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灌阳名人唐景崧的故居你去过吗?让我们去看一看!
在广西,有“一门三进士,同胞三翰林,两个正一品”的一户人家,在广西真是罕见,他们是灌阳县,唐景崧、唐景崇、唐景崶三兄弟,他们的家在灌阳县新街镇江口村,小编不知道八桂大地历史上哪里还有这样的人家?目前,灌阳县委、政府正在把这里打造为历史文化景区。前不久到这里一走,感觉游客挺多
古村古巷古色古香,灌江马山江绕村而过。让我们到他的故居去看一看吧。用车载导航可以到达唐景崧的故居。
车开到停车场,往前面走不远,过跳跳石,便能看到唐氏三兄弟的故居
过马山江后看唐景崧故居
故居前状元井的景观
状元井的介绍
细看状元井
抬头看唐景崧的故居
故居前的奇怪石头,有人说是上马石,也不知对不对?
故居前摆放着一些古董
古董能让人回味历史的沧桑
故居前右侧摆放的牛车
大门口可见的楹联,门额有"翰苑“二字
参观唐氏故居,回看历史风云
门前的石墩
精美的花纹
左右成对
岁月,冲淡了棱角
院内
钉子天井路面,四水归塘
窗子花纹
保存完好,真是难得
精雕细刻,实属不易
兄弟翰林
真是一个时代的辉煌
据灌阳地方志载,唐景崧(1842.1.8—1903.3.2),字维卿,从小慷慨有大志,读书非常勤奋, 才学出众,清咸丰丙辰年(1856)14岁参加岁试,中第一等第一名;辛酉年(1861)19岁参加乡 试,中解元;清同治乙丑年(1865)23岁参加会试和殿试,中进士,钦点翰林,并被选入翰林 院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后授吏部主事。
因赋性耿直,不肯谄媚上官,屈在吏部20年。
光绪八年(1882),法国侵占越南,伺机侵犯我国云南和广西。唐为捍卫祖国边疆和援助越南 抗击法国侵略军,上书朝廷,请缨出征。经皇帝阅准后,唐踌躇满志,于光绪九年春到达中 越边境保胜,说服驻扎在此地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一同抗法。
唐向刘面献三策:“越为法逼, 亡在旦夕,诚因保胜传檄而定诸省,请命中国,假以名号,事成则王,此上策也。次则提全 师袭河内,驱法人,中国必能助饷。如坐守保胜,事败而投中国,恐不受,此下策也。”刘 永福采纳中策。
1883年5月,唐、刘驰骋雄才武略,运筹于帷幄之中,与法军激战于河内城 西纸桥,击毙法军两千余人,活捉并斩首法军大元帅李威利,大振国威。唐为了打败法国侵 略军, 并受命募勇4营,号“景字军”,与敌作战。
唐援越抗法战功卓著,清朝政府加封他 “霍加春巴图鲁勇号”,授他为台湾道道员。1891年升任台湾布政使。1894年署理台湾巡抚, 晋赠光禄大夫(正一品)。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唐为打击日本侵略者,一面筹划海防,训练 军队;一面激励民众,同仇敌忾。
并调名将刘永福守台南,自己率兵守台北。但腐败无能的 清朝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日本。
唐与台湾军民义 愤填膺, 坚决反对,宣告自主抗日。因孤军作战,寡不敌众,于1895年6月上旬,在基隆被 日军占领后,清朝廷命令唐回大陆,旅居桂林。唐在桂林担任经古书院山长(院长)和广西体 用学堂堂务(校长),提倡科学,培养人才,其中马君武是他非常器重的门生。
唐还在桂林榕 湖旁自己的别墅里,组建桂剧“春班”,从事桂剧创作,为桂剧的创办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 献。
1897年,康有为到桂林讲学,唐与康在桂林组织“圣学会”,创办广西第一张报纸—— 《广仁报》,进行变法维新宣传。
唐著有《请缨日记》、《诗畸》、《谜拾》、《看棋亭杂 剧》等。
唐景崧一定想象不到他在著作《请缨日记》里不经意间提到自己的号——南注生,若干年后居然玉成了亲孙女唐筼和同僚湖南巡抚陈宝箴的亲孙子陈寅恪的婚姻。
三兄弟中,最富于传奇色彩,对后世影响最大,也最有争议的当推兄长唐景崧了。
唐景崧任职台湾十年,先后担任台湾道兼按察使衔、台湾布政使、台湾巡抚等职,是清代官员在台湾任职时间最长,担任职务最多的一位高级官员。
后人对唐景崧病故的地点曾莫衷一是,有人说上海,有人说桂林,有人说广州。其实唐景崧病逝于广州。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申报》《大公报》如此报道:前台湾巡抚唐中丞景崧于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四日在广州大市街某宅病逝。
至于唐景崧研究中存在的“内渡”悬案、“携款”冤案、“不战而逃”错案、“与刘永福不合”的误读、“有知兵之名,无军事才能”的偏见、“不懂用人”的马后炮指责,以及种种以讹传讹的陈年旧账,《同胞三翰林》都罗列了史料加以澄清,供人研究,希望能还历史以真相,还人物以清白。
唐景崇(1844.6.4—1914.10.24),字春卿,唐景崧胞弟。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清 同治元年(1862)18岁参加岁试,中第一等第一名;同治六年23岁参加乡试,中第二名;同 治十年参加会试和殿试,中进士,钦点翰林,并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后 任翰林院编修。嗣后历任吏、礼、兵、工各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浙江、江苏学政,广 东、江苏乡试正主考,全国会试大总裁,殿试阅卷读卷大臣,留学生廷试阅卷读卷大臣等职, 门生满天下。
清宣统二年(1910)升任学部尚书,晋赠光禄大夫(正一品)。时学说纷纭,乃开 中央教育会于北京,集海内通儒,商榷意见,沟通新旧,又治理学规,审定课本,检定两等 小学教员及优待教员等项章程。
宣统三年出任国务大臣、学务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 改元,袁世凯组阁,欲任唐景崇为参政院参政,唐坚辞不就,被聘为清史馆总纂,未就而卒。唐博览群书,通天文算术,尤喜治史,著有《新唐书注》、《新唐书刊误》、《经筵讲义稿》 等书。
二弟唐景崇性格沉稳,是三兄弟中最官运亨通、位高权重,且最能潜心历史、专务学术的。《清史稿》说他“博览群书,通天文算术,尤喜治史”。为官数十载,不是在皇帝身边,就是忙政于江浙富庶之地,理政读书,每天不息。
宣统三年,唐景崇官拜学务大臣、国务大臣(正一品),任内关于中国实行现代教育,改革科举制度的言论颇多,江浙几所现代名校的创立和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都与他紧紧相连,有著作《唐书注》留存于世。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中国通史》评价该书“颇有参考价值”。
唐景崶生于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55年1月29日),比唐景崧小13岁,比唐景崇小11岁,是三兄弟中最聪明的一位。
他17岁中举人,22岁入翰林,25岁授翰林院编修,比两个哥哥都早些,娶了晚清著名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的二姐谭嗣淑做夫人,27岁便被任命为顺天乡试同考官了。唐景崧说他这个弟弟博览群书,关注时局,当年请缨越南抗法,给朝廷写奏折期间,弟弟帮助搜集不少材料。可惜天妒英才,1885年刚刚而立之年即病故北京。
蒋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