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五大看点,透视中国电影产业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从6月17日开始,一直到6月26日结束。在这次电影节上,各路明星、导演、影视公司纷纷亮相。冯小刚、陈可辛、戴锦华、张大春、刘震云、李少红等都出现在电影节上。昨天的上海电影节各大论坛,对电影行业发展也提出了要求:电影创作应有工匠精神,不要盲目迷信IP,尊重观众,找回电影的美学、道德意义。
看点一:偶像文化伤害国产电影
2017年清明、五一、端午三个档期,国产电影接连扑街。而好莱坞大片却所向披靡,票房节节走高。难道观众正在抛弃我们的国产电影吗?国产电影为何越来越不受欢迎?其中原因有很多,最明显的也与演员演技有关。昨天上海电影节一场“关于演员,导演有话说”论坛,冯小刚、宁浩、陆川、徐峥四位一起对演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冯小刚认为,中国电影被“偶像文化”给害了。他说,电影、综艺、电视剧应该是三种演员,各有所长。而国内是一个演员既是综艺明星,优势电影演员,又会演电视剧。这对需要沉下心来演电影的领域伤害很大。角色容貌靠美图,演技没有提高,修图技术一流。
除了演员不专业、不专心之外,陆川对演员难以沟通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以前导演约见演员很容易,可以和吴彦祖、周润发等面对面聊。而现在导演和演员沟通机制已经出现了问题,见一个年轻演员需要经过好几个经纪人,因为他有流量、数据好。
对于国产电影来说,演技往往比颜值更重要。有演技的演员也是电影行业的稀缺资源,比盛世美颜更难得。以前国产电影还会出现《芙蓉镇》、《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的好作品,如今很多电影职业规范都被冲击了。流量、美颜、偶像、抠图成为行业乱象,让演员文化变得很肤浅。
看点二:不可盲目迷信IP
2017年2月,火遍北美的文艺爱情片《爱乐之城》在中国上映,也引起轰动,收获2亿票房。其实在好莱坞特效大片与文艺片之间,还有很多生存空间。文艺片也不是注定会商业失败。目前,国产电影扎堆改编、翻拍知名IP,在学者戴锦华看来是为了利益最大化,盲目追求大IP现象。她认为,在电影市场已经培育了观众和市场,如果迷信大IP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承担更大的风险。
看点三:重工业电影是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好莱坞重工业电影在中国大行其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从4月份的《速度与激情8》到正在上映的《神奇女侠》、《异形:契约》,还有即将上映的《变形金刚5》,国产电影在好莱坞重工业电影面前溃不成军。在“想象未尽——青年导演的进阶之路”分享沙龙上,青葱计划常务理事长、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王红卫看来,中国电影未来能够与好莱坞抗衡的,就是重工业加新导演的全新组合。
看点四:唯票房论被质疑
现在评价一部电影,通常都会以电影票房为标准。票房高的电影,即使故事讲得很差,也不妨碍人们追捧它。票房似乎成为电影唯一的评价标准。不仅,好莱坞电影重视中国市场的票房,国产电影更是以票房为重。在这次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曾经在戛纳、柏林、威尼斯、奥斯卡等全球著名电影奖多次获奖的南斯拉夫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就不能理解中国电影行业对导演作品的票房评价,他说:“现在总是谈论票房,而不谈论电影的意义本身。而这个年代,我们不应该丢失对电影的希望,要重新找回电影的道德、美学和意义。”
现在演员、经纪人、制片人纷纷转型当导演,但是成功的少之又少。是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导演这个职务呢?在“2017《好莱坞工匠》中美影视分享会”上,好莱坞著名制片人马克·约翰逊谈到,导演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导演应该要有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亲自体验、实践,然后才会成功。
看点五:国产科幻电影开启新计划
在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由游族影业发起了科幻电影项目《三体》赚足了眼球。在那届电影节上,《三体》不仅作为亚洲新片进行大书特书,更是将“为上海电影复兴开路”作为目标。然而两年过去了,《三体》电影项目经历换导演、延期上映等风波,迟迟没有动静。至今,《三体》的上映,仍然不容乐观,而游族影业核心管理层也被曝纷纷离职。
科幻电影一直都是国产电影的软肋。中国缺乏成熟而强大的电影工业基础,同时也缺少电影制作顶尖技术,生产不出像《星球大战》、《星际迷航》同等体量的科幻电影。但是,近些年中国出现了不少了知名的科幻小说,在科幻界影响非凡。继《三体》之后,郝景芳的《北京折叠》也获得了雨果奖。有了好的文学作品,相关电影项目也变得不再遥不可及,因此有人说中国的科幻元年到来了。
在16日开始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宁浩首度公开以科幻为主题的“天工计划”。首部作品是改编自《三体》作者刘慈欣的最新作品《疯狂的外星人》。宁浩表示:“立足中国市场的科幻片,故事情节一定需要真实的语境和内容才能更好的和中国本土观众产生互动和共鸣。”
这也是宁浩自《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之后又一部“疯狂系列”电影。为了保证影片质量,宁浩说,将会利用好莱坞电影工业,请最好的特效团队。
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国内唯一一个A级电影节,这次共收到来自106个国家2528部影片,是电影市场的风向标。行业大咖纷纷在电影节发声,为中国电影行业把脉诊疗。中国电影到底该怎么走?在中国电影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电影工业体系、讲故事的能力、人才培养、创意开发等多方面已经显露出力不从心。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更多的好作品,才能与好莱坞大片相抗衡,才能支撑起不断增长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