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唧唧”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昨天开始学习《木兰诗》。

劈头一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课下把“唧唧”注释为“叹息声”。

时事真的是与日维新。记得以前是“机杼声”啊,这会儿怎么又变成“叹息声”了呢?

看这个“叹息声”,怎么看觉得怎么奇怪!

首先,“唧唧”肯定是个拟声词吧?这是不容怀疑的。“唧唧复唧唧”实际上就是“唧唧……”,表达时断时续、时长时短的一个声响。请问,我们叹息的时候,如何会发出这样的声响?即使能发出,怎么就“叹息”了?这完全是口吃的表现嘛。往前推一千年以至更早,我想古人的口腔及发声原理也没有大的改变,由音而赋于其上的“意”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其次,我们再看句子本身。“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我们姑且承认“唧唧”是“叹息”,那么,这句就是“叹息呀叹息,木兰对着门织布”。请问,你都叹息得这么严重了还能织布吗?一心不可二用,你是怎么做到又在使劲叹息又在认真织布的呢?

再看后两句“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有人说,你看,“惟闻女叹息”不是正好解释了上文的“唧唧”就是“叹息”吗?那么反过来也讲得通。请听我解释,你都“不闻机杼声”,怎么能对应上文的“木兰当户织”呢?

所以,前两句是描写一个状态,后两句是记述一个变动。四句写的是前后相连的两件事。

“唧唧”可释为“机杼声”,也可释为“虫鸣声”,惟独不能释为“叹息声”。就因为前也“叹息”,后也“叹息”,情况没有发生变动。

如果你还认为是“叹息”,那咱们干脆把最后那句改成“惟闻女唧唧”吧,你觉得真的好吗?

如果把“唧唧”解释成“机杼声”于史无征的话,我更倾向于把“唧唧”解释成“虫鸣声”。

请注意,这里的虫,是特指,不是一般的虫子。跟“织布”容易在一起的是蟋蟀,俗称促织,诗词里一般又变为“寒蛩”。

所以,木兰诗的开头是很有诗意的。

蟋蟀在周围“唧唧”地叫着,好像在催促木兰赶快织呀织呀。木兰在虫声的陪伴下,也正对门在认真勤快地织布。

但织着织着,木兰停下来了,发出了轻微而深沉的叹息声。

由此转入对下文的描述。

非常合理。

在秋天,女人们一般要在寒冷将至前赶制棉衣,加紧织布,常常需要晚上也加班。而秋天的夜晚,蟋蟀的叫声是最富特色的。所以古人就温暖地幻化出,蟋蟀在秋夜陪伴着织女,并且用叫声“织织织……”来提醒织女不要偷懒。“织织织……”实际上就是“唧唧……”,也即《木兰诗》开头的“唧唧复唧唧”。

再举几个“唧唧”为“虫鸣声”的例子。

“啾啾唧唧,夜夜鸣东壁。如诉如歌如涕泣,乱我离怀似织。”“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木落萧萧,蛩鸣唧唧。”“枯池接断岸,唧唧啼寒螀。”“白霜降百草,候虫寒自吟。不知抱何恨,唧唧无停音。”“蛩声亦清苦,唧唧伴人吟。”“直嫌唧唧秋虫响,且听琅琅弦诵声。”

“唧唧”能够解释为“叹息声”的,有时候写成“啧啧”。这种叹息是“赞叹”,和木兰的愁叹、哀叹不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