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文学:童年的夏至未至
童年的夏至未至
作者丨帕卡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小时候父亲让我背的新华字典后面的节气歌。
每当立夏后,我就知道自己可以去地里摘草莓吃了。小满过后,听到“呱呱呱咕,快黄快割”的声音,我就知道夏天真的来了。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不错的!农历四月底,五月初大家就开始忙着收小麦了。那个时候还只有脱粒机,大人们就开始收拾家具:磨镰刀、买个新的大扫帚、检查去年的簸箕、木耙、木掀、叉还好着没。当然,那时也没有水泥路和平房,还需要准备好碌碡来碾场。之后这个场面子就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在麦秸秆里捉迷藏、过家家,甚至晚上不回家睡在场面子上。奇怪了,就是觉得晚上的场面子比家里凉快!
阳历六月是农忙的关键时期,过了六一儿童节,学校会放一个星期到十天的“忙假”。放假后,孩子们也成了收麦的主要劳动力。大人们割麦子、捆麦子,然后用架子车把捆好的麦子拉到场面子进行脱粒。这时小孩的用处就来了,在旁边张张口袋、簸簸麦,甚至有时还学着大人拿着木掀扬扬场,但是扬场是个技术活,一般大人不让我们闹着玩。当时最开心的事就是干完活后大人会给一人买一根冰棍吃,让这个炎热的夏天有了透心凉心飞扬的感觉。
而忙假过后回学校,是要给学校交自己的劳动成果麦子的,我们看到谁家割完麦子,还没有点麦茬,就去地里拾遗留下来的麦穗。但是“漏网之鱼”毕竟只是少数,所以也会偷偷提个笼或者篮篮,拿着剪子,去别人家没割的麦地里减几个麦穗。怕大人发现,也不敢多剪,但是基本上收假后给学校交的麦都是从自家口袋里舀的。
家乡有个习俗,夏收之后,忙罢看娘。女儿要回拿着花馍回娘家给娘家人汇报一下今年的收成,也叫“追往”。女儿从娘家回来后,娘家人要给女儿家的孩子送锅盔,印象中舅舅会把那个又大又厚的锅盔用蓝白相间的格子布包袱包着送到我们家,还会带些零食一起送过来。
接下来就到端午节了,端午节母亲会蒸镜糕,而我的主要任务是在端午节前取那一片柿子园删些艾草回来插在门上,听说可以驱瘴辟邪。村里的老人也会调好雄黄酒给我们喝,还会给我们耳朵里面点一些。
端午节和芒种节气时间差不多,芒种意味着该播种迟包谷了。播种前大人们忙着旋地、焖地,播种后还要看看播下去的种子是不是被野鸡或者老鼠吃了。要是家里种了土豆,这个时节正是收土豆的时候。大人们早出晚归在地里出土豆,孩子们带上奶奶做的饭和水给父母送去,那个时候也是三十六七度的高温,但是并没感觉到像现在这么热。送完饭会帮着捡土豆,大人会把装好的土豆拉到市场去卖,让孩子在地里等着,孩子等的没耐心了就到处乱跑着摘黄瓜洋柿子吃。大人从市场卖土豆回来后也会给孩子带点油桃或者西瓜,这时感觉西瓜最解渴。
等西瓜开始成熟,夏至即将到来,天也越来越热了。而夏至未至时,时光最好。
文章来源丨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丨帕卡
图片来源丨网络
整理编辑丨华州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