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公庙居民大院轶事(中篇小说第三集)

程公庙居民大院轶事(中篇小说第三集)

作者:  海军

前情提要:左刘氏经医院急救、又赖以邻居们输血援手、生下一个漂亮公主、父亲取名左庙、张先生连说不妥、建议取名左妙。

 左妙满月之后两个月后、钱会计老幺女儿出生,孙屠夫一见前两个都生女儿、战战兢兢,心里直打鼓。钱会计提了股长后、特别是供销股、出库都经他的手,权力陡增、身价百倍。女儿的满月酒、酒水和菜品、都比左家略胜一筹,且是请镇上名厨老叶师亲自掌勺,打下手的都是他的三个徒弟,最后上的是大包子、皮薄馅大十八个褶、一咬满嘴油,吃得宾客交口称赞,不知是赞叶大师的手艺、还是赞主人家的大方、盛情。钱股长对所馈赠钱、物、悉数退回、并回赠精制面条两斤、红皮鸡蛋六𣐀。

半月余.孙家女人临盆,孙屠夫将三牲六礼摆在临时搭起的香案上、焚香膜拜,念念有词。小女儿问:爹呀、你像庙里小和尚念经、嘴巴一动一动、说个啥呢。孙屠夫扬手就是一巴掌:滚、胡说八道的,你知道什么?午夜时分、产房中一前一后传出两个婴儿啼哭声、护士长和护士一人抱一个,走出门来、护士长说:恭喜你呀,生了两个大胖小子。你可要请客啰。孙屠夫掀开包布、果然都有小酒壶、高兴地连连说:一定、一定、请你们一人吃两大碗猪肝粉。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护士长、辛苦你代为操办。

临满月、他与妻子商量,左钱两家办了酒席,咱老孙家不能跌鼓落沙(掉链子、丢面子),要办、一定要比他们更风光排场。老婆孑呀、我的大功臣、你说怎么操办?细婵脸上笑成一朵花,对、借钱也要办。明天、我到大哥、二哥那里去借一些、你也向单位预支下个月的工资。正好、张先生的儿子张学礼回家接大儿子、去苏州上中学,孙屠夫拍着巴掌笑了:细婵、学礼是苏帮菜大厨、请他掌勺,镇上人、估计谁也没吃过苏州菜,让我们这些土包子开开洋荤。

  张学礼接受了孙家延请、戴上高高大厨帽、穿上雪白的工作服、一早就来到孙家临时搭建的棚里,他把这次抡勺、看作对家乡的汇报、也是对邻居们关心照顾父母孩儿的回报,他决心用尽全力、施展技艺,献上一餐最好的苏州菜品,菜单是头天下午就与孙家商议好了、包括了如松鼠桂鱼、碧螺虾仁、鲃肺汤、响油鳝糊、酱方、母油船鸭、樱桃肉等等,去苏州这十大特色菜是不可不吃的,唯有两个遗憾一是少帮手,便让自己老婆也系上围裙相帮。再加孙家大小四个女儿、虽然笨手笨脚、但洗洗刷刷切切剁剁、还是有力气的。二是有些原食材小镇上难购置、也只好用代用品了。

果然、张大勺的手艺赢得了一片喝彩称赞,孙屠夫夫妻俩一人抱着一个孩子、一家一家去各桌敬酒(酒席分散摆在邻居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三贤王坐在首席,张先生家、一桌还有冯石匠、钱会计、左印章、宋哑巴、赵篾匠、李裁缝、俱是各家当家人。酒醇菜香昧美、但三贤王好像吃出了心事,眉头紧锁、脸色也凝重。话是老魏挑起的、他说:王镇长(王主任半月前荣升县城关镇副镇长、为排名最后),院子里几月来接连摆了几场酒席、越吃档次越高、数量越吃越多、味道越来越雅,是好事、可也不是好事、有打擂台之嫌,攀比之意呀。张先生也深有同感:虽说这几年生活越来越好,但不能忘了瓜菜代、吃糠咽菜的苦日子,想想萝卜煮饭、野菜煮粥的味道,我现在心有余悸、不寒而栗啊,此风不可长、更不能有效仿蔓延之势。且把有时当无时。赵篾匠连连附和:有道理、孩子们当年检禾穗、挖柴兜,吃菜团子,吃得眼睛都发绿了。钱股长说:难得办一次喜事、主人家肯定要尽其所有、一表心意,这正常、正常。剩下几人便无话可说、宋哑巴也听不懂大家说什么、使劲儿啃着一只猪蹄。宋哑巴早不挑水卖了、而是由王拳师介绍当上了镇小学的勤杂工,挑水、烧水、蒸饭、打扫教师办公室。每月有30多元工资。恰逢县里教育局给了每个完小一个工人指标、干了三年的哑巴、还成了正式员工、端上了小镇人称作的"铁饭碗"、老二跟师傅冯石匠、一道收编进入第三建筑队、第一、二队是县办的、而第三队是镇里的。虽说还未满师、工资定得低、但足以养活他自己,现在,全家就老婆子一人吃闲饭,生活就像歌词里唱的:老百姓的光景、芝麻开花节节高……

王镇长听完大家的话,放下双箸:大家的话我觉得都有道理,中国人礼仪之邦、操办喜宴、人之常情。但凡事应有度。更不能奢侈排场甚至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切不可好了疮疤忘了疼,大鱼大肉、忘了过去的苦日子。听说、马上要开展社教运动了,是该刹刹那些歪风邪气了。我有个想法,想听一听你们的意见。

众人说:快说快说,王镇长说、以前之事、过去就过去了,但要引以为戒,我们院里,是不是请张先生拟个十条规矩,首当刹大吃大喝之风、倡行勤俭节约之举,以后摆酒可以、八菜一汤,多则挨罚。此外、对子女教育、尊老爱幼、邻里相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等、见诸文字、勒石刻碑,成为民约、立下规定。大家都说:好、好、好。王镇长说:张先生辛苦一下、拟出文稿、务必朗朗上口、好学易记,写好之后、大家再议。议定后买个青石板、请个好工匠、把它立在大门边,进进出出、大家一目了然,像一面镜子、照着每个人的言行。冯石匠举手说:刻碑之事、包在我的身上。

一周后、青石碑刻立于大门廊前、边上、还有几块老碑,字迹模糊、张先生说好像是建庙、后来几次修缮时、捐款者的姓名和数量及时间。至今、青石碑和它们一起、静静矗立。也算一处现代文物()镇里包书记闻听、很是激动、大会小会、逢会必讲、表彰肯定,他说程公庙开了一个好头、镇上各街道里弄如都能这样,社会主义新思想观念、定能蔚然成风。

王拳师所说的社教运动、说来就来了,自63年开始全国城乡便铺开了,全称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至66年上半年结束。先是点上社教、紧接为面上社教、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城镇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群众直接概括为上楼下楼、洗澡洗脚。程公庙居民院、有单位的参加单位的运动、如王镇长、钱股长、左刘氏、孙屠夫赵家的秀蛾、还有宋哑巴……无单位的则在街道居委会。

在宣传发动群众阶段,居委会请来县中学的高中生左青、还有孙思思(孙家老三)以及张先生的外孙景天山,教唱新歌《不忘阶级苦》:天上布满星、月芽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仇,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高中生教得认真、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大爷大妈们学得用心,投入了感情。这支歌、旋律凄美、感情深沉、歌词形象生动、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好多人唱着唱着、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会场的气氛随歌声越发压抑、悲伤。一时间、大院几乎人人会唱,一人引唱、众人相和。

小老师们、其嘹亮甜美的嗓音、被县越剧团发现、看中,和其他十八名同学招进了学员班。景天山是母亲怀孕时过军新疆,出生于乌鲁木齐,又在石河子生活了两年才送到外公外婆家。对学越剧、开始时心存犹豫,一个男孩子、对一辈子从艺当戏子,心有不甘、觉得亏欠自己,不过、他暗恋着同桌同学左青,他觉得这个女孩子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有一点小家碧玉的清纯与婉约。爷爷也说他情钟越剧、希望圆他之梦,更是能留在江南富庶之地,远比边陲。张先生没有去过新疆、更不知道的情况,但他读过太多的边塞诗词、什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什么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什么到久留,奶子熬茶敬一瓯,面饼葱汤醋,锅盔蒜盐韭,牛蹄与羊首,连毛吞入口,风卷残云吃尽方撒手,因此上把山珍海味一笔勾。……更何况、景天山是老先生最疼爱之孙,心念念想把他长留身边,便说此事外公作主了、你父母的工作、由我来做。景天山后来成了县剧团第一个男小生(以前都是女演男),观众甚是喜爱和追捧。

孙思思倒是十分乐意,她惴度自己的学习成绩,考大学怕是无望、希望渺茫,不如进剧团、好歹也是上层建筑、文艺工作者,是脑力劳动者。孙思思听说景天山也进学员队、小心脏怦怦直跳,她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这个小哥哥、她喜欢他那种西北小伙子的阳刚帅气。

左青先征求父母意见,左印章无所谓,左刘氏很支持,这个从小听越剧长大的沪上女人,耳濡目染,越剧的声腔韵律、伴随着她的童年,浸透她的全身。她很自卑,她觉得女儿能进剧团、对她这种家庭、不啻为好去处、好选择,更令人心动的是、将来还是国家干部编制。左青还悄悄告诉了王大倪,从两岁那年住进了大院,王大倪就像大哥哥一样、关心她、甚至比左竹、左叶两人更像亲哥哥,有什么好吃的、哪怕自己馋、也省给左青。大倪自小向爹学武,每天早上练功压腿、拉顶、举膀,他让左青跟着练,一招一式、手把手教,大倪说:女孩子更应习武,一为健身强体,二为不测之时能保护自己。大倪哥参了军,消防兵、县里有个消防队,两年就当了班长。王家成为大院第三个光荣军属。

大倪尽管离家近在咫尺,但很难得回家,左青是悄悄地把他叫出队部,大倪说:好事呀,虽说三年中只有津贴、但食宿可以解决,为你父母减轻了负担,但出师后、就能领正式工资了。不过学徒练功,要注意身体、加强营养,我每月的奶粉、麦乳精、以后就归你代我享用了。

世间的事、总是阴差阳错,错综复杂,就像街头的油炸麻花、拧成了花……

  生产队里开大会、受苦把冤伸。居委会按照统一安排,也借用小学的大礼堂、召开忆苦思甜大会。团结街下辖七个居民小组,副镇长王拳师指导团结街、带了三个镇干部、吃了中午、早早就到了会场。以往、都是分小组开会学习,现在规模扩大到整个街道,大家都感到很新鲜,抱儿牵女、参会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街道周主任主持会议,她是个风风火火急性之人,大块头、大嗓门,小时候跟父亲放过鸭、只见她手一划一划、就点清全场人数、向老主任报告:王镇、应到310、实到307人,小朋友未计数。王镇示意可以开始,她亮开了大嗓门,根本沒用麦克风,她也不会用,她说:今天主要是忆苦,什么是忆苦呢,就是说一说你在解放前受到苦和难、受到地主资本家怎样的欺侮和压迫。我们街道,穷人多,因此、我向王镇长请示,前天就通知布置下去了,每个组挑三个苦大仇深代表上台讲,也有20多人、优秀者、选拔到公社大会上去作报告。今天讲不完、明天、后天接着来。从程公庙打头......

宋哑巴的老婆苗小妹第一个上了台、面对黑压压人头、她哪见过这么大的阵势,吓得脸红出汗、双腿直打抖,周主任说:你就当平日里在程公庙聊天一样、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才定了神来,她说:要说苦、我最苦。我连爹娘姓什么、现在在哪里都不知道。她说六岁那年跟爹娘一路讨饭到了小镇、夜晚就睡在程公庙。那天北风吹得像刀割一样,她生病发烧、第二天迷迷糊糊醒来,一睁眼、爹娘和哥哥不见人影。爹娘肯定是见她昏迷不醒,有进气.没出气不行了,把她留在了程公庙、是死是活、就看她的造化了。宋哑巴当时12岁,也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当小庙祝、挑水扫地点蜡烛守着一盏清灯,每月才5吊钱。是宋哑巴用芋头煮粥救活了她,从此、她就跟着哑巴哥以庙为家,两个人就像一个藤上结的两条苦瓜,饥一顿、饱一顿、有一餐、没一餐,她说哑巴对她可好、一碗粥,先给她一大半半。桌子上剩下的供品、先挑好的給她、自己吃发霉变质的。长了那么大、连肉是啥嗞味、也不知道。直到十年后、便做了哑巴的老婆。解放后报户口,问她姓什么、叫什么、她一问三不知,她说庙里人都叫她小妹、干脆叫庙小妹吧。一边的张先生笑了、他说百家姓也无姓庙的,我看你就叫苗小妹吧。说着、说着、苗小妹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全场一片唏嘘、擤鼻涕、抹眼泪的,良久、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程公庙第二个出场的是趙篾匠、组长张先生动员他时,他扭捏犹豫,他说自己沒读过书、嘴巴又笨,张先生说如同讲故事,你把小时候吃苦之事摆一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你总不会忘得一干二净吧。新社会、你老婆安排了工作,大儿子又光荣入伍,老二学了篾匠、手艺了得、也能赚钱养家,老三花花还进了缝纫社当了学徒、一家人现在生活怎么样,简直是跌进了糖罐、幸福甜蜜。这些、你一是一 二是二、如诉家常,有何难堪?赵蔑匠挠挠头:张组长、我……我就怕狗肉上不了酒席宴,现了咱们程公庙小组的责(现责:方言、丢脸之意)

也许是苗小妹开了一个好头、赵蔑匠不怎么胆却了,对着麦克风,大声说道:我家三代单传、都是蔑匠,卖点货才能买点米回来,真是吃了上顿愁下顿,连老鼠都知道我家没有隔夜粮、一只只都绕道而去,他娘的、这老鼠也是爱富嫌贫。哈哈哈……全场笑声一片、好些年轻妹子捂着肚子喊娘。"大家都看过电影《白毛女》,地主老财打起穷人手真狠,可我爹也一样,那天、我饿得头晕眼花,把竹子尺寸弄错锯断了,我爹拿着烟杆就是一下、竹烟杆的脑是包了铜皮的、打在脑袋上、一个大包、当场出血、足足疼了五、六天,你们说他像不像恶霸地主?"哈哈哈,这下会场更加乱了套、一个个笑得人仰马翻,周主任连忙站起来:都安静、你们以为是听评书、看相声呀、这是忆苦思甜大会、严肃点。示意老赵接着说。老赵不好意思也笑了笑:你们知道打青山吗,那个是顶苦顶苦、跑到大山里砍毛竹、粗加工、破成一捆一梱的竹片扛回来,省钱省工省力,可是带了几十斤米很快就吃完了、只好挖竹笋吃、没有油少盐的笋、比什么都难吃、吃多了、百爪挠心,胃里火辣辣直吐酸水,我的胃病、就是那时落下的、吃到最后、仅剩一把米、爹带我挖野菜煮粥,可能是挖错了,父子俩的嘴巴肿得像猪八戒、要不是爹叫我拼命灌山泉水,我爷俩的命就丢在了深山老林了、今天上台诉苦的、就得换别人啰……

王镇与周主任悄悄耳语:这个张先生看来糊塗了、我再三强调要他辅导一下,帮老赵几个拟个提纲,看来是枫树梢上寄信一一寄到天上去了,你看看、出洋相了吧。还不晓得老魏瞎子怎么打乱哇了。

老魏瞎子是程公庙最后一个登台,他么女儿牵着竹杆上去。街坊传言:王拳师的拳头、张先生的文才、老魏瞎子的嘴。意思是说老魏能说会道,说得水能点灯、死猫也能说活。小组及街道、还是寄希望他代表团结街去全镇的。

老魏瞎子倒是不慌不忙、叫幺女将麦克风挪到自己嘴边、脱帽向会场三边敬礼鞠躬、上台一句话、就吸引住了大家:大家都知道我老魏瞎子、其实、我原并不姓魏、你们知道我本姓甚?你们谁还知道我的眼睛是什么时候瞎的吗?果然、全场寂静无声,大家眼睛都齐刷刷盯着台上、周主任对王镇长说:你们院都是人才呀、一个比一个有水平、这个老魏更像说书人、还懂卖关子、吊胃口、留悬念呀。王镇說:慢、且听其分解。

老魏啜了一口茶:我其实姓徐、江北下坊人氏、家有爹娘兄妹六人、租地主徐恩培沙地十亩为生。土薄地贫、一年得有十个月吃糠咽菜,我记得十岁前就沒穿过一双新鞋,更沒穿过一件新衣裤,就像书里说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单遇十级浪,十一岁那年、流行天花、昏睡五天五夜、父亲已备好草簾准备入土,许是老天怜悯,又睁开眼来,只可怜落下一脸麻子、双目失明。爹娘又喜又悲、喜的是从鬼门关捡回一条性命,悲的是又麻又瞎、将来何以营生。父亲听堂伯相劝、不如去拜镇上老魏瞎子为师、测字算命,学个赚饭吃的手段、也能自食其力、安身立命。便借钱买了一个猪腿、二升白米、来到师父家中。师父问了我几句、见皆能回答、可能料我脑子未被烧坏、思维还算敏捷,便应允了、但提出要将我过继于他做儿子,方可收留传授。父母一想,事已如此、别无他法、我记得是那年端午之日、父母与他签下文书契约、我由徐姓改魏、原来名字叫财广、师父给我算了一卦、说我命中八字、只有一分二厘财富、还配叫财广?遂名字也改、叫魏不饥。师傅意思是不挨饿就行。报户口时、又是张先生给我说不饥、不饥,哪象个人名、他改成魏歨积,一步一步、走向光明。

听众全神投入,泪眼朦胧,王镇也是头一回听说此事,佷是诧异,这老魏也是个苦难之人。悄悄地对周主任说:可不可以把他作为团结街代表、推荐到镇里去?周主任抹抹眼泪:可以、可以。

老魏也掏出了手帕、揩拭泪水:我其实早已哭干了泪水,每天牵着师傳衣角、游走四乡五岳。吃千家饭、喝百家水。常被恶狗追咬,被地主少爷扔石块,赚些小钱、收点米谷、养活一家人。家里有师娘、还有一个小师妹、就是我的嘛哩壳(老婆)桃花,比我小五岁、其实、她也不是亲生的、而是师傅从社公庙走过、听到她的哭声、奄奄一息、像只小猫倪在惨叫、师傅二话不说将她裹在胸前抱回,回家后、一碗米汤把她救活、醒后师娘问她、一问三不知,便收养、取名魏桃花、桃花十六了,二老作主、我们便圆了房。别人说桃花很齐整(漂亮)说我魏瞎子命好福大、娶了这么好的老婆,我说托师傅师娘的福,这就是我们老公老婆为什么都姓魏的原因。"哈哈哈……引来了笑声。

去鎭上诉苦名字中、程公庙小组三人都落选、最有希望的老魏,组长们在讨论时、有人说现在社教运动期间、老魏以给人算命测字打卦为业、明显是封建迷信活动,与新社会新思想新风尚格格不入,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时宜,不处理他就是照顾他了、已经网开情面、念他家生活困难、又无其它手艺、但让他代表团结街去镇上抛头露脸,那就犯原则性错误了。王镇和周主任一听、觉得无话可说。但程公庙大院人人都忿忿不平,几天中大家都脸上没有笑容。不过、老魏收到意外之喜,他被文化馆选为民间艺人、每星期进馆说五天评书故事,一说说到文革中期。每个月能领到补助工资。(第三集完)

点击一下文字可以查看——

程公庙居民院的轶事(中篇小说第一集)

程公庙居民院的轶事(中篇小说第二集)

(0)

相关推荐

  • 运河边的街巷 | 哑巴弄

    哑巴弄,据<杭州市地名志>(1990)记载:"东起湖墅北路中段,西至和睦路,长200米,宽8米." 哑巴弄本名夏罢弄,后因音讹才形成现名. 清光绪<湖墅小志> ...

  • 春节探访之旅:孙家杨孟天齐庙

    孙家杨孟天齐庙 趁春节有暇,得以踏寻周边坊野 觅古村.访古庙.探古槐.寻古桥...... 何不快哉,"百闻不如一见",乐在其中 {五岭路的四个杨孟} 沿着五岭路向北,过了里疃村,大 ...

  • 揭秘《大秦赋》,嬴政加冕的蕲年宫竟然藏着这些秘密~~

    近日,古装历史剧<大秦赋>吸引了众多的历史迷.该剧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等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故事.在这部历史大剧中,雍城 ...

  • 程公庙居民大院轶事(中篇小说第六集)

    程公庙居民大院轶事(中篇小说第六集) 海军著 县委武书记亲自与王全恩谈话,王书记是全县公社一级,年龄算是最大的其中之一了,无论是年纪.身体.及思维.与农村一线紧张繁重的工作任务,显然难以适应了.但组织 ...

  • 程公庙居民院的轶事(中篇小说第一集)

    程公庙居民院的轶事(中篇小说第一集) 海军著 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一条大河擦肩流过,.镇里还蜿蜒淌着一条小河.桥多.小巷里弄多.商家店铺多,市面显得很繁华.水村山郭酒旗风--多少楼台烟雨中--自然 ...

  • 朗公庙

    话说很早以前,在新乡县南大约五公里处,在树林中盖着一座庙,垒好了墙,上了大梁,此庙要盖成瓦房.一群人正在左右为难时,跑来了一只狼,狼张牙舞爪,向人群袭来.其中一人急中生智,拿起板斧向饿狼砍去.狼当场死 ...

  • 纪公庙

    纪公庙 纪公庙在郑州市西北26公里纪公庙村,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通考>记载,庙始建于唐天宝七年(748).纪信(?-前204年),字成,秦末汉初时刘邦的部将.先从刘邦起兵,为部曲 ...

  • 纪公庙  纪信祠  汉将军纪信

    纪公庙&#160; 纪信祠&#160; 汉将军纪信

  • 都江堰发现汉代无头石像:或为李公庙雕像(组图)

    1974年发现的李冰石像 1975年发现的持锸无头石像 1 24日,都江堰河道内发现一尊长2.1米的石像.专家表示,石像着汉代服饰,应该是汉代雕刻制成. 1 24日,还挖出一些有着明显人工雕琢痕迹的石 ...

  • 古文观止190:潮州韩文公庙碑

    潮州(今广东潮安县)知州王涤在宋哲宗元佑七年(1092)重修韩愈庙后,写书请苏轼为此庙撰写碑文.苏轼慨然从命,作<潮州韩文公庙碑>.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磅礴,被人誉为"宋人集中 ...

  • 【文学时代微刊】石公庙记|尹雍(湖南)

    文学时代微刊第1442期 石公庙记 文/湖南·尹雍(原创) 老家村口,两边是低矮的小山,山脚下有一古庙,规模不大,也就一间小屋,占地不超过50平方米,相传是供奉石公菩萨的,故名石公庙.据说石公菩萨却是 ...

  • 从伍公庙到茑屋书店

    伍公庙里潮神殿春秋环翠花如海 风雨书店 阿炯昨日喊话,见都不来见我,友尽只好与书换饭.阿炯,是为数不多的在三亚大东海认识依然还在联系的朋友.像阿炯.丁振.李元.邱旻等人,想不到我们居然认识八年多了.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