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away,新闻评述恐惧症

新闻评述是播音艺考生的备考难点。相比传统的话题评述,学生们普遍觉得新闻评述会更难准备一些。一来是出题面广,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任一个生活中的细节都有可能独立成题;再就是信息量大,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意味着至少具备新闻的五要素,因此,人名地名交织在一起,如果再遇到事件内容略显复杂,的确会很让人头大。心态一慌,考试的成功率随之也会受到影响。

我觉得,破除新闻评述障碍的关键,仍旧是技巧。从症状上来看,那些对新闻评述持恐慌心态的同学,往往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把对新闻评述的认知给孤立化了。这就是说,在他们的学习进程里,每一道新闻评述题、每一个新闻事件是单独存在的,互相之间没有、也不可能存在任何的联系。所以这些考生会对新闻评述心生恐惧:好像有无数道题在等着自己,海量的题库压根背不完,更可怕的是,有一些新闻评述放到自己手上,甚至连中心论点都搞不清楚。

所以,科学的学习技巧是掌握新闻评述本领的重要前提,否则就会陷入到死读书读死书进而事倍功半的尴尬境地。建立好的方法,首先就是要以“联系的”和“整体的”眼光来看世界。就拿现在举例,中国已经以举世瞩目的成绩脱离了疫情的泥淖,放眼全球,疫情也呈现出放缓的趋势。那么在后疫情时代,一个什么样的词语可以成为线索,来对国际和国内的时事动态进行串联,或是说给予高度概括呢?

对我而言,我会选择“变化”。从大处来说,疫情彻底重构了国际关系的某些方面,中国的大国责任得到彰显,中国与西方国家、中国与亚太各国的关系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调整,显然,这是“变化”。此刻,我们拿出手机,翻一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的各个版块,不论是华为造车、三亚海胆蒸蛋,还是张艺兴考取拖拉机驾照、冰冰海南划水,它们都有一个金光熠熠的核心词——变化——在等待着你去发掘。华为造车,是变化,因为在西方的技术封锁之下,找到了自己的新赛道,去向“不”说“不”;三亚海胆,是变化,原本一件看上去似乎并不复杂的事情,因为一纸官方通告,而变得罗生门起来,这使得这条新闻和以往的消费纠纷、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有所不同。至于张艺兴和王冰冰的新闻就更体现出变化二字了,最简单地说,他们体现出了以往人们头脑中对相关职业从业者在固有印象上的不同。

在做好“以联系的观点看世界”之后,要完成的第二步是分类。固然,我们已经能够以某条线索来把一系列的新闻事件进行串联,但绝不意味着评述的历程就到此为止了。考生们还要用分类的方法,来对相同线索的事件进行更细致的归类。就拿张艺兴和王冰冰来说,这两则新闻既有共性,即体现了人们对职业认知的“变化”;但也有着不同,一个是娱乐行业的明星,一个是新闻行业的记者,因此在“变化”这个核心词下,还应该有第二个维度,即行业维度,来进行更深入地讨论。

说一千道一万,方法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掉入到唯一论的深坑里,光想着用技巧去一劳永逸地解答天下所有事。总有人技巧会比你用得纯熟或脑瓜比你灵,所以,坚实的新闻素养(比如新闻阅读量、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才是能让技巧活学活用并成为你评述风格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自省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