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游戏规则DRG+DIP来了 医生走老路子还能赚到钱吗?
医生忙忙碌碌,既为治病救人,也为碎银几两。工作虽然辛苦,咬咬牙也还能勉强支撑,挣得钱不多,也还能度日。
本来以为日子就这样一直过下去,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国家先是试点DRG。刚有点摸清门道,又开始要试点DIP。有的医生表示,弄得血糖血压都要高了!那么,DRG和DIP究竟是什么?按照老路子工作还能赚到钱吗?
DRG和DIP,目下正在如火如荼的试点中。据报道,2019年5月开始,30个城市开始试点DRG,目前已全部进入模拟运行阶段,有些城市已开展付费工作,今年年底所有试点城市都将开展实际付费。
去年10月,71个城市开始“试水”DIP。目前已全部完成预分组工作,今年内也将实际付费。
除了国家开展试点,一些省份也自行开展了DRG或试点,大概有100多个城市。所以,目前为止,全国开展DRG、DIP试点的城市超过了200个。
DRG和DIP的本质,就是按一定规则,对疾病和对应的诊疗手段分组,每一个组合,医保的付费是定数,结余留用。如果超支,DRG要求是医院自己消化,DIP是合理分担。
两种分组方式有所不同的是,DRG是临床诊疗路径相近、医疗资源消耗相近者,为一组。DRG的推行依赖诊疗路径标准化。我国的现状是,不仅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方式、路径都有所差异,即便同一医院同一科室的不同医生的诊疗方式都不一样,提高了医保监管的难度。所以,适合我国国情的DIP就应运而生了。有人说,DRG是DIP的升级版,比较贴切。
DIP相对简单,依据疾病诊断相同且治疗相同的为一组,例如同为心梗,心梗+一个支架为一组,心梗+二个支架为另一组。然后依据当地过往3年的历史医保数据,算出每一个组合的花费和医保支付的比例,据此为之设定分值,医保据此付费。每个组合医保支付多少,是依据历史数据算出来的,所以也更贴近现实。更通俗地理解:疾病越严重,治疗难度越大、消耗越多,医院得到医保收入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DIP分值付费并不完全是DRG的替代品,两者可以并行存在。如果技术条件成熟,医疗机构采取标准化的诊疗路径,则可以在DIP的框架下通过DRG进一步优化支付方式。有专家预测,在看得见的未来,DIP分值付费在医保支付方式中应该会占据更高的比重。
DRG和DIP如何影响医院医生的收入,我们不妨通过已经试点的医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来窥测一二。
上海大医院太多,名气稍次的十院身处闹市,被压得喘不过气。随着国家打出的降检查费用、降药费、降耗材费用等组合拳,生存危机愈发凸显。该医院的负责人秦环龙更是深深感觉到,照着老路子走不通了,以开药、开检查、抢占病人来创造营收的时代,即将落幕。
提高医院诊治能力,多治疗难度大的病种,收益更大,这一与个人绩效、医院收入紧密挂钩的管理工具,无疑会自动激发医院淘汰“落后病种”的革命。这和秦环龙多年期盼的学科转型思路不谋而合。2019年,秦环龙主动请缨试点DIP。
他认为,300个病种就决定了一家公立医院85%的收入。一个大科室一般是7~8个病种,就决定了科室85%的收入。在财务处的测算之下,他找出了医院要重点发展的300个病种,并且对各科室病种CMI值(医院病例组合指数)对应的效益指标进行了分析。比如,根据骨科病种分析结果,CMI值为0.46的关节炎保守治疗,不应该由三级医院来收治,高难度的全部/部分膝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病患,CMI值分别为4.92和5.32,医院应该积极鼓励医生多尝试治疗这类难度高的病种。
对于普外,对过去几年的数据分析显示,一年开2万台手术,18600台手术是胆囊、阑尾、疝气这种普通手术。实施DIP后,多收了以上这种简单手术的病人,不仅没奖金,还要罚款,宁愿让床位空着。这是一场从抢床位,到抢病种的革命。
对于已经熟悉均次费用、床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这些考核指标的医生而言,病床管理模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过往绩效考核,始终和“床”套牢。秦环龙开玩笑说:“很多主任把床位看得比家产还要高,不肯交出来的。”怎么让大家接受新概念DIP呢?秦环龙一个科一个科跑,跟医生讲,什么叫病因学诊治模式。
涉及到300个重点病种的科室,再着手制定疾病诊断标准。如今,几乎每个科室都有各自疾病诊断标准的册子。医生们先有了一个初步模糊概念——要重点关注难度高的病种。但改变医生的诊疗模式,是一个极为痛苦过程。追求CMI这一含金量高的过程很累。
改革初始,几个快退休的老主任直接对秦环龙说:“老秦你别干了,这个事情干起来累死了,还要这样玩,你把我脑卒中、高血压都搞出来了。”秦环龙倒也理解,让这些老主任选几个带队组长分管,帮他们完成任务。
2020年,十院的医务处拿出2600万用来奖励医生。评判奖金的标准为,是否有优势病种深度诊断;是否操作和治疗类比例高、有新的治疗模式?医生们逐渐意识到,开的刀越多,未必奖金越多。
去年,秦环龙给了超声医学科20张床位,让其转型。“不能老做彩超,一个甲状腺超声35块,原来是75块,越做越亏。”他认为,要做超声病房,要做超声介入治疗,均次费用才会拉起来,才能把诊疗水平提高。2019年3月6日,他下了军令状,一定在某时间段内完成。肠镜检查阳性—结直肠肿瘤整合门诊—B超排除肝转移—快速病理、入院—立即或次日手术,一站式中心建立。一个肠癌,可以做到当天做肠道准备,当天做肠镜,当天出病理,当天手术。
在一站式服务过程中,术前等候缩短了4天,平均住院时间减少3.73天,每一例均次费用下降5000元。医保结余的5000块钱,拿出2500块钱奖励医生。不仅医院有结余,科室也有结余,医生奖金也比原来多。
逐渐,医生层面的改变悄然而至。内分泌代谢科的病种改了,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不需要入院。医院开始收肥胖患者入院,这些患者要代谢管理,要减重,还要手术,都在内分泌代谢科完成。”
这个时候,医院的生存困境也开始消除。DIP更像一个金箍棒,影响了医生的诊疗模式,一个学科的功能定位、收治病种的边界发生了改变。
有人比喻,实施DIP和DRG有点像高考,一省内的招生名额限定,当所有学生都努力学习,便会拉高分数线,实际上并不改变单个学生考取名校的机会。但是,对于某个具体班级限制较少,只要足够努力,仍有机会将全省的清北名额揽入怀中。
原先,医保是对每个医院总额限制,现在是在某区域内进行预算总额控制,医院不必为了控制额度而束手束脚。医院能放开手脚干活儿,也愿意做更多的疑难杂症、危急重症以获取更高的分值,真正做得好的医院也会获得更多的医保支付。
DIP分值付费的实施,还可能会促进医院之间的专业分工和良性竞争。根据《试点工作方案》,对于相同的病种,不同级别医院获得的分值是一样的。相比之下,低等级医院的人工等各方面成本更低。对简单的病种,三甲医院缺乏成本优势,可能会选择放弃,分级诊疗的局面自然形成。
患者也成为此次DIP分值付费试点工作的受益者。当区域内医保总额限定,但是医院额度不限时,患者“用脚投票”,就成为了医院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
当然,以上说的新局面是理想中的情况,前提是医疗机构能够优胜劣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如果呈现出“优不胜,劣不汰”的局面,付费机制便难以发挥作用。同样,如果医疗机构内的薪酬体系仍是“论资排辈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新的医保付费方式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有绝活的医院医生,收入可能会提升;技术陈旧,只擅长简单疾病的诊疗的医院,只有吸引更多患者,加大诊疗量,才能生存下去。
这场按新游戏规则发起的战争,已经吹响号角,你准备好了吗?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