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度”展示出的是内涵

《人民的名义》热播,好评如潮,除了演员高超的演技外,更重要的是其主题的时代性。它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国家正在大力打击的腐败行为,其对现实的揭露可谓扒筋见骨,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巨作。

一段时间以来,对剧情和剧中人物的评价成了许多官媒和自媒体的主流,一些段子手也把剧中人物和现实联系起来,于嬉笑中极尽调侃之能。朋友圈里,更是把剧中经典台词梳理出来,引来点赞无数。

可以说,好久没有这样引起全民关注的优秀节目了,这也为有些贫瘠的影视创作带来了一股春风。

应该说,近些年来,好多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充斥着荧屏,一些低俗之作也在挑战着人们的智商。那些抗日神剧,把本来残酷而伟大的抗日战争弄得让人啼笑皆非,什么裤裆藏手雷,手撕鬼子,手榴弹打飞机,包子雷、萝卜雷,几个游击队员、几支土枪消灭装备精良的鬼子一个中队等,神话的背后是对那场惨烈的民族战争的亵渎。还有那些所谓的历史剧,在戏说的幌子下,任意歪曲事实,东拼西凑,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来赢得收视率。就连那些小品节目,也没有了真正的幽默,创作者缺少对生活的深入了解,也缺少真正的文化功底,装疯卖傻,粗俗不堪。

当然,影视创作是大家的自由,影视剧也不等同于史书正传,适当的演义和虚构也是情理中的事,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所谓“商业元素”而戏说历史、解构历史、消费历史,就不是一种严肃的、负责任的行为了。特别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直接、快捷的文化传播方式,大有取代纸质媒介的趋势,人们在日常忙碌之余,更多的是通过视频来满足文化需求。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看得越投入,就越容易被剧情“俘虏”,甚至把剧情当历史来读。若历史以创新的名义被戏说、被颠覆,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历史在大家心里岂不成了一笔糊涂账?

究其原因,这不仅是创作人员的素质低,更是一种社会的浮躁情绪在作怪。人们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早已经把文化放到了脑后,思考好像成了奢侈的东西,娱乐成了泛滥于荧屏的主旋律。打开电视,我们看到的经常是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情节上漏洞百出,演员演技低劣,无非是拿一些所谓的小鲜肉来亮瞎观众的眼。就连一些真人秀节目,也是在渲染一种一夜成名的神话,一些所谓的明星装模作样地玩着小孩子的游戏,故意作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毫无内涵可言。我们的文化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和引导,避免文化的过分娱乐化,还文化的本来面目给大家。

近段时间以来为人们所热衷的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充裕的精神享受。那些优美的诗词,让我们重温几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那些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奋斗的风采。这些触动了人们心灵的东西,才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而它们对唤起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则直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毕竟有内涵的东西才能永恒。

我们希望像《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好作品更多地出现,大尺度的背后,是创作者们对生活、道德、法律和文化的忠诚。一部没有小鲜肉的影视作品,创造了新的传奇,不能不看出我们的群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和他们对真正的文化内涵的认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