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村庄——赤水镇辛村(二)

我的村庄—赤水辛村(二)

作者:刘正军

我的村庄——赤水镇辛村(一)←点击左边标题可阅读

陕西省文明村

——我村当今的骄傲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我村穷人翻了身,一步步过上了好日子。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经过土改、合作化和公社化,我村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1958年公社化后,土地连成了片,政府发挥“一大二公”的优势,对我村周边统筹规划,兴修水利。当时采取的措施,一是在村“大路北”修了条十四五里长的“中央干渠”(“二华干渠”的一部分),使周边积水有了退路。这条大渠发源于遇仙河东堤下,向东穿越左卫寨、彭家寨、任家寨及辛庄公社、侯坊公社诸多村庄,直达县城西侧的石堤河下(此处有抽水站)。二是在我村实施了“吊沟抬田”,即在农田上挖了一条条排水沟、排水渠,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排水网,从而降低了水位,抬高了农田。从此我村周边积水统统通过排水网流入“中央干渠”, 然后顺畅地向东流走了。这套水利设施,既解决了我村积水成涝的历史性难题,又解除了土壤盐碱化的现实威胁。水患问题解决了,粮棉自然增产了,村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我村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发展机遇。1981年村里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积极性,所以从1982年起,年年都是大丰收。从此家家有了余粮,人人吃上了白馍,年轻人穿上了的确良、凡立丁。1982年夏收时,我家一举收获小麦近四千斤。我家人老几辈,从未有过这么多粮食,因此大喜过望。为感谢党的好政策,受父母之托,我和妻拉着架子车卖了七八百斤“爱国粮”,成为一时佳话。从此我村解决了温饱问题,迈上了富裕大道。

上世纪末以来,政府又大力提倡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创立“一村一品”。我村以此为契机,在村支书兼村主任吴增运带领下,开始探索发家致富新的新路子;经过多年探索,现已找到了一条适合我村特点的致富之路——大力发展果业生产。因我村西邻遇仙河(沙河),土壤多为沙质,不适宜种植粮棉,却非常适宜栽种桃树——结的桃子色泽好、甜度大、产量高,尤其是成熟期早,易于抢占市场。于是近些年来,村民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作务水平,现已完成结构调整,实现了“一村一品”——所有土地均栽上了红桃。如今我村果业经济远近闻名,果品营销至全国十多个省市。周边十里八乡的人们,常来我村打工,从事疏果、采果、装箱、拉运等工作。村民个个成了果业技术员,常被周边果农捧为座上宾——应邀传授剪枝等技术。每年收获季节,来自青海、宁夏、甘肃、河南、湖北甚至东北等地的客商,皆在我村安营扎寨,使我村成了县西最大的果品集散地。

青海水果商又来电话啦!

由于果业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粮棉产业,所以村民收入迅速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村里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安了路灯,通了自来水;多数家庭用上了冰箱、彩电、太阳能、洗衣机、煤气灶,安装了电脑、电话,用上了智能手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半数家庭买了小轿车(或面包车)。总之,实现了温饱型向小康型的大转变,过上了小康生活。

与此同时,镇政府村委会大抓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使我村由一个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环境脏乱的旧村落,变成了一个村民富裕、交通便利、生产生活设施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我村被省上命名为“陕西省文明村(镇)”,2008年被中央文明办命名为“第四届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2011年被省上命名为“陕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最近一段时期来,我村又遇到了历史上最大的发展机遇——去年被国家住建部批准为全国第四批古村落保护村;今年被陕西省列为十三五古村落保护重点项目村;最近被渭南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由市住建局、安监局、侨联、省中行渭南分行四部门包联3年:被华州区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幸福村,由区财政局、林业局两部门包联3年。目前已对我村环境建设做了初步规划,村级公园建设已于今日圈地划线,将明日破土动工。我村由此将迎来又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回顾历史,我村村民感慨万千——如今再也无人嘲笑我村是“水窝窝”了,也再无人说“有女不嫁高常岳”了。

中央精神文明办发給我村的奖状

......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平静路面变汪洋!这样的曼德勒,看得让人痛心!

    [缅甸中文网讯]9月6日早晨,曼德勒省彬乌伦县辛古镇金刀堡村遭遇山洪,倾泻直下的洪水淹没了道路.村庄.抹谷-曼德勒公路关闭. 因为水势甚急,村民们只得在村内电杆上系上绳索,防止行人被大水冲走.但所幸村 ...

  • 你好,后村!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一直有一个潜在的计划,那就是把翔安的村庄走透透. 按照翔安现在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见,这片土地上的村 ...

  • 一个不断迁徙,却总是被幸运宠爱的村子,又要幸福的成为都市社区了

    一个不断迁徙,却总是被幸运宠爱的村子,又要幸福的成为都市社区了 文/未懂未悟 大辛庄,在长治还算一个有名气的村庄,倒不是因为人多,全村四百来户,刚两千来人.土地也不大,一千五百余亩土地.他的名气主要是 ...

  • 昌平规模最大的传统花会,正月十五再次上演。错过初一,还想错过十五吗?

    昌平地区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了,但是昌平有一个村庄,把村民的传统花会表演.继承.改革,并且发扬光大. 这个村庄就是昌平区兴寿镇的桃林村. 每年春节的初一.初二(个别 ...

  • 华州赤水镇遇仙村“城楼”修建始末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村的"天安门" 作者:刘正军 陇海铁路的开通,给我村(华州赤水镇遇仙村)民众带来了一定便利.那时村民去外地办事,均可从赤水火车站搭车,方 ...

  • 华州赤水镇部分村庄名称的来历

    邮箱:3125136050@qq.com 赤水镇部分村庄名称的来历 作者 闫广勤 今天的华州赤水镇,由原侯坊乡.辛庄乡.赤水镇合并而成,共有8个村民委员会.2个新型农村社区,以及一百多个自然村.这些村 ...

  • 为了水库而移民,结果屡屡遇洪涝,宁波这个村庄,真的太难了

    2021年7月下旬,烟花台风袭击宁波期间,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 8月1日,颖之特地去看看洞桥镇内的周公宅村. 周公宅村,是一个移民村庄,因为修建周公宅水库,从四明山区迁居而来 ...

  • 一个华州辛村人目睹的赤水之战

    邮箱:3125136050@qq.com 西安事变赤水之战目睹记 口述 刘满盈 整理 张建文 西安事变赤水之战时,我村(今赤水镇辛村行政村常家)处在交战双方的前沿地带. 如今的辛村地标 宋朝峰摄 19 ...

  • 在赤水镇辛村初小上学的日子(二)

    回忆在辛村初小上学的日子(二) --师恩难忘 作者:刘正军 在辛村初小上学时我年龄尚小,心里只知有家人的爱,但开学不久,我很快就感受到了另一种爱--师爱--的温暖. 我的第一任老师叫李俊祺,是辛庄乡李 ...

  • 在赤水镇辛村初小上学的日子

    回忆在辛村初小上学的日子 作者:刘正军 祠堂初小 1954年9月,刚满七岁的我,就像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被关进笼子--开始上学了.开学第一天,妈妈给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把缝制的书包挎在我的肩头,牵着我的 ...

  • 有女不嫁高常岳,省的日后受折磨——赤水镇辛村名称的得来

    邮箱:3125136050@qq.com 辛村名称的得来 "辛村"由高家.常家.岳家三个自然村组成,为什么不叫"新" "欣""馨& ...

  • 杨红:给力!邵东魏家桥镇一村二学子齐上同济大学

    [作者简介]杨红,邵东一中语文教师,邵东县首届语文名师工作室研修员,邵东县楹联家协会理事,湖南教育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感恩作者授权绿汀文萃首发此文,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群.组及亲友个人.如转载,请注 ...

  • 走进“土楼之王”---福建漳州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二宜楼”

    福建土楼粗略统计总共有三千多幢,而"二宜楼"以它的环境最宜居.布局最独特.防卫最周密.外墙最厚实.设计最科学.壁画最丰富.保存最完整.国保最早列.3D灯光秀最美丽而闻名于世.华安仙 ...

  • 华州赤水镇朱村:谨以此文怀念我参加的老山自卫反击战!

    邮箱:3125136050@qq.com 姚志华,又名姚革命.家住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朱村行政村李家堡四组.男,52岁,中共党员. 毕业于原华县瓜坡高中,八四级.毕业后响应祖国召唤,于1984年1 ...

  • 华州赤水镇朱村:忆 太 姥 姥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忆 太 姥 姥 作者 帮 妮 听奶奶说,我的太姥姥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农村老太太,她的身高大 ...

  • 走遍华州:华州赤水镇郭村的戏楼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戏    楼 作者 同阳洲 喜欢在漆黑的夜里 听喧嚣的声音 沸腾的脑海 是一座巨大的荧屏 ...

  • 华州赤水镇郭村:我老了,故乡依然年轻!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我老了故乡,依然年轻  作者 同阳洲 我年轻时 故乡显得苍老 土木结构的房舍 显示出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