热情学理论。
培训越搞越顺手,
教学相长我喜在心。
(白):清南边东中心县委自从成功举办了第一期训练班,闯出了路子,接着就更好办了,经过党组织的持续联络发动,第二期的学员人数比第一期还多,场地也要搬到六塔集完小,食宿条件也改善了。这明天就要开学了,真是让人高兴。
晁涌光上(唱):
抗战路上多坎坷,
海上行船遇旋涡。
大风突然回六塔,
让我告知晁老来定夺。
(白):晁老,不好了,不好了,刘大风同志返回六塔集了。
晁哲甫(白):四支队前几天还传来了好消息,说他们在霍町、瓦屋头赶走了土匪,在濮阳县常庄与日军正面交锋,打了胜仗,在濮县又扩大了队伍,怎么突然回来了。快请他来,请他来。
刘大风上 (唱):
抗日路上风雨紧,
艰难曲折考验人。
肃托冤案骤然起,
难救同志心生忿。
(白):晁老、晁老,你要快设法救救同志们呀!
晁哲甫(白):大风同志,快坐下,喝口水,慢慢说,天塌不下来。
刘大风(白):晁老,(唱):
冤案起自一封信,
天塌地陷我愁在心。
(白):晁老,直南特委负责人以一封信为凭据,要定李素若、王冠儒、李茂林三位同志为托派,这托派以汉奸罪论处,要杀头的。我的正确意见不被采纳,故尔前来找你商量,你看这是我抄的信。
晁哲甫接过信仔细看。晁哲甫(白):信里说,听说你们工作干得不错,很有成绩,要继续努力,不能光靠宣传,还必须争取武装。这封信也不能说明他们三位同志是托派呀。寄信人汪静涵原来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的政治部主任,是一名地下共产党员,1927年北伐时来过濮阳、清丰,我、你、还有李素若、王冠儒、李茂林等同志都与之有过接触,认识他,况且李素若在七七事变后去过西安,据说在西安还得到了汪静涵的帮助,单凭这封信就断定三人为托派,实为不妥。
刘大风(白):这是制造冤案。
陈友菊上(白):晁老,李茂林等同志也从四支队逃回了六塔,说是李素若、王冠儒二位同志被杀了。
晁哲甫(白):这大敌当前,本应团结抗日,没想到我们革命队伍内部先自相残杀起来了。友菊,你通知安法乾同志把李茂林等同志安顿一下,让他们在六塔集帮助办训练班,先避避风头。
陈友菊(白):好的。(陈友菊下)
晁哲甫(白):大风同志,你下一步怎么办?
刘大风(白):我要去延安,在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我做过毛泽东同志的学生,在六河沟开展工人运动时我做过刘少奇同志的助手,我想到党中央反映情况。
晁哲甫(白):我支持你去延安,我们要相信党,相信组织,问题一定能搞清楚的。
刘大风(白):我马上动身。
晁哲甫(白):事情紧急还是早动身为好。杰他娘你来一下。
孙秀上(白):孩子他爹,啥事?
晁哲甫(白):大风要去延安,你给他三十元钱做路费。
孙秀(白):让我去拿,这刚卖了的家里的地,我手头上还有一些银洋。(孙秀下)
晁哲甫(白):这一路上千山万水,敌人的封锁重重,大风同志,你要多保重。
刘大风(白):谢谢晁老,你总是像父母一样关心我,真是师生如父子呀!
晁哲甫(白):我们是革命战友,情同骨肉。
孙秀上(白):原来他在大名、邢台教书时,不往家拿薪水,我还满怨他, 现在我明白了,原来他是用薪水支持革命了。大风,你拿着。
刘大风(白):师母,谢谢你老人家了。
孙秀(白):路上要照顾好自己。
刘大风(白):你也要照顾好晁老。晁老,我走了。
晁哲甫(白):到了延安,给我们捎个信回来。
刘大风(白):好的,晁老,你也要多保重。
(众人下)
第九幕  阅兵
时间:1938年6月初
地点:清丰县城简师(孔庙)前操场
晁哲甫带领抗日救国会、抗日民众自卫委员会、抗日战地动员委会的负责人上。晁哲甫(白):这清丰县民众联合抗日自卫团有了我们输送的干部做政治工作,就是有精神,有纪律、更有了战斗力。
安法乾(白):一千多人枪的抗日队伍,掌握在我们共产党人手里, 就能保境安民,打击汉奸。
晁哲甫(白):还是毛泽东主席说的对呀,这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有了自己的队伍,这救国会、动委会就好开展工作了。
刘伯鸿、晁涌光上(白):晁老,阅兵准备完毕,请指示。
晁哲甫(白):阅兵开始。
刘件鸿、晁涌光(白):阅兵开始。(一队队抗日自后卫团走过主席台,接受检阅.群众喜笑颜开。)
第十幕,坚辞中山中学校长
时间:1939年5月
地点:清丰县单拐村,清丰县文教训练班驻地
晁哲甫上(唱):
唤醒民众搞抗战,
前途虽光明道路实曲弯。
情况复杂多艰险,
咱要学老愚公他把山搬。
扭住教育不懈怠,
为党育人后劲添。
(白):为了坚持长期抗战,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我们直南特委在单拐村办起了清丰县文教训练团。这清丰的国民党县长毛汝彩前脚刚走,国民党濮阳专员丁树本就来了,不知他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要与周旋智斗一番。
内声:丁司令到。丁树本上(唱):
兵强马壮我威风,
直南大权抓手中。
为保政权我反共,
可不能让共产党变强坐大变成龙。
(白):抗战以来,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我在濮阳八县站稳了脚跟。可是共产党也得到很大发展,一山难容二虎,我怕共产党他们抢了我的地盘。清丰的毛汝彩给我打报告说,晁哲甫跟我不是一条心。为了打乱他的教育计划,我亲自来到单拐,要拆散他们的训练班,拉拢晁哲甫之个大能人为我丁某人所用。哲甫兄,别来无恙呀!
晁哲甫(白):丁司令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请坐,请坐。
丁树本(白):哲甫兄呀,有人把你告下了。
晁哲甫(白):我晁哲甫忠心抗战,有功无过,告我什么?
丁树本(白):说老兄你反对三民主义,单拐这个文教训练班是共产党的渊薮,说你拿着我丁树本的钱,为共产党培养干部。
晁哲甫(白):丁司令,你今天是来兴师问罪的?
丁树本(白):那里那里, 我是来帮助你的。
晁哲甫(白):丁司令,(唱):
尊声丁司令你向来路子清,
功过是非要分明。
去年你有人枪三千多,
黄河岸边扎下营,风声鹤唳你担惊。
怕风吹、怕草动,
是走是留你心不宁。
如今你有人枪两万多,
八个县的地盘全姓了丁。
(白):丁司令,你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是谁帮你培训的干部,是谁帮你做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实摆在这,岂能忘记朋友们的大功。
丁树本(白):我知道直南特委和救国会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你哲甫兄更是我丁某人的大贵人,可是我丁树本是重庆国民政府任命的专员,我要听国民党的话,要落实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政策。再允许你们共产党这样胡闹下去,我这个司令就干不下去了,因为群众都听你们的了。
晁哲甫(白):原来是这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真心抗日,真心保护的他们的家园,他们就拥护谁。你怕什么?
丁树本(白):我手里握着枪杆子、刀把子,我怕谁!不过,我丁某人还是很重感情的, 不能看着哲甫兄总在泥坑里挣扎,受苦受罪。这样吧,你把单拐这个文教班解散了,学生呢,合到濮阳县的中山中学里面,你去中山中学当校长,那里学生多,条件好,经费你也不用愁了,我给你拔。你看怎么样?
晁哲甫(白):为了统一战线,抗战大局,学生合到中山中学我同意,去当校长,我不同意!
丁树本(白):争着当校长的人多着呢,是我力排众议,让你做的。
晁哲甫(白):疑人不用,我不去,去了也会工作不顺。
丁树本(白):那你就别去了?我走了。
晁哲甫(白):不送。
丁树本(白):晁哲甫不为我所用,我要来个借刀杀人,把你送给日本鬼子。
(众人下)

第十一幕  还债
时间:1939年12月初
地点:六塔集晁哲甫的家
孙秀上(唱):
自从哲甫他入了牢监,
孙秀我心中把他挂牵。
干革命好比下火海来上刀山,
稍有不慎命丧九泉。
杰他伯又说哲甫他能脱险,
回家就在这两天。
(白):前天,从大名回家的丁杰他伯他叔给我说,哲甫快从日伪监狱出来了,要回家了。只要人能平安回来,就好。天冷了,让我给他做双棉鞋。
晁哲甫上(唱):
出了大名往家赶,
好让杰他娘把心宽。
(白):到家了,让我敲门。杰他娘,杰他娘,我回来了。
孙秀(白):当家的回来了,这回牢狱之灾,你可把全家人吓得不轻,你坐牢的一个多月,我是天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让我和丁杰这往后的日子如何过。
晁哲甫(白):我是福将,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是我路过解蕴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时,他让我给捎回家的两封点心,让杰他的祖母尝尝。这忠孝不能两全,我常年在外干革命,是夫人你在家照顾老人,抚育丁杰,不容易,让你担惊受怕,连累你了。
孙秀(白):别尽说好听的话了,都老夫老妻的了,我还不了解你,满脑子革命思想,现在是一个心思打日本。我这几天都想好了,把咱家的地再卖些,杰他伯杰他叔也说了,他们也卖些田地,凑够四千元钱,把你在大名借的债还上。只要你能活着回来,比啥都强。
晁哲甫(白):孙秀妻呀,(唱):
孙秀妻深明大义不满怨,
待胜利后我把你的恩情加倍偿还。
(白):杰他娘,说实话,入狱时我想这次要为革命牺牲了,我曾在大名工作多年,没想到日伪监狱里遇到了熟人,这些人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他们帮我出了主意,这才使了钱,让捕头销毁搜到的证据,又过了小鬼子一堂,受了些皮肉之苦,就放出来了。
孙秀(白):你这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听说,你这次的牢狱之灾,是丁树本捣的鬼,他一方面派你去联络八路军,一方面暗中把消息泄露给日本人,想借日本鬼子之手除掉你。
晁哲甫(白):这次出事,是有点怪,回来让组织上慢慢调查。走,咱们去看望老母亲去,别让她老人家掂记了。
孙秀(白):老母亲这些天总是想念你,走,咱们去见老母亲去。
(两人下)
第十二幕  东北庄办学
时间:1940年4月
地点:东北庄
晁哲甫带领冀鲁豫联合抗日中学的师生上。晁哲甫(唱):
八路军来力量强,力量强;
赶走敌人安家邦,安家邦;
抗日中学咱开张,咱开张;
培育英才做栋梁,做栋梁。
(白):短短几个月,八路军发动的卫东战役就取得了重大胜利,把石友三和丁树本的反动军队赶跑了, 建立了六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应对更加艰苦的斗争,我们办起了冀鲁豫联合抗日中学,这抗日教育要抓紧,要为抗战队伍多输送干部。
晁涌光上(白):晁老,冀鲁豫军区黄克诚司令员、杨得志副司令员派人为咱们学校送来了六十条枪,崔田民政委应你的要求,为我们学校派来了五名老师,安法乾专员、袁士先县长给我们学校送来了粮食和衣服被子。
晁哲甫(白):有了组织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学校会越来越好。
梁作干、梁克允上。梁作干(白):晁老,我把长孙克允送来给你当学生来啦。
晁哲甫(白):梁老先生,你家鸿图、鸿宾参加了抗日救国会,鸿建参加了四支队,这克允又来抗日中学学习,一家人尽忠报国,不简单,谢谢你们了。
梁作干(白):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是条光明大道,他们在革命的征途中,也好成长进步。
晁哲甫(白):梁老先生,革命队伍是座大学校,出人才呀!涌光,时间到,人齐了,咱们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晁涌光(白):开学典礼开始,第一项,大家齐唱黄河大合唱。
在歌声中,闭幕。
剧终
念奴娇·辛丑年夏红都单拐
纪念晁哲甫同志
我家乡美,顿丘邑,史载材良民孝。
弱冠曹操,来主政,灭盗匪兴庠校。
一战成名,魏州南八,复立唐宗庙。
直南民剽悍,重声名死生小。
鬼子燃起狼烟,祸澶渊地,杀戮鸣枪炮。
社稷危倾,民哭泣,谁把江山扶保。
哲甫擎旗,书生奋发,誓把东洋扫。
征袍血染,迫戎酋递降表。

【临江仙】辛丑年夏红都单拐纪念晁哲甫同志
战乱烽烟消散去,难忘抗日干城。
赤旗招展聚书生,
效班超故事,将寇盗严惩。
变卖家财纾国难,匡扶社稷危倾。
黉门勇士将倭迎,
帅家乡父老,斩鬼子凶兵。
生查子﹒辛丑年夏红都单拐纪念晁哲甫同志
顿丘多大贤,哲甫为翘楚。
矢志救中华,雨雪难拦阻。
倭兵犯邑乡,抗战旌旗举。
训练众书生,写就英雄谱。
生查子﹒辛丑年夏古顿丘晁宗悫墓前怀古
千年古顿丘,代有良家子。
科举入朝堂,仕宦官声美。
文臣上谏疏,策定安危计。
武将事征戎,战阵擎旗死。
生查子﹒辛丑年夏晁哲甫纪念碑前怀古
千年古顿丘, 多少英雄汉。
鬼子祸澶州,百姓罹灾难。
延安遣将来,组织驱倭战。
哲甫勇擎旗,誓靖东洋乱。

剧终
参考资料
1、《文集晁哲甫纪念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2、《冀鲁豫边区前期革命史》,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8月;
3、《中共清丰党史资料选编》第三辑,中共清丰县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办公室;
4、《前辈路》(主编单位是中共南乐县党史工作委员会),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
5、《中国共产党清丰县历史》第一卷(主编单位是中共清丰县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0月,
6、《中国共产党濮阳市历史》第一卷(主编单位是中共濮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12月,
7、平杰三回忆录《我的一生》,华文出版社,1999年9月。
王海斌,笔名诗歌快手,1969年9月15日生,本科文化,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清丰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主任科员,主要作品有剧本《顿丘令曹操》、《南霁云》、《邓小平来单拐》、《陈平》、《澶渊之盟》、《子路》、《吕氏春秋》;诗集《赞歌嘹亮》、《回望硝烟》,《礼赞大美》等。中篇小说《孝子张谷丰外传》等。
王海斌文集链接

【王海斌 文集】

王海斌诗词集选(14):诗歌十三首

王海斌诗词集选(15):诗词十六首

王海斌诗词集选(16):学党史诗歌十四首

王海斌诗词集选(17):向建党百年献礼绝句二十首

一门四烈士 ——向建党百年献礼

记者楷模柳朝奇 ——向建党百年献礼

军民鱼水情

漫说过端午

王海斌诗词集选(18):诗词十二首

王海斌诗词集选(19):诗歌十六首

大型革命现代戏 《革命教育家晁哲甫》 (上)编剧:王海斌

王海斌诗词集选(20):礼赞七一奖章获得者格律诗三十二首

(0)

相关推荐

  • 我们的良师益友晁哲甫同志

    河北省第七师范学校是我们的母校,在历史上也曾对直南革命作出卓越的贡献.是她向我们传播了马列主义,引导我们走上革命的道路.在今天纪念建校六十周年的日子里,使我们不能不怀念学校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晁哲甫同志 ...

  • 自古英雄出少年 革命热血洒满神州大地

    在抗战时期,曾有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革命志士主动前往红色根据地--延安,投奔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 第一部分 唐丕光,原名义丕 ,1912年(民国元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道垦牧 ...

  • 王振华

    王振华,原名王文麟,字振华,1899年生,南乐县古寺郎村人.早年就读于保定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应聘本县乡小教师和大名七师训育主任.校长.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 ...

  • 刘胡兰:“怕死不当共产党”

    .解放军报2021.7.19长征副刊漫天飞雪,云周西村笼罩在一片阴霾中.刘胡兰最后留给这片土地的,是高昂的头颅和铮铮铁骨.而她留给历史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是永远被铭记的崇高精神"怕死不 ...

  • 遐迩闻名的应城汤池训练班

    鄂中革命纪念馆巡礼        文/吴家森 汤池训练班旧址 出应城城关,沿汉宜公路向西25公里至天门皂市,再往北行7公里,在皂(市)钟(祥)公路边,几幢被浓荫覆盖.绿树环绕的房屋便跃入眼帘,那里就是 ...

  • 抗日女英雄李林:把最后一颗子弹给了自己,牺牲时怀有3个月身孕

    一更历史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的故事?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文昌东街,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烈士陵园.朔州市平鲁区文昌东街,其前身是平鲁县烈士陵园. 2002年,经全国侨联倡议,将平鲁县烈士陵园改名为李林烈 ...

  • 濮阳人民抗日战争史实述略(二)

    2018-03-19 08:37:54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濮阳市委员会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办公室 张瑞德执笔 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濮阳人民为党政军的建设提供了雄厚的政治力量 ...

  • 大型革命现代戏 《革命教育家晁哲甫》 编剧:王海斌

    大型革命现代戏 <革命教育家晁哲甫> 剧情简介 1938年2月中旬,晁哲甫和晁涌光等同志从山西晋城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朱瑞举办的华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结业,回到了清丰县后,在四支队的配合下 ...

  • <DIV>晁哲甫</DIV>

    发布时间:2017/7/11 17:19:30 分享到 0 清丰人(1894-1970),又名晁蛰夫,教育家.1916年考入保定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应聘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教务主任.1972年春加 ...

  • 1972年大型声乐套曲-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

    1972年大型声乐套曲-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

  • 珍贵的照片展示,都是老革命在革命年代和解...

    珍贵的照片展示,都是老革命在革命年代和解放初期的合影留念.现在算得上珍贵的文物了. 也许部分老革命大家都不认识的,因为他们都是年轻时拍的. 谁能全部认出来就算牛人了.

  • 沂蒙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

    沂蒙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开辟.创建的全国著名的几大革命根据地之一. 这里所说的沂蒙地区,是一个区别于行政区划的广义上的地理内涵,其 范围是指以沂蒙山区为中心,以今临沂地区为主体的山东 ...

  • 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

    (载于一九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版的<向导>第二十二期) 人类社会组织之历史的进化,观过去现在以察将来,其最大的变更,是由游牧酋长时代而封建时代,而资产阶级时代,而无产阶级时代:这些时代之必 ...

  • 大型秦腔现代戏《一扇门》——红色热土·会宁精神

    大型秦腔现代戏《一扇门》——红色热土&#183;会宁精神

  • 给延安护送革命青年的“红色少年”——华州杏林镇南王人王仲京

    邮箱:3125136050@qq.com 给延安护送革命青年的"红色少年" --王仲京 作者 杜明科 一位说是"儿童却已过了点",说是"青年却还不沾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