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那些消失的乡镇
新闻资讯·街坊爆料·新鲜趣事·吃喝玩乐·品牌推广
1990年初华县全县共有19个乡镇,随着城镇化的陆续发展一部乡镇陆续被合并逐渐从人们的意识中消失,到2015年末全县经过合并后仅剩余10个乡镇。剩下的这10个乡镇分别是:华州镇、杏林镇、瓜坡镇、下庙镇、赤水镇、大明镇、柳枝镇、莲花寺镇、金堆镇、高塘镇。另外9个将退出历史舞台,再也不会出现在你的证件、信件、快递等地址栏里。那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重新熟悉一下这些消失了的乡镇:
城关镇位于县城,镇人民政府驻县城新华路西段。总面积7.3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30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一个街道办事处,17个居民委员会。城关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原有耕地4036亩,主要种植蔬菜。因有位于县城的有利条件,工商业比较发达。
华州乡,因乡人民政府驻老华州城大街而得名。位于县境平原腹地,县城之北,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39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华州乡土地肥沃平坦,原有耕地12371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主要特产为“华州山药”。
2002年3月城关镇和华州乡合并为华州镇。镇政府驻新华西路原城关镇政府所在地。辖区内陆势南高北低,相对平坦。南到华县火车站,北至吝家村,东至县三管站,西至石堤河
少华乡,因境内有少华山而得名,乡人民政府驻少华镇。境内南部为山地,中部为山前洪积扇,北部为平原,主要河流为潭峪河,沙石资源丰富。总面积为39.44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76个村民小组,49个自然村。原有耕地22428亩,林地面积5000亩,果园面积919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土特产为青竹、柿、杏、拐枣、草莓等。位于肖场行政村南的少华山,古今闻名,险峻挺拔,与西岳华山并称“二华”,为华县胜景。
毕家乡,因乡政府原驻毕家村而得名,乡人民政府原驻王宿。毕家乡位于县境东北角,渭河之畔,总面积36平方公里,距县城14.7公里,东与华阴市以方山河为界;西与下庙镇接壤;南与柳枝镇为临;北与大荔苏村隔渭河相望。是一个以土为本的纯农业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71个村民小组。此乡地处丰腴的平原地区,原耕地面积31678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土特产有花生、芦笋等。如今毕家乡并入柳枝镇。
侯坊乡,因乡人民政府驻侯坊村而得名。位于渭河南岸的平原地区,总面积20.3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53个村民小组,37个自然村。原有耕地19001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土特产以桃、枣驰名。
辛庄乡,因乡人民政府原驻辛庄村而得名,乡政府原驻南吉村。1957年设辛庄乡,1962年建公社,1984年复设乡。辛庄乡位于渭河以南,遇仙河以东的平原上,总面积23.9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54个村民小组,36个自然村。原有耕地22756亩,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和花生、瓜类等,1989年瓜类总产987吨,位居各乡镇之首。如今辛庄乡并入赤水镇。
东赵乡,因乡政府驻东赵村而得名。位于石堤河以西,西潼公路、县城至赤水公路之间,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51个村民小组,21个自然村。东赵乡土地肥沃,自然条件较好,素有“华县白菜心”之誉,原耕地面积18386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土特产以阎岩的旱烟叶、白菜,北沙的甜瓜,李托的大葱闻名。曾有较大的东兴饮料厂,其主要产品草莓香槟在渭南地区畅销一时。
圣山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在圣山村而得名。位于台塬区西北部,箭峪河与涧峪河在境内汇合为赤水河,总面积18.9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48个村民小组,30个自然村。圣山多绝大部分为台塬,南高北低,水利条件较差。原有耕地17776亩,主产小麦、玉米。曾有较大的生活锅炉厂、饮料厂等。
东阳乡,因乡人民政府原驻东阳村而得名,乡政府原驻堡子底行政村。1956年设东阳乡,1961年建公社,1984复设乡。位于县境西南隅,南部为山地,北部为台塬,有箭峪、黄鹿峪、西牛峪、东牛峪、西涧峪5条河流,总面积125.9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委员会,115个村民小组,82个自然村。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土特产有大葱、柿子、苹果、核桃等。曾经较大厂家有郑南砖厂、里寺砖厂,拆子头编织厂等。如今东阳乡并入高塘镇。
金惠乡,乡人民政府驻南耐庄。金惠乡位于华县县城西南部30公里的台源之上,距县城11公里。境内北部位于台塬区东侧,北部为马峪山区,塬高沟深,总面积53.7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委员会,79个村民小组,49个自然村,原有耕地21473亩。主产小麦、玉米,盛产柿子。革命战争年代,金惠人民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1998年被确定为革命老区。如今金惠乡并入大明镇。
整理编辑/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