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371:善良不是无条件的宽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14.34

以德报怨,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儒家的主张,其实这是老子《道德经》所持的主张点: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这种思想不错,很好,很高尚。但实践起来有难度,难以普及。一种标准或者榜样,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也就失去了树立的意义。康有为《论语注》言:

孔子之道不远人,因人情之至,顺人理之公,令人可行而已。孔子非不能为高言也,藉有高深,亦不过一二人能行之,而非人能共行,亦必不能为大道,孔子即不言之矣。

况且,倘若如此,又如何回报恩德呢?孔子认为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恩德回报恩德。皇侃疏:

所以不以德报怨者,若行怨而德报者,则天下皆行怨以要德报之,如此者,是取怨之道也。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因此可能逐渐净化,恶人才不敢得寸进尺,嚣张行事。一味宽容只能让骆驼一步步把帐篷撑破。有人对善良做了这样一个定义,值得借鉴:

善良是那些有能力的人通过思考后,将错误的做法纠正过来,使一切变得美好和谐的过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直报怨,不是以牙还牙,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诉诸正当合理的方式,有法可依,有理可据。这也就是公正,给人以应得的。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温故知新

论语日课370:绝非天赋,一切都是后天刻意训练的结果

论语日课369:没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值得炫耀

论语日课368:缺乏信任,再完美的监控,人也难有安全感

论语日课367:有真本事,付出努力,接受结果

论语日课366:有一种烦恼叫操碎了别人的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