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妃杨氏:老公被杀、被皇帝睡、差点立后,为何?真的假的?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风和日丽,齐王李元吉妃杨氏像往常一样赖床了。

等她睡眼惺忪地睁开双眼时,却发现旁边的齐王李元吉不见了踪影。

齐王去了哪里呢?

杨氏不得而知!

虽然她也讨厌自家这个“好色成性”的王,但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自己的夫君啊!“一日夫妻还百日恩呢?”

“哎呀,右眼怎么跳了起来?”

突然,杨氏的右眼跳了起来,她内心忐忑:“或有祸事发生吧?”

然而,她的直觉是对的!

是日,“玄武门事变”爆发!

新的命运已经在她面前展开了……

老公齐王李元吉被杀

到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双方均欲至对方于死地!

是日晨,李世民召集长孙无忌等人,“伏兵于玄武门”。李渊的宠妃杨婕妤提前得知消息,通知李建成。李建成赶忙召集他的“同党”李元吉商量对策,李元吉说:

“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

可李建成不同意:“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于是,二人“乃俱入,趣玄武门”。

其实,现在看李元吉的看法完全正确,如果李建成肯听他的话,历史或许会被改写了吧?

然而,历史毕竟不能像笔者一样“自作多情”吧?

很快,李建成和李元吉就事变中殒命了!

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李世民将)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资治通鉴·唐纪七》

得,杨氏瞬间就成了寡妇!

这还没完,李世民还是没有放过李元吉的子嗣:

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鋸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将、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属籍。——同上

正当杨氏担忧祸会及己时,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大帝,终究对她这样的女眷们网开一面,“没入掖庭”了事!

虽然没了夫君,但日子还是要“如此这般”的过下去吧?

直到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将其“纳入后宫”,甚至将其立为皇后时,杨氏的命运再一次的改变了……

自然,对我们现世的人而言,新的困惑产生了。

李世民为何要“霸占”弟媳?

据史料记载,李元吉死后,李世民重新将齐王妃杨氏“纳入后宫”,并且生有一子,即曹王李明是也!

理论上说,杨氏是罪臣李元吉(死后被追赠“巢剌王”)的妃子,又是自己的弟媳,于情于理,李世民似乎都不应该对她下手吧?这不是太过违背“伦常”了吗?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赤裸裸的摆在眼前,我们后人也只能通过有限的史料进行推演了吧?

或有以下几点:

1.为了报复齐王李元吉?

在李世民未登基之前,李元吉确实是有过几次暗杀李世民的行动。

因此,李世民对其怀恨在心,也是情有可原。

但,不管怎么说,李元吉是自己的亲兄弟,他人已经死了,通过“睡齐王妃”的手段来进行报复。这手段也未免太“下作”了吧?这还怎么对得起其“一代明君”的光辉形象呢?

更何况,如果要睡,为什么不把太子李建成的妃子(其妃郑氏终得善终)也睡了呢?

2.贪图齐王妃的美色?

史书上没有关于杨氏外貌的记录,但想必她的样貌应该也不差吧?

因为,李世民的后宫佳丽众多,比如徐慧妃就生的“貌美如花,才艺俱佳”。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如下:

是年(626年),幽州大都督庐江王瑗谋反以后,李世民就将其妻纳入后宫,史书上记载其为“美人侍恻”!

由此可见,李世民确实是“好色”,而无论是否为罪臣之女。

所以,贪图齐王妃的美色这一点,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3.谋求杨氏背后家族的支持?

齐王妃杨氏,弘农华阴人,出身于名门望族,为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恭仁、杨师道兄弟的侄孙女。

从其履历来看,杨氏确实是出身名门。所以,如果纳杨氏为妃的话,就自然可以获得其隋朝旧室势力的支持,以平衡各个宗室之间的力量平衡吧?

这种说法表面看起来合情合理,也被很多研究历史的朋友所采用。然而,仔细推敲的话也有问题!

实际上,李世民的妃子里面已经有了隋室后人,比如吴王李恪的母亲,其为隋炀帝与萧皇后之女!如果真的要仰仗隋朝旧室的话,直接提升李恪母亲的等级就可以了,何必“舍近就远”呢?

还有一点就是李世民本身,就与隋朝旧室有着紧密的关系!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和隋炀帝杨广的祖母是同一人:独孤氏!李渊的母亲,是隋炀帝母亲的四姐、亲姐姐。他们俩本质上就是“表兄弟”的关系!

所以,李世民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综上所述,笔者揣测最合情合理的解释,反而就是李世民的好色,除此应该无他了!

立齐王妃杨氏为皇后,真的假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

关于李世民立齐王妃杨氏为皇后的记载,“有且仅有”的记载在《新唐书·卷七十》中。据书中所载,李世民准备立杨氏为皇后时,遭到了朝廷大臣的反对,特别是魏征!他就说:

“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

辰嬴,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因为政治需要,她先后嫁给晋怀公和晋文公,因为服侍了两代国君,所以被称为“淫贱之人”。

这里的意思就是劝李世民远离杨氏,以免……

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关于立杨氏为皇后的史料中,《资治通鉴》(与《新唐书》时代近)和《旧唐书》里均无记载!

研究唐史的朋友应该晓得,从史料的可信性上讲,《旧唐书》的可信度最高!因为其是从后晋时期就开始编纂的(约940年),其距离唐王朝最近,而且是依据了大量原唐朝官方的史料进行记录!

而《资治通鉴》(1084年出版)和《新唐书》(1060年出版)皆编纂于宋朝,年代更为久远,可信性相对也在降低!

我们不能不对这段历史表示怀疑!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其他细节来进行一下推敲,也能够发现问题:

首先,李世民没有再立皇后的必要!

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于636年病逝,那么在长孙皇后病逝以后,李世民是不是一定要再立皇后呢?

实际上,并不必要!

我们可以从唐高祖李渊的身上发现这一点。在其窦皇后(613年薨)去世以后,李渊也没有再立皇后。

其父如此,李世民又何必例外呢?

其次,立皇后非儿戏,牵扯到复杂的皇权斗争!

自古以来,立皇后这件事都并非儿戏!被立为皇后的妃子,首要的就是要有子嗣(特别是儿子)!杨氏确实是生有一个儿子:曹王李明。

但这还远远不够!

要命的是,在王朝里面,一旦一个妃子被立为皇后,就意味着其子将有可能被立为太子!(也可以在某个妃子死后,进行追认,但是,不能在生前就立。)

要知道,在立杨氏为皇后以前,唐太宗李世民就已经立了太子:其前为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643年废);其后为晋王李治(母长孙皇后)。

如果立杨氏为皇后,就意味着其子李明有可能将来继承皇位。这必然引起现太子与其之间的宫廷斗争,少不了一番血雨腥风!

而这,几乎是所有帝王都力图避免的!

李世民就是再糊涂,也不至于在这种事上犯浑吧?(写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就清楚为什么李渊不肯新立皇后的原因了吧?)

故,从以上两点来看,笔者以为这段历史十有八九“非正史”!

多说几句

历史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尽管我们对于历史上的某些人,特别是美女王妃一类的总是怀有美好的畅想,然而,仔细去进行细节的推敲也会发现诸多的问题。

比如本文中的齐王妃杨氏。

就个人而言,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改变自己被李世民选中的命运,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的摆布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