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感冒,竟然是疾病好转的征兆?

原创石维娟 石善林 中医书友会 今天

I作者导读:行医三十余年,三十年间勤学不缀,自学成才。15年前读《思考中医》,初窥仲景之学,心驰神往,遂专攻经方,数年后临床亦小有所成,患者纷至沓来。偶有医案,不循常理,细细思索,令人回味无穷,然自觉学术水平有限,与诸君分享,共同探讨其中机理。(编辑/千诚)

下利医案一则

作者/石维娟 石善林

孙某,男,38岁,初诊日期:2021年2月23日。

主诉:腹泻3年余。

病史:3年前被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病(注:这种病是有50%可能性发展为恶性癌症的多发性息肉病)。3年期间在齐鲁医院行3次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每次术后1年复查均发现肠道内息肉反复,第3次术后其主治大夫术后宣布息肉已切除干净。可待1年后复查。患者腹泻,4-6次/日,不敢进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等,多次寻求西医帮助,西药和中成药均无明显效果,唯口服益生菌后,大便轻度好转,一旦停药,病情反复,患者苦不堪言。

刻下诊:大便4-6次/日,肠鸣音亢进,无规律性腹痛,程度较轻,大便粘,有轻度潜血,小便无异常;咽干,咽喉红肿充血,时有反酸烧心,经常口臭,口干,夜间加重,纳差,眠可;舌体胖大,舌色暗红,舌两侧红并伴有齿痕,舌苔黄厚浊腻;脉两寸沉弱,两关尺细数。

诊断:厥阴病下利

辨证: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升降紊乱证。

治法:清上温下。

处方:乌梅丸加味

处方:乌梅30g,黄连10g,黄柏6g,炒当归6g,细辛6g,花椒6g,玄参10g,炮附子3g,  炮姜6g,人参6g,生桔梗6g,砂仁 6g(后下),共7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二诊:患者笑容满面,连连称奇,7剂后肠鸣音减轻,大便溏减至4次/日,仍无规律腹痛,夜间口干,咽喉红肿等症状亦明显好转。

效不更方,又续服药物40余剂,症状减轻80%,但仍有轻度便溏,大便1-2次/日。

4月17日突然来诊,自述尚有两付中药未服完,但咽痛、咽干突然加重,但大便无明显变化,怀疑病情反复。余遂细细品脉,其脉浮数略紧,咽痛应为感冒的前驱症状,患者不相信脉诊结果自述已有3年未曾感冒,遂郁郁离去。

4月18日再次就诊,称自己两天时间陆续出现鼻塞咳嗽等症状,确定是感冒无疑。刻下诊:鼻塞,咽喉疼痛,咳嗽气喘,痰黄易咯出,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浮数有力。

处方:生麻黄12g,炒杏仁12g,生石膏30g,苦桔梗15g,生甘草15g,板蓝根10g,荆芥10g,柴胡15g,  黄芩10g,金银花10g。

连用9剂,不仅咳嗽、气喘痊愈,多年咽红、腹痛、腹泻、肠鸣亦痊愈。甚至出现大便轻度发干,带血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发现慢性肛窦炎。

按语: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伤寒论》338条)

厥阴病乌梅丸所主之证: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呕吐,手足逆冷,久泻久利等。

乌梅丸又主久利,可治疗各类顽固性腹泻。全方刚柔相济,收散自如,既能清上,又能温下,既可扶正,又可祛邪,凡是寒热错杂,虚寒夹杂之证,都可考虑使用此方。

厥阴病还有时间特点,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未上,因此夜间1-7点的疾病可以考虑厥阴病,临床发现夜间3点前后定时发作的疾病如口渴、口苦、失眠均可考虑厥阴病的可能性。

疾病年深日久而用各种方法不效,有寒热错杂的表现,又兼舌暗红,有黄苔久久不去,可考虑乌梅丸,此为常法。关于乌梅丸治疗久痢,医案繁多,前人已有透彻的解释,此处不予赘述。

患者自述已经有3年不曾感冒,该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所谓感冒症状,应该考虑病由厥阴向三阳传变,由里出表,是疾病痊愈的一个征兆。

临床上发现如血小板减少,再障性贫血,肾病综合征,肺心病,牛皮癣,部分癌症患者,如出现发热时,可考虑疾病由里出表,抓住时机宣发透散病邪,可能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甚至治愈疾病。

张庆军在《经方讲习录》中提到他治疗疑难病,最希望患者感冒,通过中药治疗感冒,特别是一些感冒后会反复或加重的疾病,屡获奇效。

感冒表面看就是一个感冒,但对于久病顽疾引发的发烧,要及时诊治,抓住疾病分水岭,恰当的治疗感冒;若是在该阶段使用激素或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病情会急转直下,一泻千里。曾有一食管癌的外地患者中药调理数月病情好转,一日突然感冒,因患者在外地,为求方便去医院住院治疗,使用抗生素、激素输液治疗,不到十日便一命呜呼,令人痛心遗憾,引以为戒。

人参败毒散是治疗虚人外感之方。伤寒名家喻嘉言创“逆流挽舟”之法治痢。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通过疏散表邪,里滞也会祛除,痢疾自然就止住了,其原理是让内陷的邪气从表而出。从表陷于里的邪气仍当由里出表,如逆水挽船上行之意,所以叫“逆流挽舟”,此法适用于表里同病之痢疾,喻氏提出逆流挽舟亦可使用葛根汤、桂枝汤。

疾病之病机是动态变化的,患者3年未曾感冒,乃三阳衰败,邪气直入三阴,而下利不止。根据症状辨为厥阴病,厥阴为三阴之尽,邪正进退之枢机,经乌梅汤寒热并治,邪正兼顾,正气持续恢复,出现三阳表征,乃厥阴病由阴出阳疾病向愈的标志。此时外有表证内有下利病机已为表里同病,暗合“逆流挽舟”之机。

扩展思路,《伤寒论》是讲疾病动态变化的,很多条文提到了伤寒表邪失治误治入里传变,从而造成坏病。“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

疾病入里,未尝没有出表的机会,若抓住时机,升散透表,疑难杂症未尝没有治愈之机。初窥此门,见识浅薄,恐贻笑大方,请各位斧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