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从跷脉论治妇科病证 韩冰
第六章 从跷脉论治妇科病证
跷脉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的作用。阴跷脉禀足少阴肾经的脉气而别出,与足少阴肾经关系密切。肾阴不足可致阴跷脉失养而致产后身痛、肢体运动障碍等病证。阴跷脉根于少阴,循阴股入阴而与足厥阴经相会,故阴跷脉可调节肝经之阴阳气血,阴跷失调,阴虚阳动,则致肝风内动诸证,出现子痫、产后痉病、惊厥、痉挛等动风病证。阳跷脉本足太阳膀胱之脉气而别出,和足太阳经有密切关系,故其为病,可见“腰背疼痛,身体强直”等运动系统疾患。又因其循行经过胁肋部,而与肝经关系密切,故阳跷失和还可导致惊厥、痉挛等动风表现。阴跷脉下别足少阴肾经,通脑海,阳跷脉下连足太阳膀胱经,阴阳跷脉至目内眦相合,上头入络脑。脑为元神之府,由于跷脉主司卫气之阴阳出入,与脑共同主持眼目开合,维持人体正常睡眠,跷脉平衡阴阳功能失调,则睡眠障碍,出现失眠、嗜睡等。
第一节 调和阴阳跷脉法
调和阴阳跷脉法是通过滋补肝肾,疏肝解郁,益气养血,息风解痉等使跷脉阴阳气血调和,适用于跷脉失养、阴阳失衡所致子痫、产后痉病、产后身痛等病证。
三、用药经验
韩冰教授认为,调和阴阳跷脉法适用于跷脉阴阳之气失衡导致的以肢体运动障碍为表现的相关病证。因肾阴亏虚而致跷脉失养,临床上应以滋补肾阴之法来调和阴跷脉,又因肝肾同源,故常选用滋养肝肾及补髓续筋之品,如当归、鳖甲、狗脊、白芍、阿胶、龟甲、肉苁蓉、牛膝、杜仲、寄生、川断、穿山甲等。因阳跷失和引动肝风,常用清热平肝之品来调和阳跷脉,如羚羊角、牛黄、地龙、山栀子、川连、钩藤等。其中羚羊角能清解跷脉之热而止痉;《得配本草》记载,“防己入阳跷”,还常选用入太阳经之防己;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肉苁蓉、牛膝、狗脊、寄生、川断补肝肾、强筋骨;阴虚较重,酌加生龟甲、鳖甲、木瓜、白蒺藜、麦冬;肢体疼痛较重,畏寒者,加防己、威灵仙、透骨草、秦艽;引动肝风见痉挛、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
四、古籍记载
《杂病源流犀烛》曰:“甘草干姜汤:(阴跷)甘草、干姜。”又谓,嵩崖治“夜发癫痫属阴跷者,用四物汤加柴胡、瓜蒌、半夏、南星、黄柏、知母、远志、枣仁、菖蒲”。又曰:“治疗阴跷癫痫用升阳汤(连节麻黄、防风、苍术、炙甘草)。”
《续名医类案》曰:“古人论虚痫之证……夜发责之阴跷虚损,用六味丸加鹿角胶,或用紫河车、当归、人参;昼发责之阳跷虚损,用十补汤加益智仁。”又曰,癫痫因“阴跷而兼阴维虚损,则于六味丸加鹿胶、鹿茸、人参、故纸、当归、河车、紫石英;若阳跷而兼阳维虚损,则于补中益气汤加桂枝、益智”。陈修园的《医学从众录》亦指出:“痫证昼发灸阳跷,宜补中益气汤加益智;夜发灸阴跷,宜六味地黄丸加鹿胶。”
《素问·刺腰痛》曰:“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插图]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其为疼痛从跷脉论治的记载。《诸病源候论》曰,“肾至腰脚,而妇人以肾系胞,产则劳伤肾气,损伤胞络,虚未平复,而风冷客之”,指出产后身痛与肾虚的关系。
五、现代研究
研究表明,平肝息风,调和跷脉中药羚羊角、牛黄、地龙等,具有抗惊厥、降压、镇痛作用。羚羊角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可对抗戊四氮所致的小鼠惊厥,羚羊角粉在给药2小时后痛阈值较蒸馏水对照组显著延长,腹腔注射冰醋酸小鼠扭体只数与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提示羚羊角具有镇痛作用。地龙耐热蛋白能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且起效快、作用强、持续时间短,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牛黄具有镇静及催眠作用,可延长尼可刹米对小鼠的惊厥潜伏期。栀子提取物栀子苷能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的无痛觉反应时间,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对大鼠脑、肾、心脏、肠系膜组织离体小动脉有松弛作用,提示栀子可能具有降压作用。黄连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未见明显的耐药现象。钩藤醇提取液能明显抑制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传递,因而具有抗癫痫作用。
第二节 交通阴阳二跷法
交通阴阳二跷法是通过调补肾阴、肾阳使跷脉气血阴阳平衡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跷脉阴阳失调所致经断前后诸证、目闭、嗜睡等。
一、病因病机
二、疾病及其辨证
跷脉阳虚阴盛证,由肾阳不足,阴跷偏盛,二跷不通所致,可表现为目闭嗜睡,下肢沉重,伴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懒言,汗出,舌淡苔白,脉沉迟而弱。
跷脉阴虚阳盛证,由肾阴不足,阴跷失养,二跷不通所致,症见失眠多梦,精神抑郁,心烦不宁,眼睑难合,舌红,脉细数。
三、用药经验
韩冰教授对于跷脉阳虚阴盛者,常用益气温阳、健脾祛湿之品来调和阴阳二跷脉,如党参、黄芪、附子、肉桂、陈皮、菖蒲、云苓等。对于跷脉阴虚阳盛者,常用养阴清热之品来调和阴阳二跷脉,如川连、山萸肉、枣仁、五味子、熟地黄等。常用方剂:半夏、陈皮、云苓、白术、熟地黄、酸枣仁。方中半夏、云苓、陈皮、白术健脾祛湿,益气温阳;熟地、酸枣仁滋阴养血,安神除烦,使阳气能下交于阴,阴津能上承于阳,阴阳二跷脉得以交通。若兼痰湿阻滞经脉,而见胸闷等症,加菖蒲;若兼阴虚有热者,加川连、知母等。
四、古籍记载
半夏秫米汤为奇经辨证的第一首奇经方,治疗阳跷气陷,阴不入阳之目不瞑。《灵枢·邪客》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己通,其卧立至……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奇经八脉考》中指出:“数说皆论目闭、目不瞑,虽不言及二跷,盖亦不离乎阴阳营卫虚实之理,可互考者也。”说明跷脉与营卫之气相关,主睡眠功能障碍。《灵枢·脉度》中记载:“(阴)跷脉者……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说明阴跷和阳跷的脉气并行回还,还能起到濡润眼目的作用。《灵枢·邪客》曰:“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说明阳跷脉气盛则清醒而目张,阴跷脉气盛则目合而入睡。如跷脉失调,可出现失眠或嗜睡。
五、现代研究
韩冰教授常用半夏、陈皮、云苓、白术、熟地黄、酸枣仁调和阴阳二跷脉,治疗失眠、心烦等症。研究表明,组方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等作用。半夏提取物具有促进睡眠,延长睡眠时间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清半夏75%乙醇提取物可显著增加睡眠率,并有延长睡眠时间的趋势。陈皮的化学成分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有镇静催眠的作用。羧甲基茯苓多糖注射液具有催眠作用,能增强硫喷妥钠对小鼠中枢的抑制,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的时间显著延长,增强麻醉效果。熟地黄有提高γ-氨基丁酸递质含量、增强其受体表达作用,与苯二氮[插图]类有类似的抗焦虑作用。酸枣仁皂苷能明显抑制正常小鼠的活动次数,抑制苯丙胺的中枢兴奋作用,降低大鼠的协调运动,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的小鼠睡眠时间,显著降低戊四氮引起的惊厥率。
六、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