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不是一座城
杭州不是一座城
杭州不是一座城,是一场我不愿醒来的梦。
之前对杭州的了解,也仅限于从地理课本上学到的那点知识:杭州是浙江的省会,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一个注脚。
一切改变,缘于我2014年暑期的一场旅游。我走马观花地玩了上海、杭州、苏州和南京。到现在,使我念念不忘的,也只有一个杭州。我愿再去玩一次,也只有杭州。杭州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好了。
杭州很干净。她的干净,表现在方方面面。初到杭州的那一天,我们安排好住宿后,就去附近的小饭馆吃晚饭。那个饭馆和北方的拉面馆差不多大,里面摆了五六张桌子,都是木桌木椅。地面已经很干净了,可服务员还在那里认真地拖了又拖。整个店面没有北方那些小店常见的脏乱差。在这样的环境里用餐,即使饭菜做得不好,你也会心情愉快的。第二天上午去了西湖。南方本来灰土就少,但是我依然看到一个老太太,拿着水管子在呲她头顶上那棵高大的树,以便让它的树叶显得更加干净些。西湖那么大,我竟然没有在上面发现一只饮料瓶!真太也不起了!
杭州很美丽。我们到杭州的第一天,吃罢晚饭,沿着庆春路往西走,一路上,看到街边的鲜花盛开,店铺广告喜人,雕塑小品生动,处处都是那么漂亮。最应该说的当然是西湖。我们到达西湖的时候,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船行在湖面,便如在柔缎上滑行。看那偌大的湖面,瓦蓝瓦蓝的,一碧如洗,像琉璃一样,闪着晶莹的光。西北的山,隐在暮霭中,只在蓝汪汪的天色中现出起伏的山脊。这时候,吹着凉风,看着东面那渐行渐远的灯火辉煌的杭州城,便觉着自己是在仙境中一般。杭州是美丽的,西湖贡献给了杭州百分之九十的美。如果没有西湖,杭州恐怕会颜色顿失。我常想,杭州人是幸福的,上天眷顾他们,把这美如珍珠的西湖镶嵌于杭州西部。
杭州很大气。杭州人不卑不亢,热情大方地接待四方来宾。头天我们从火车站出来的时候,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在公交站台上,一位阿姨热情地给我们指明该乘哪趟车,那车的站台在哪里,还要亲自带我们去。第二天我们再去游西湖,这回打算逆时针徒步绕湖一周。西湖周边可玩的漂亮的地方很多,如果圈起来都要门票也不为过。但是,杭州人没有那么做。我绕湖大半圈,去了断桥、平湖秋月、西泠印社、孤山、苏白二公祠、苏小小墓、曲院风荷、花港观鱼等,没有一个收费的。听说雷峰塔是收费的,但是我没去,因为走到那时太累了。免费游玩!这就是杭州人的大气。不像其他一些短见小气的城市,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也要十块八块地收门票费。
杭州很有秩序。头天夜游西湖的时候,我没有发现一个船夫去争抢顾客,也没有发现他们去降价兜揽生意。他们统一穿着服装,不紧不慢在做着自己的事。我最讨厌其他地方的一日游了,生拉硬拽,坑蒙拐骗。在杭州,你根本不必有这方面的担心。第二天,更令我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我带着老婆孩子过马路,习惯性地护着他们,做着要冲刺的准备。结果,在马路另一侧的车行道上,一辆辆车都停下来了,有大车,也有小车,有公交车,也有出租车。它们都安安静静地排成一排,没有一辆车超过前车去赶路的。一开始,我还纳闷,它们在干什么呢?这里又没有红灯。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它们是为我让行!我真的是受宠若惊了。在这里,行人就是皇帝啊,不像在北方,你过路口就像在闯鬼门关!我想,杭州的老人是幸福的。
杭州很尊重历史。那些在杭州做过官的,尤其是为杭州办过实事的,当然还有出生在浙江的名人,杭州人没有忘记他们,或者塑像,或者建祠,让子孙世世代代感念他们。像苏白二公祠、岳飞庙、武松墓、雷锋墓等等。这个优良传统,一定会让后来那些主政杭州的人,奋发向上,兢兢业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尊重历史,就使这个美丽的地方,更具有了一种历史人文积淀。风景,不是只美在表面,更重要的是美在骨子里。
杭州很有书卷气。在西湖周边,就有很多楹联、碑刻,在孤山上还有一座书院。我们去的时候,美术馆正在推出吴昌硕、黄宾虹等人的作品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西泠印社那些姿态万千的篆字。正是在那里,激发我学习篆字的兴趣。
那场旅行,我到了上海,到了苏州,到了南京。相比之下,我就觉得杭州好。我甚至觉得那句流传很广的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本来就是错的,它实在应该是“上有天堂,下有杭苏”。杭州比苏州确实好太多了,排在苏州后面真的委屈。我想,之所以说“苏杭”而不说“杭苏”,只是为了押韵罢了。
杭州,不是一座城,她是中国城市的标杆,是我梦中的家园。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再去一次。也许,一次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