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编书是高手,作为宰辅却实难恭维!(两宋繁华往事132)

政坛之上,有伯乐就有政敌。

伯乐和政敌,往往也是棋逢对手。若是伯乐没分量,爬的不够高,政敌的成色也不会足。

章惇的伯乐是王安石,政敌就是司马光。都是一等一的人物。

随着神宗驾崩,司马光复出,保守派全面当政。

章惇成了司马光的眼中钉。

再来看看他们中进士的年纪,章惇22岁、王安石21岁,司马光19岁。一群牛人。

如果说,王安石是变法派的教父,那司马光就是保守派的大佬。他们是同一辈分的人物。正因为如此,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争斗不止、斗而不破,双方始终留有余地。彼此,惺惺相惜。

对章惇,就不同了。章惇是小字辈。司马光长章惇16岁。司马光金榜题名、誉满京华之时,章惇还在福建老家奶妈怀里吃奶。再加上章惇为人嚣张,司马光就更不客气了。

何况,政见大为不同。除了新法之外,还有西夏问题。

司马光为相后,内政上,无差异地全部废除新法;在外交上,也一反神宗朝对外开拓的国策。为消弭西夏之患,司马光提议将神宗时期,耗尽无数军费、牺牲无数将士所占领的西夏领土,全部还给西夏。他希望以退还领土的方式,换取边疆的和平。

进而,降低军费开支、缓和政府财政压力。废了新法,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相应地削减军费开支似乎也是合理的配套措施。

怎么说呢?书生意气、天真无邪。司马老夫子,编书是把好手,但对于军政,确实有些让人无语。

此事引起变法派强烈反弹,在朝堂内外吵的一塌糊涂。章惇与司马光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争的不可开交。党同伐异,有没有?一定有。但,更多的还是,章惇刚烈的性格和强硬的外交思维使然。

大权在手,司马光直接将章惇撵出东京。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