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从小培养自学能力,14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他们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培训班,也从未熬过夜,即使是在高中,也能每天保持9小时的睡眠,却依然能够连跳三级,其中一个14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另一个16岁考入南方科技大首届教改实验班,大学毕业后两人都获得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读博的机会。

他们是全国知名校长、教育专家陈钱林的两个龙凤胎。在他们出生前,曾经有着多年中学教学经验的陈校长就意识到,当前教育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学生的课业太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家庭教育就必须要跟上。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三位一体。”

陈校长认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在自然属性的健康和社会属性的成功方面已经得到高度重视,薄弱环节在于精神成长与独立人格。因此。引领孩子精神成长,培养孩子独立人格,是当前教育的重点。

那么,作为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陈校长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自律、自学、自立。

他把家庭教育的战线拉长拓宽,从幼儿时期就着重龙凤胎良好习惯的培养。龙凤胎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到初中、高中,都以半学校半在家自学的方式学习。

在小学刚开始自学时,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并不出类拔萃,语数外也就是90分多一点,跟班上别的动辄考满分的孩子比起来,差距还是明显的。

但陈校长更看重的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他相信随着孩子们能力的提高,以后成绩会有比较大的提升。果然,随后的一学期,孩子的成绩就明显地提高,并且在之后,一直维持在那个高度。

在陈校长所编撰的《教育的本质》一书中,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健全人格;教学的本质,是引导个性化学习。书中从学校和家庭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引领孩子精神成长,培育孩子独立人格的具体实施办法。

在学校的教育方面,他大胆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出“自主作业”的概念,把孩子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他所推进的教改学校,以轻负高质”著称,还曾被《人民教育》记者称为神奇的学校。

在家庭教育方面,他遵从三个核心原则,自律、自学、自立。本文着重谈谈陈校长的家庭教育经验,我们或可从中找到一些方法,来解决目前孩子们普遍存在的学习困境。

01、放弃“他律”,从小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

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经常制定各种计划的我们,最后发现能完成的往往寥寥无几,始终在制定计划——三分钟热度——懈怠放弃——再制定计划的怪圈里循环往复。

为什么我们总是完成不了自己制定的计划,究其原因,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他律”,而不是“自律”。

我们小时候的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监督;在家里,有父母过问。我们习惯了老师和家长帮我们安排学习任务、监督检查学习效果,所以也就习惯了这种“他律”的习惯模式。

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天性一样自然、坚固,难以改变。我们长大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时候都得益于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

而一直都是在“他律”的习惯中成长的我们,没有了家长老师监督,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律”真的很难。

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

习惯教育越早越好:幼儿阶段是黄金期,小学低段是白银期,小学中段还可以有所作为,等到青春期再抓习惯养成,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甚至木已成舟,徒留遗憾。

那么怎样让孩子从他律到自律,让孩子制定自己的计划呢?

让孩子自主决定自己的事,是培养孩子自律的最常用的方法。

孩子的习惯养成,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律,靠大人盯着;自律,让孩子懂得道理,自觉遵守规则。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只需在宏观上提出要求,具体怎么做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并讲清理由。

比如,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复习计划,制定成表格,每一项完成后让他自己写个”好“,达到一定数量的”好“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满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要求。这样也会引导孩子反思,怎样得到更多的”好“。

孩子反思越多,对规则也就更清楚,也就越自律。

02、自学之前,先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小小年纪学会时间管理

孩子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的是方法,更重要的在课外的自学。

叶圣陶曾经这样说:”教是为了不教。“

不教,就是自学。

孩子自学,先要培养习惯,再研究学习方法。

自学习惯要从小学一年级抓起,比如自理习惯、阅读习惯、探究习惯、时间管理习惯等。对做得好的习惯,家长可多加表扬。

在自学开始之前,要先让孩子制定自己的家庭作息时间表。制定时由家长宏观指导,孩子自主制定。制定之后,要求严格执行,不可随意变通。如果感觉时间表不够合理,可随时调整。

当然,陈校长所实行的半自学半学校的方式,对于普通人不一定适合,但我们可以选择孩子的双休日和寒暑假来进行自学,自学前制定作息时间表。时间管理,即是习惯,也是能力

03、自学的三种方法:拓展学习、探究学习、超前学习。

为什么要自学?因为自学既能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又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许多孩子不会自学,那是因为从来没有人引导过他们自学,无形中使孩子们形成了”等人来教“的习惯。

其实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相当一部分的的孩子在智力基础上是具备自学条件的。自学要讲究方法,对于家长们最关心的,诸如语文、物理、英语、科学这些中小学的基础学科来说,最合适的自学方法是:拓展学习、超前学习、探究学习。

  • 拓展学习

拓展学习是指不拘泥于课本,向课外拓展,向社会拓展等。

首先,是基于大课程观的拓展学习。比如,语文的,核心要素是听说读写;数学,逻辑思维、空间思维、数学规律、数学文化;而科学,则要结合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把孩子的视野拓展到观察自然界、观察社会现象。

其次,是基于社会情境的拓展学习。可选择一些新闻事件和孩子讨论,孩子感情丰富,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下很容易有所触动,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这种拓展学习,孩子拓宽了知识面,很容易在同学间表现得更”专业“,成就感也就更强。

最后,是拓展练习。也就是自己做一些课外习题。其实,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买那种一课一练、习题集之类的练习册,让孩子跟着老师进度每天做一张。这样每门课都来一张,再加上老师留的作业,对于孩子来说,作业量就太大了,也容易引起孩子反感。

对此,陈钱林校长提倡不动笔的拓展练习:看习题——思考——看标准答案。不动笔的拓展练习,既节约时间,也锻炼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练习,适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所有学科,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 超前学习

学校的课程,老师上课都是基于中等生教学,其实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孩子,是有能力超前学习的,只是缺乏引导。超前学习,可参照以下的梯度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

1)预习

孩子们普遍经常做的预习,其实是一种低层次的超前学习。

2)超单元学习

什么是超单元学习?老师教的是第一单元,孩子超前学第二单元、第三单元。这种超前学习,对孩子有着增强信心的作用,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增。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不可能学不好。

3)超年级学习

自学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进行超年级学习,甚至小学高年级的开始学习初中的知识点,初中生则可以学习高中的知识点。

超前学习如果只看教材,许多章节会比较难学,需要配合教辅类书籍,这样就相当于有老师在旁指导。超前学习并不是拔苗助长,而是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孩子的大胆超前学习,这并等不同于培训班的提前教课本知识。

超前学习是一种自学方法,它和培训班的根本区别在于,不是早点学知识,而是锻炼自学能力。

  • 探究学习

孩子们从小就喜欢问各种问题,大人总是习惯于用最快的速度把标准答案告诉孩子。这样并不好,因为探究能力和探究习惯比知识更重要。

探究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

结语:

在看《教育的本质》这本书的过程中,给我震撼最大的莫过于陈钱林的两个孩子半自学的学习方式。当然,他所采用的隔一天上学、隔一周上学的方式,对于普通的家长来说,并不一定适合。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在周末、寒暑假进行这种自学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单纯地继续填鸭式的学习,后者也许能暂时提高孩子的成绩,但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却是毫无帮助。要知道学习能力的培养,远远比灌输知识本身更来得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