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曲调行腔与明清戏曲表演范式的转移

(0)

相关推荐

  • 中国戏曲行当的形成与演变

    在中国戏曲正式形成之前,早已有过由两三个人演出的"参军戏"."踏谣娘"等,其演出形式有点儿近似现代的"化装相声"或"化装二人转&q ...

  • 戈宝栋:戏曲是怎么失传的?

    戏曲是怎么失传的?我们都还清晰地记得,昆曲"十五贯"救活了一个剧种.那么,在"十伍贯"以前,我国的昆曲已经面临着消亡的命运了.许多剧目面临失传."失传 ...

  • 傅 谨:唱戏,还得做戏

    谈戏曲剧本写作,尤其是谈论其中叙事与抒情手法的差异,离不开有关戏剧"动作"的理解. 从整体格局上看,所谓戏剧动作,指的不是普通意义上人物从心理到身体的行为,一个具有完整性的戏剧动作 ...

  • 漫谈运用戏曲资料与培养下一代续

    表演的文字纪录:前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里面包括了很多名家著作和罕见的秘本,其中有一部分淡唱法.身段.表情的口诀,大都用浅显简括的文字,指出了毛病和洽疗的方法.我们 ...

  • 梅兰芳对昆曲《断桥》《瑶台》的改革创造,成为定型,流传至今

    我开始认识梅兰芳先生在1913年:梅先生第一次来沪演出,我以观众身份,由丹桂第一台经理许少卿介绍相识.梅先生第一.第二两次来沪,所演均为京剧.1916年第三次来沪,在天蟾舞台演出,以首创的古装新戏与观 ...

  • 试论中国戏曲折子戏

    肖旭 "折子戏"是我国戏曲演出的特殊现象.芭蕾舞.西方歌剧虽也有这种选场演出,但不普遍,话剧则更少.一些戏曲流派创始人.名演员往往以特定的折子戏为拿手好戏,而显其表演艺术的成就.如 ...

  • 中国古代音乐独具神韵

    古时音乐的形态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态.留下来的遗产很多,有反映音乐美学的论著<乐记>,有反映农牧生活的乐舞<八阕>,有反映狩猎活动的歌谣<弹歌>.古时用于祭祀. ...

  • “戏曲精粹”题库

    说明: 2017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初赛分"戏曲精粹"."诗词经典"."人文民俗"三个阶段.   "戏曲精粹& ...

  • 绝版!1974年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教材(京剧篇)基本功、毯子功

    绝版!1974年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教材(京剧篇)基本功、毯子功

  • 刘晓明丨论“物”对“非物质”的发生性功能及其效用

    论"物"对"非物质"的发生性功能及其效用 [摘要]与文化遗产"物质"与"非物质"的二元对立观点相反,文化遗产所涉物质具有 ...

  • 戏曲表演中的“万能道具”你知道是什么吗?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京剧<贵妃醉酒>剧照 在戏曲舞台上,扇子是最常见的道具.它不单纯是装饰,有的还和戏里的情节有关,对演员的身段动作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尤其是在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喜怒哀乐 ...

  • 景祐遁甲符应经,全,明,手抄本,明清刊本古籍

    景祐遁甲符应经,全,明,手抄本,明清刊本古籍

  • 郭氏易解,明刊本,明清刊本古籍

    郭氏易解,明刊本,明清刊本古籍

  • 戏曲表演的虚拟化 2017

     戏曲表演的虚拟化     虚拟化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     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 ...

  • 戏曲表演的基本功·髯口功2017

           髯口功:中国戏曲表演基本功.戏曲人物所戴的假须,统称髯口.戏曲表演中,常借助舞弄髯口的动作来展示人物的心情,俗称耍髯口.耍髯口的技巧有搂.撩.挑.推.托.摊.捋.抄.撕.捻.甩.绕.抖. ...

  • 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水袖功2017

           水袖功:中国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戏曲服装中的蟒袍.官衣.褶子.帔等多在袖口上缝有一段白绸,称水袖.演员可以利用水袖的舞动以表现剧中人的感情和增加形象的美感,有时也用作对乐队的示意和交待. ...

  • 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椅子功2017

    椅子功:利用道具椅子展现的基本功.如京剧<通天犀>.<改容战父>,昆曲<嫁妹>.<挡马>中都有在椅子上的跳.立.转.卧等各种舞姿.特技,表现人物或暴躁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