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辉:唱腔过门与各种行弦的衔接(十一)行弦转南梆子

行弦转南梆子

行弦转南梆子时,胡琴一般不再起过门,奏到行弦的句末就可开唱:

上例中的头三个大,所下扦子必须明显地加强力度,表示转为唱腔。这三个位置都不错,再提前等于是多打的,推后则嫌局促,很可能转不过来。

如果用扎大,以下例的位置最佳:

提前一小节勉强可以,但意义就混同于一扦子的转法,再推后则不舒服,十分局促。假如像下例这样处理:

那么胡琴有两个办法,一是把行弦重复一遍再转:

二是把后两小节重复奏一遍:

这两种转法,单从胡琴奏的旋律来看,并无不妥,但由于鼓点转的位置不好,结合在一起就很勉强,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胡琴在弥补鼓点的漏洞,作为司鼓者来说,应力求避免。

如果下小锣转唱,倒是常常打在句末,胡琴这时重复奏后两两节不觉得难受。这里的一小锣一般打台大乙:

如果不希望胡琴重复,应下在这个位置:

这个打法,从转的位置来研究,与扎大是相同的,也是在65 35 这一小节上转,所以它不是用一锣转的典型。

上述的几个位置和打法,虽然有的只有一小节或一拍之差,给胡琴的交代,感觉相距甚远,不可忽视。至于几种打法相互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是研究各种形态,所以要讲得分明些,在舞台上实际伴奏时,常常是混合运用的。

杨晓辉,男,1949年出生,上海市人。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奏员。1961年考入京中国戏曲学较,1969年毕业,专业司鼓。1969年—1971年,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作曲,得到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吴式锴等老师的教授。为后来的音乐创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