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集——一定不要错过!

中医之声
Official Account
治皮肤瘙痒经验
方法:取荆芥适量,熬水洗患处,每天1 次。
主治:皮肤瘙痒。曹敏
治带状疱疹经验
方法:取赤石脂15克,雄黄、明矾各10克,琥珀3克。共研为粉,用凉开水调成稀糊状,用棉签蘸药糊涂于患处,每日3~5次。
主治:带状疱疹。王公平
治黄水疮经验
方法:取赤石脂、石榴皮各10克,黄柏、枯矾各5克。小火焙干,研细粉混匀,以香油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患处,每天1次。
主治:黄水疮。师颖会、
带状疱疹临床常见王不留行治疗
带状疱疹临床常见,用王不留行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取王不留行30克,鸡蛋2个,用文火将王不留行焙干呈黄褐色,以不焦为度,研成细末,鸡蛋捅一小孔,倒出蛋清,将蛋清与药末调成糊状,局部涂抹,每日3次。一般用药5天即可。
治带状疱疹内服外用方
内服方
黄芩10克,连翘、僵蚕各20克,板蓝根、延胡索各25克,柴胡、香附、川楝子、薄荷、陈皮、甘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外用方
生大黄30克,冰片5克,蜈蚣5条。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以香油调搽患处,每日2次。一般用药3~6天。(郭旭光)
带状疱疹外治五方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疼痛性水疱型皮肤病,其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病因多由情志不畅,肝胆火盛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蕴湿化热又感毒邪所致。以下介绍几则治方,可有良效。
方一:板蓝根20克,煎汤后外搽或湿敷患处,每日2~3次。
方二:取鲜飞扬全草捣烂取汁,加雄黄粉0.2克调匀,涂抹患处,每日数次。
方三:金挖耳(又名野向日葵)适量(鲜者为佳),捣烂后敷于患处,每日敷1次,5~7天显效。
方四:竹青10克,雄黄1.5克,菜油30克。将竹青烧炭存性,加雄黄,调菜油或茶油30克即成。以清洁棉签蘸上药涂于患处,每日数次。
方五:地榆30克,紫草18克,共研成细粉,用凡士林适量调匀,围敷于患处四周。潘建华
本方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0例
经验方:柴胡、郁金、丁香、枳壳、川芎、赤芍、甘草各9克,板蓝根30克。
加减:气虚加炙黄芪30克;口苦便干加龙胆草 9克;胸闷加瓜蒌壳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0例,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4例。
通腑泻热治愈带状疱疹
颜某,女,64岁。2012年6月7日初诊,7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左下腹部发生几处大小不一条状皮损,内有较多粟粒至绿豆大丘疱疹簇集密布,疼痛剧烈。某院诊为带状疱疹,予阿昔洛韦、甲钴胺、维生素B1、芬必得等注射内服,外用阿昔洛韦乳膏4日,然皮疹未消,疼痛不减,坐卧不安,晚间不能入眠,查见除上述皮损外,肌肤潮红,触之灼热。询其口苦口渴欲饮,小便色黄,尿有热感,大便秘结3日未解,腹部胀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证属胃肠热盛,未能清解,蕴结于上述部位化毒所发。治则:清泻胃肠之热,解毒止痛。处方:生地30克,丹皮10克,黄连10克,石膏12克,知母15克,大黄15克(后下),芒硝10克(后下),厚朴9克,竹叶9克,车前子9克,延胡索12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15克。2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泻下燥便,口苦口渴腹部胀痛症状明显减轻,小便正常,纳食增加,疱疹略见干涸,肤色由红变淡,热痛症状明显大减。上方去大黄、芒硝、车前子、竹叶,生地减为20克,石膏、知母减为9克,厚朴减为6克,入连翘12克,续服6剂后疱疹干涸消退,痛症消失,诸症治愈。
本例带状疱疹始用抗病毒止痛西药治疗数日,却效不显著,且具口苦口渴欲饮,溲黄便干,腹部胀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疹色潮红,触之灼热等症状表现,有其内必形于外,辨属胃肠热盛,蕴结肌肤,化毒而发疱疹。故取生地、丹皮、黄连、石膏、知母、大黄、芒硝、车前子、竹叶、厚朴、通腑泻热,导热下行;板蓝根、大青叶、延胡索、连翘,清热解毒抗病毒。诸药相用,使热邪得以及时清解泻下,疱疹得以消退,肌肤得以安宁。
三方治带状疱疹
1.雄黄20克,明矾20克,柴胡10克,冰片 5克,龙胆草15克。用法:上方除雄黄、冰片外,将其余药物加温浸泡30分钟,然后用文火煎30分,煎至250毫升左右滤出,然后加入雄黄、冰片粉末,充分混匀后以不烫手为度,用纱布取药液洗患处,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药液洗后保留,下次加温再用。1周为1个疗程。
2.紫草20克,黄芩20克,黄连20克,黄柏20克,甘草20克。取75%酒精500毫升。将中药放入酒精中浸泡,1个月后取出药液备用。用时以棉签将取液涂在疱疹表面,每日3~4次,1周为1个疗程。
3.鲜马苋50克,雄黄粉10克,独大头蒜5头。将大蒜去皮后,同其他药共捣成糊状,外用涂患处,有燥湿止痛之功。
带状疱疹外治有方
秋季带状疱疹较为多见,笔者临床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处方:生大黄30克,冰片5克,蜈蚣3条。
用法:共研为细粉,香油调和搽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临床观察,轻则3日愈,重则5~6日可愈。
带状疱疹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丹”等。本病多属肝经湿热之故。湿热之毒相互搏击,经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热毒盛则发生赤红灼烫,湿不疏泄则成水疱。治疗当以清热利湿为主。大黄、冰片泻火解毒,可去热毒,蜈蚣搜风通络,以毒攻毒,三药合用,清热、利湿、解毒,共建其功。
内蒙古包头黄腾飞治带状疱疹 临床实践自拟方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自拟方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方药组成:龙胆草、珍珠母(先煎)、金银花、柴胡、丹参、板蓝根各20克,栀子、黄芩、郁金、丹皮、紫草各15克,降香、生甘草各10克,大黄6克(后下)。若发于颜面加牛蒡子、野菊花各12克;发于腹部与下肢加苍术、猪苓各12克,黄柏10克;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2克。水煎,日1剂,分早晚口服。
曾治患者赵某某,男,36岁。2008年4月9日就诊。患者3天前自觉左侧背部有灼痛感,并出现成簇性水疱而来诊。症见:左侧背部有成簇性水疱,疱底红晕,有灼痛感,心烦,口苦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数。诊为带状疱疹,证属火毒内盛。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处方:龙胆草、珍珠母(先煎)、金银花、柴胡、丹参、板蓝根各20克,栀子、黄芩、郁金、丹皮、紫草各15克,降香10克,大黄6克(后下)。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口服。外用药:青黛10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20克,共研为细末,鸡蛋清调和,搽患处,日数次。服药4剂后,疼痛止,疱疹枯萎,红润消失。效不更方,继服3剂而痊愈,无后遗症。
本病为肝胆湿热与外感毒邪之火搏结,郁阻脉络,气血不通所致。不通则痛,故见局部灼热,疼痛如针刺;热毒蕴集血分,迫血妄行则发红斑;湿热邪毒凝聚,不得宣泄,壅于皮下则为水疱。笔者自拟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络祛邪热的作用,正如吴瑭所谓“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再适当配合使用外用药,故得良好疗效。
带状疱疹自拟方 疗效良好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感冒、疲劳、月经、肿瘤、外伤、情志等因素可诱发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由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受毒邪而发。本病好发于胸肋、腰部及颜面等处,常见于50岁以上成年人。发病前局部皮肤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2~3天后,患处出现小片红斑,在红斑上出现米粒大小的簇集水泡。患处皮肤刺痛,老年人尤甚。笔者几年来共收治带状疱疹患者360多例,对热盛型带状疱疹,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干咽干,口渴,心烦易怒,尿赤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者,用下方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药物组成:丹皮、赤芍、生地、车前子(包煎)、栀子、黄芩各10克,龙胆草、柴胡、木通、甘草各6克,板蓝根30克。发于面部者加菊花10克;发于眼部者,加石决明20克,谷精草10克;发于胸肋部者,加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发于腹部、下肢者,加黄柏10克,苍术6克。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服用。
皮疹消退后,对留有皮肤刺痛,舌质紫暗,脉弦涩者,予白芍、赤芍、当归、郁金、川楝子、延胡索、丹参各10克,柴胡、降香、枳实各6克,珍珠母(先煎)、牡蛎各30克。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服用。
注意事项:注意休息,保持局部清洁。忌食辛辣、肥甘食物。
治带状疱疹急性发作之经验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缠腰”。中医认为是肝胆湿热犯及腰部及其他部位皮肤所致。其临床表现多为围绕腰部一周之部分皮肤出现呈带状之疱疹,中有浑浊之水液,疱疹边缘皮肤红晕,少则数个,多则数十个,局部灼痛,甚至剧痛难忍。笔者用龙胆泻肝汤随证化裁,效果满意。兹小结如下:
组方与用法:龙胆草9克,柴胡、栀子、板蓝根、生地各15 克,苡仁30克,黄芩、车前子、泽泻、当归、大枣各12克,甘草6 克。用时先以冷水 1200毫升浸泡15分钟,然后用文火煎煮,取药液600毫升,分 2~3次温服,每日1 剂,以愈为度。
功效:具有清泻肝胆,解毒除湿之功效。
适应证: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期。
随证加减:腹胀便结加厚朴、枳实、酒炒大黄;局部痛甚者加元胡、赤芍,并外擦冰黄酒(冰片10克,大黄 15克,白酒120毫升) 或黄桷树浆;大便溏者去当归,加白术、茯苓;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素体阴血不足者加白芍、首乌;脾胃虚寒者,并用理中汤治疗。若不受药,则不宜使用此方。(陈国华)
中医“三叶方”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由于它多发生在身体的腰背部,因此被俗称为“缠腰龙”。采用中医“三叶方”治疗,配方简单,疗效不错。
1.菊花叶汁方 菊花叶200克,洗净捣烂取汁,调配适量白酒,抹于患处,每天3次。具有清热解毒、润肤止痛作用。
2.番薯叶冰片方 番薯叶200克,冰片20克。将番薯叶洗净后与冰片一起捣成叶泥,敷于患处,每天2次。有解毒消炎、止痒除燥功效。
3.老茶树叶方 取老茶树叶适量,晒干研细成粉,再以浓茶汁调涂患处,每天2~3次。有清热解毒、消肿除痂作用。
带状疱疹病人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习惯:1.避免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葱蒜、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2.慎食虾、蟹、鸡、羊肉等发物;3.多食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退火作用的水果蔬菜,如苹果、西瓜、青菜、冬瓜、苦瓜等。
治带状疱疹神经痛 雄黄蒜泥膏
带状疱疹常会后遗神经痛,治疗颇为棘手。临床实践证明,雄黄配大蒜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合并神经痛有较佳效果。
制作及用法:雄黄 30克,独蒜60克。将雄黄粉研成细末,独蒜捣烂如泥,二药拌匀,以白纸包裹搓成指_犬条形,阴干备用。使用时,将雄黄大蒜泥调少量凉白开水或新鲜纯净水磨成浆汁外涂敷患处。水疱破裂、糜烂处禁用。每天2次,7天为 1个疗程。
方中雄黄能解毒杀虫、收疮止痛,大蒜能解毒杀菌、消肿止痒。二味合用具有更强地消肿止痛、解毒敛疮功效。临床应用表明,此方镇痛、消炎效果好,并能消水疱、控制皮损新发,对疱疹初期,水疱未破溃者最为适宜。如能配合内服抗病毒药阿昔洛韦,营养神经的维生素B12疗效更好。(赵富廷,荐)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偏方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好发于体质虚弱者、老年人或正气虚于一时之人。四季皆发,以春、秋季发病率较高。
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证
症状:疱疹红赤,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火,泻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药物: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泽泻、当归、车前子、生地黄、甘草。大便干者,加生大黄;起血疱者,加牡丹皮、赤芍;发于眼部者加石决明;发于面部者加桑叶、菊花;疼痛明显者加制乳香、制没药。
2.脾虚湿蕴证
症状:疱疹色淡或起大疱,疱壁松弛易于破溃,渗水糜烂,纳呆腹胀,大便溏薄;舌胖苔腻,脉濡。
治法:健脾渗湿,佐以清热。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主要药物: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滑石、防风、栀子、肉桂、甘草、灯心。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水疱大而多者,加土茯苓、萆薢、车前草。
3.气血瘀滞证
症状:多见于老年病人,疱疹消退后,疼痛不止,夜寐不安,舌紫苔白,脉弦细。
治法:理气活血,平肝潜镇。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主要药物:桃仁、红花、地黄、当归、芍药、川芎。心烦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蛎、栀子、酸枣仁。
单验方
1.银翘三黄汤:沈楚翘等按上、中、下三部辨证治疗65例本病,以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牡丹皮、金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代赭石、灵磁石)加减。病在头面部,加山羊角、石决明、生地黄、野菊花;病在胸胁至腰腹部,责之肝脾,加延胡索、金铃子、橘叶、陈皮、全瓜蒌;病在少腹部以下,责之肝肾,加牛膝、黄柏、地丁。
2.马齿苋合剂:药用马齿苋、大青叶、板蓝根、紫草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3.蒲公英30克,苦参30克,黄柏20克,旱莲草30克。水煎20分钟后,趁热湿敷。每日3次。每天按压3~4次,每天10分钟左右,以能耐受为度。
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外洗:病之初期、中期水疱明显,可用紫草30克,野菊花30克,地榆30克,苦参50克,大黄30克。每天一剂,水煎微温外洗患处。病之后期水疱已干敛结痂,但疼痛不减,可选用郁金20克,鸡血藤30克,赤芍30克,乳香15克,没药5克,威灵仙30克,煎水外洗患处。
(2)湿敷:病之中期如果水疱溃破渗液明显,宜用湿敷法治疗。选用大黄30克,枯矾20克,苦参30克,紫草30克,地榆50克,五倍子30克,煎水微温湿敷患处。
(3)外搽:外搽含硫黄的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软膏等;水疱皮损可用三黄洗剂。水疱溃破渗液皮损,在湿敷间歇期外擦青黛油、紫草油、氧化锌油。水疱已干敛结痂但仍疼痛者,外擦金粟兰酊。疾病初起疱疹显著,肿胀渗液者,宜予以10%黄柏溶液局部湿敷或外搽三黄洗剂等,每天2~3次。
2.针灸疗法
(1)针刺
耳针:选取神门、肾上腺穴及患病部位。将王不留行用胶布固定于所选双侧耳部穴位上,每天按压3~4次,每天10分钟左右,以能耐受为度。
体针:上肢取合谷、内,关、曲池、阿是穴;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阿是穴。针刺入后,采用提插捻转,留针20~30分钟,每日一次。
穴位封闭:用丹参液,选穴同上,每个穴位注射0.2~0.3毫升,每次总量不超过4毫升,每隔 1~2日注射一次。
(2)艾灸:一般在皮损上或周围做广泛的温和灸,每天一次。
3.物理疗法
先用消毒纱布湿透入地金牛酊后敷盖在皮损处,然后用神灯(高效电磁波治疗机)或频谱治疗仪对准皮损部位照射,每次15~30分钟,每天或隔天一次。
4.国家推广技术
至阳穴埋圆利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技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平肩胛下角。
(2)病人采用端坐位,双手放于腹前。
(3)医者将病人至阳穴处皮肤捏起。针身与皮肤呈现150°向下平刺入皮下一厘米,而后于脊柱平行向下送针直至针根处,针柄留于皮外。
(4)用少许消毒棉球及橡皮膏将针柄固定。
注意事项:留针3~5天,最多可七天。留针期间在病人非睡眠的状态下,每隔2~3小时用手掌以病人能耐受的适当力量拍击埋针处10~20余次。(摘自《传染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纯净松香粉治带状疱疹
方药 纯净松香粉3~4丸。
用法 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2次凉开水冲服。服药后若有头痛和食欲下降、恶心或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明显者,可减量、增次或粗粉装胶囊服用。
说明 《神农本草经》云:“(松香)主痈疽恶疮,头疡门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据临床报道,治愈46例,显效22例,无效3例。
带状疱疹简验方
1.地龙末(蚯蚓), 用凉开水调匀搽患处。若疱疹已破流汁水者, 可抹去黄水后,外敷地龙末干粉亦可。
2.自挖生蚯蚓三条(白颈者佳)焙干研末,调桐油或茶油抹敷患处效良。
3.生蚯蚓十条, 洗净放于碗内,撒适量白糖,将碗盖好,等化水后(约 2-3小时即化为水), 用水搽抹患处效良。
4.马齿苋捣烂外敷或取汁抹搽患处效良。
5.用生石膏粉与桐油或茶油,调为软膏,搽抹患处效良。
6.丝瓜壳烧灰研末调茶油或桐油搽患处效良。
7.竹叶烧灰,调茶油或桐油搽敷患处效良。
中医辨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多在春秋两季。其病程一般为2~3周,病后不复发,可终生免疫。部分患者病后局部留有疼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临床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肝经郁热型:症见皮损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且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治宜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方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板蓝根、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各10克,柴胡、通草、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00毫升,为半日量,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日两剂,昼夜间隔分服。
脾虚湿蕴型:症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治宜健脾利湿,兼以解毒为主。方药:炒苍术、炒白术、黄柏、猪苓、金银花、连翘各10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陈皮、桔壳各6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
气滞血瘀型:见于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的患者,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药:桃仁、红花、生地黄、白芍、延胡索、牡丹皮各10克,枳壳、郁金、生甘草各6克,赤芍、丹参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另用毛巾或纱布包药渣热敷患处,冷则加温后再敷,每次敷一小时左右。每日2~3次,直至痊愈。(郭旭光)
牛黄解毒丸外治带状疱疹
取牛黄解毒丸5粒,研成细粉,放入无菌大口瓶内,加入70毫升75%的酒精浸泡20分钟左右,再用玻璃棒搅拌,使药物充分溶解,在搽药之前,先用生理盐水将患处冲洗干净,蘸干后,用消毒棉签蘸药液直接涂搽病变部位,外用无菌纱布覆盖疮面,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3~5天即可见效或愈。(荀谣)
速效救心丸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以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及局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据临床验证,本病采用速效救心丸内服外敷治疗效果较好。
方法:取速效救心丸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同时取速效救心丸适量,研成细末,以米醋调成稀糊状,用无菌棉签蘸药涂于患处。
若溃烂流水者,可直接将药末撒于患处,再以无菌纱布覆盖,每天2-3次。一般用药后2-8天疼痛消失,5-12天可获痊愈。郭旭光
瓜蒌红花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吠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常疼痛难忍,小医称之为“缠腰火龙”。
明代名医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记载.瓜蒌红花煎对带状疱疹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多为肝经郁火、痰浊阻络引起.瓜蒌有清热化痰、散结止痛的作用,佐以红花化瘀止痛,生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可治疗带状疱疹。
取全瓜蒌 30克、红花6克、生甘草3克,水煎2次;共取汁300—5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天1剂,连服2周,,服药期间不进食辛辣油腻食物,避免生气。如果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颜色变深,是火热、痰浊排出的表现,不必惊慌。(中医硕士 苏全新)
内外合治带状疱疹方
外用方:马齿苋50克,青黛50克,僵蚕30克,天花粉50克,贯众60克。共研细末,高温灭菌备用,根据疱疹面积适量运用。每次先放一层纱布在疱疹上,将药沫薄薄涂在上,再用纱布敷上,每日1次,每次敷4~6小时。
内服方:贯众15克,马齿苋30克,僵蚕8克,天花粉15克,广胆草10克,苍术10克,薏苡仁30克,板蓝根10克,甘草5克。水煎服,饭后温服,每日1剂。
病案举例:
周某某,女,67岁。2007年4月2日初诊。患者于前夜突感头皮痒,逐起鲜红的栗状疹点,渐起水疱,成簇状,烧灼疼痛,晨起颜面、头皮红肿,双眼肿至不能睁眼看物。伴有轻微疼痛,口干口苦,烦躁,舌红苔黄厚,脉弦数。西医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辨证:肝胆湿热。治疗:(1)运用上述外用方;(2)贯众15克,马齿苋30克,僵蚕8克,天花粉15克,广胆草10克,苍术10克,薏苡仁30克,板蓝根10克,泽泻10克,柴胡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1剂,饭后温服。2天后,头皮水疱逐渐结痂,眼睑肿胀消退至可以看物,凡起疹的皮肤疼痛加重,在汤剂方上加红花10克,延胡索12克。服3剂后疼痛缓解,全部水疱结痂,眼睑肿胀消退,停用外用方,继服后方5剂而愈。
按:贯众,味苦,性微寒,入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别录》载:“凡大头瘟疫肿连耳目……但加入贯众一味,即邪势透泄而热解神清。”《中医杂志》的“专题笔谈”栏目报道马齿苋、青黛、僵蚕、天花粉等,对带状疱疹有很好的疗效,内外结合使用,起效更快,缩短治疗时间。再在汤剂中加广胆草、板蓝根清肝泻热,苍术、薏苡仁健脾利湿,甘草调和药味,共奏良效。
带状疱疹 五味消毒饮
孔某,男,51岁,2011年6月13日初诊。自述一月前,右上肢发生4处大小不一的条状红色皮损,内有较多绿豆粒大小丘疱疹簇集分布,疼痛剧烈。在本地卫生服务站予更昔洛韦、聚肌胞注射、服甲钴安、维生素B1、芬必得,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氧化锌洗剂,皮疹干涸消退。但上述部位遗留神经痛的症状却有增无减,仍陈发性剧烈疼痛,甚时如针刺状,难以忍受,晚间不能安眠。
查见上述部位皮损处肤色仍红,触之灼热。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数。诊断: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证属皮疹处余热毒邪未得及时清解,蕴结所发。治则: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止痛。药用五味消毒饮加味: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野菊花9克,天葵子10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12克,贯众10克,牡丹皮10克,知母12克,黄芩10克,延胡索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外用处方:牡丹皮30克,大黄30克,水煎约500亳升待凉,纱布蘸药液稍拧至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每日数次,或有热痛即敷,不拘次数。嘱其忌食辛辣之物。
二诊:服药9剂后,右上肢疼痛症状大减,口中干苦症状消失,夜间基本能入眠,皮损处色转淡红,触之灼热症状已无,余症俱轻。方中去知母、黄芩,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减为20克,野菊花减为6克,续服9剂,停外用药。3诊:皮损处恢复正常肤色,疼痛症状消失,诸症获愈。
本例带状疱疹,始用抗病毒西药常规疗法,丘疱疹虽然消退,却遗留了神经痛症状,诸症辨属火热毒邪未得及时清解,蕴结而发。热不清,毒不解,肌肤难以安宁,故取五味消毒饮加味。方中金银花甘寒,清热解毒消炎;蒲公英、紫花地丁苦寒,长于清热解毒;野菊花苦寒,清热解毒消肿;天葵子苦寒,清热解毒;板蓝根苦寒,清热凉血解毒抗病毒;大青叶苦大寒,清热解毒抗病毒;贯众苦寒,寒能清热,且可解毒;牡丹皮苦寒,清热凉血;知母、黄芩苦寒,清热泻火滋阴;延胡索苦温,散瘀止痛。全方具有清热泄火解毒抗病毒止痛之功,因而收效良好。
带状疱疹的治疗偏方
带状疱疹的治疗偏方:土茯苓、马齿苋、苦参各30克,板蓝根、野菊花、丹参各15克,连翘、黄柏、栀子、桃仁各10克,甘草6克。
随症加减:发于胸背部加柴胡、龙胆草各10克,香附12克;发于腰骶部加杜仲、牛膝各10克;发于颈肩部加葛根12克,薄荷、羌活各6克;发于头面部加升麻6克,白芷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及其他刺激性食物。(丁树栋 管恩兰)
经方治疗带状疱疹
患者,女,58岁,2011年6月11日就诊。诉带状疱疹2月余,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难忍,已有轻生之念。2月来多方治疗无效,观其方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升降散等。刻下症见:下肢疱疹疼痛难忍,现以左足为重,遗留色素沉着。口干、口黏、口苦,不欲食,大便2~3日一行,下肢痛连及肛门,欲大便而无便排出,胃脘闷。舌淡苔白,脉沉弦细略数。
冯世纶认为口干、口苦、便难,为少阳阳明合病。病久且疼痛难忍,属于病久夹瘀入络,属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大黄6克,大枣4枚,生姜3片。3剂,水煎服。
二诊时患者喜笑颜开,与之前判若两人。诉疼痛大减,继续辨六经方证治疗。笔者不禁感慨为医者当如此,方不愧医者仁心之谓。
按: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沿神经纤维播散至相应皮肤而发病,皮损由簇集性的疱疹组成,因多见于肋、腰部,故又称“缠腰火龙”、“蛇串疮”等,以疼痛为突出表现。历代对带状疱疹论述颇多,但直至目前仍缺乏较好治法,治则多取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等法。同时初起多采用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针灸等配合治疗。
本案治疗没有拘泥于清热、活血、止痛等,也未拘泥于所谓治疗带状疱疹的特效药等,而是根据六经方证,选用经方治疗。因辨证准确,故3剂症大减。所用之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入大黄、枳实、芍药,攻逐入里之邪,同时有治腹满痛的作用,如《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因邪已入阳明,故去小柴胡汤甘温补益的人参、甘草。小柴胡汤治疗半表半里证的少阳病,加入大黄、枳实、芍药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证。冯世纶教授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强调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是: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里实者。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为桂枝汤去姜、枣、草,加入活血祛瘀的桃仁、丹皮,因血不利则为水,故加茯苓利水健脾,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故以桂枝茯苓丸温通、养血、祛瘀、利水。因其以桂枝汤为底方,故可知其适应证是太阳病合并瘀血证。桂枝茯苓丸多用于妇科癥瘕积聚病证,但临床运用桂枝茯苓丸,仍以方证为准,不拘泥于妇科疾患。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二方合用,用于少阳阳明合病夹瘀,若辨证准确,则疗效突出。仲景虽然没有对带状疱疹进行论述,但已明确告知我们临床治疗的原则:即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又告诫曰: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带状疱疹为机体外露之症状,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有诸内者,必形于外。局部服从整体,故治疗该病,亦须遵从先辨六经再辨方证之原则。带状疱疹可表现为太阳,也可表现为少阳,更多的则是合病。在经方家眼中,要透过病症而看到方证,只有见到少阳阳明合病夹瘀的大柴胡汤和桂枝茯苓丸方证,与之方能应手而效;见到它经它证,即与之相应方证,方是经方治疗带状疱疹奥秘所在。
治疗带状疱疹古方
古方新用对经方、古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桂枝茯苓丸治疗前列腺炎,补中益气汤治疗耳鸣,当归芍药散治疗黄褐斑、眼袋等等均有显著的效果。笔者以八正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多例,效果明显。
靳某,男,37岁,2011年3月6日初诊。患者于右胁肋皮肤起米粒大小疱疹,边缘红肿,并伴有烧灼样刺痛,以夜间为甚。在当地卫生所检查诊断为“带状疱疹”,经口服病毒唑含片、板蓝根冲剂、克拉霉素胶囊等症状无改善,疼痛加重,如火灼、刀割,疱疹成簇成片,加服止痛药多种,效果枉然。刻诊:患者表情痛苦,右胁肋及右腰部成簇状疱疹,呈带状分布,疱疹大小不等,大如黄豆,小如米粒,边缘有红晕,疼痛难忍,便结溲赤。舌质淡红,苔薄稍黄,脉弦紧。方用八正散加减:车前子(包)20克,瞿麦12克,萹蓄12克,滑石30克,山栀子10克,甘草10克,木通3克,大黄10克,灯心草,板蓝根30克,全瓜蒌20克。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药后症状明显好转,仍时疼痛。继上方加赤芍药12克,红花6克,8剂后诸症消失。
按:“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之为“蛇窜疮”、“缠腰火丹”,其病因多为湿热内生,郁久化热,复感外邪,以致湿热毒邪外溢肌肤而致。八正散为清热泻火之剂,木通、灯心草清热而降心火:车前子清肝热而通膀胱;萹蓄、瞿麦利湿而泻热;滑石甘淡性寒,质滑而软,引邪从小便而出;大黄降胃肠实热以通燥结,又善解疮疡热毒;甘草调和诸药。加板蓝根是因其为清热凉血,解毒疗疮之要药;全瓜蒌上能清上焦积热,通胸膈痹痛,消肿散结,下可润大肠之燥而通便;赤芍药、红花色赤入血分,活血化瘀止痛,为疱疹疼痛之要药,诸药相伍,相辅相成,互相呼应,效果显著。
带状疱疹芦黄散治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多见于成人。笔者应用自制芦黄散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芦黄散组成:雄黄20克,蜈蚣10克,白芷15克,冰片5克,芦荟30克。破溃加枯矾10克,其中雄黄、蜈蚣、白芷、冰片研细粉,2年以上芦荟打碎取汁20毫升与上药混匀调成糊,取适量均匀敷于疱疹部位,不宜过厚,不露出皮肤即可。药物上面可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每天2次,每次30分钟。四川绵阳黄崇伟
治带状疱疹中药与成药
带状疱疹多发于春、秋两季,好发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的一些中药或成药都有很好的疗效。
当归 将当归研粉,依儿童年龄大小,每服0.5-1克,4-6小时服1次。成人亦可用0.5克当归浸膏片内服,每次2-4片,4小时服1次。一般服药后第3天疱疹部分枯萎,第4天可结痂。
马齿苋 鲜马齿苋捣烂,外敷于局部,每日换药2-3次。一般敷药的次日疼痛即可减轻,连续使用3-7日即可结痂痊愈。
鱼腥草 取鱼腥草干品30-50克,加水适量煎汤,温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用3-7天可愈。
王不留行 取王不留行适量用小火炒黄直至少数开花(药店售多为炒王不留行,已爆开花),研细末。如患者疱疹未溃破,用香油将药末调成糊状,外涂;如疱疹已溃破,可将药末直接撒布于溃烂处,每日换药2-3次,一般用药10-20分钟即可止痛,2-5天可痊愈。
七厘散 七厘散是中成药,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抑菌等功效。七厘散口服,每次1.2克,每日3次,亦可配合六神丸研末醋调外搽。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4-6天可治愈。
另外,还可用苦楝皮、白花丹、辣蓼根各100克,水煎之后加白矾10克,外洗患处,也有不错的疗效。
周止敬献方
带状疱疹的外敷治疗方法
外敷治带状疱疹:诃子、川楝子、栀予等量,将三味药物粉碎成粗末备用。
每天3次,每次用 10-20克药粉加水500毫升,煎煮5分钟后离火,以药水温度不烫伤皮肤、可以耐受为宜。用消毒纱布浸泡在药水中,快速拿出后用手稍挤出水分,热敷病灶局部,待纱布水分基本干燥时去除。
用药期间,不需要用别的药物。本法治带状疱疹操作简便,治疗中痛苦小、治愈快,而且不会留神经疼痛后遗症。
大青叶合剂治带状疱疹
复方大青叶合剂的主要成分有大青叫、金银花、羌活、大黄等。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凉血利胆等功效。笔者临床用复方大青叶合剂外涂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以无菌棉签蘸取复方大青叶合剂 (原浓度)涂擦于患处,并使暴露以保持干燥,每2小时涂擦1次。一般轻者1~2次,重者3-5 次即可解除痛痒,控制症状发展,且不经结痂过程便能痊愈。湖北武汉 陈海清
侧柏叶可治带状疱疹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叶。其味苦涩,性微寒,有清泄肝胆湿热、收敛凉血解毒之功效。用其治疗带状疱疹,效果颇佳。
方法:取新鲜侧柏叶用清水漂洗干净,沥去水,捣成泥状,然后和鸡蛋清调和成糊状涂于患处(约1厘米厚),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两次。涂前局部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一般24小时后疼痛可缓解,水疱开始结痂,3~5天可获痊愈。(郭旭光)
带状疱疹外治法
1.雄黄50克,冰片3克,用75%酒精100毫升浸泡,以棉签蘸药液外涂带状疱疹患处,每日2~3次。
2.生半夏15克,放于陈醋50毫升中,浸泡12小时后,以棉签蘸药液外涂带状疱疹患处,每日3次。
3.芒硝60克,猪苦胆一个,混和后用筷子搅至芒硝熔化为度,以毛笔涂擦带状疱疹患处,每日5次。
4.王不留行20克,用文火焙干,呈黄褐色,以不焦为度,研成细粉,用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每日3次。
5.紫草10克,生大黄10克,放入适量菜籽油中煮沸,冷却后取油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先将患处用1%消毒盐水洗净,然后用棉签蘸药油涂擦带状疱疹患处,每日3次。
6.蜈蚣8条,大黄、黄连各15克,黄柏25克,乳香、没药各10克,研细末,以浓茶水调成糊状,敷涂带状疱疹患处。
7.新鲜仙人掌50克,去刺、去皮,捣烂如泥,外敷带状疱疹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两次。(张可堂)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玄参治方
玄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亦名元参。味苦、甘、咸,性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滋阴凉血,化瘀解毒功效。常用以治疗热病烦渴、发斑、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等多种病症。笔者取其化瘀解毒之功效,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多例,疗效颇佳,举例如下。
患者,女,82岁,2008年3月12日初诊。诉“右胁、腰部皮肤呈束带状刺痛三天”,三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胁、腰部皮肤阵发性刺痛,疼痛难忍,影响睡眠等日常生活,刻下查:右胁部、腰部皮肤正常,触之无痛,发作时疼痛难忍,伴烦躁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查:白细胞5.5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67.0%;胸部X线示:未见明显异常,未见骨质异常;腹部B超:肝胆脾胰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诊断:缠腰火丹。处方:玄参30克,柴胡9克,黄芩12克,板蓝根15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车前子15克(布包),白茅根15克,焦三仙各10克,生甘草3克。3剂,水煎服。
3剂后诸症有所缓解,复诊时查右胁部,腰部可见红斑及成群绿豆大小丘疱疹,排成带状,灼热,伴口渴,考虑患者正气不足,服药后邪减,正气抗邪于外,毒邪发于胁下,故而发疹,上方改为玄参45克,柴胡9克,黄芩12克,板蓝根25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车前子15克(布包),白茅根15克,焦三仙各15克,生甘草3克。10剂,水煎服。服后痊愈,随访未出现神经痛后遗症。
按: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好发于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因湿热毒邪侵犯胁下经络引发。本案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初次出现症状不典型,在服药后,邪气渐减,正气祛邪于外,而发为带状红斑及成群绿豆大小丘疱疹。《本草正义》记载:“玄参,味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于经隧,而消散热结之痈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镇静,抗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湿热瘀毒之病机,再投以清热解毒之剂的基础上,重用玄参清热通瘀解毒以止痛,促使疾病彻底痊愈,减少神经痛后遗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中医验方治带状疱疹
经验方:青黛、水飞雄黄各10 克,冰片日克。
用法:将以上三药分别研成细粉末,混合均匀,浸入75%酒精175毫升中备用。每日3次外涂于已净洗之疮面上。
疗效:本方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S例,治疗3-5日,患者疼痛消失,疱疹涸缩,4-8 日皮损消失告愈
治带状疱疹验方
处方:苦楝皮、白花丹、辣蓼根(细辣蓼)各100克。水煎之后,加10克白矾.然后洗患处。
适应症:带状疱疹。不起水疱,又红,又辣,又痛,形如带, 围于肚脐周围,辣如火烧,痛入心胆。
治疗带状疱疹经验
经验方:生薏苡仁、茯苓、绿豆、黑豆各15克,赤小豆30克,泽泻、甘草各10克。
加减:疱疹大、浆液混浊者,加滑石15克,车前子10克;疱疹根周皮肤掀红、痛甚者,加白木通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我用仙人掌治愈带状疱疹
我是一名中医师,自己或家人的小病痛我都先用中药或小验方治疗。前段时间,我父亲患了带状疱疹,让他苦不堪言。于是我便给他用仙人掌外敷治疗。方法为:取仙人掌适量,去皮刺,洗净,切碎捣烂,加冰片、雄黄各1克,共捣匀成糊状,外敷患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早晚各一次。父亲连用了5天便痊愈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带状疱疹“缠腰火丹”或“蛇丹”,是一种急性皮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中医认为,初期多由肝胆实火或脾胃湿热引起,后期可致气血瘀滞。病程一般2—3周,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极少复发。老年体弱者,可后遗神经痛达数月或半年之久,临床以胸背、腰肋部多见。仙人掌,味苦涩,性寒,无毒。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之功,为治疗乳痈、疔疮、汤火伤、蛇伤等外用要药。故仙人掌对治疗带状疱疹有一定疗效。
三子汤疗带状疱疹
老年人由于抵抗力较弱,容易患带状疱疹。蒙医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简便、用药经济,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如所用蒙药三子汤就是其中一种。
蒙药三子汤由诃子、川楝子、栀子三味药物组成,方法是将以上药物粉碎成粗末备用。每天3次,每次用10—30克药末加水500毫升,煎煮5分钟后离火,以药水温度不烫伤皮肤,患者可以耐受为宜。将消毒纱布浸泡在药水中,快速拿出后用手稍挤出水分,热敷病灶局部,待纱布基本干燥时去除。用药期间,不需要使用别的药物。
三子汤热敷后局部可出现较强的热效应,止痛作用快,并可清洁及消毒皮肤,从而缩短了带状疱疹治愈时间。本法操作简便,治疗中痛苦小、治愈快,而且不会留神经疼痛后遗症。
治带状疱疹“缠腰火丹”“蛇串疱”“蜘蛛疮”
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疱”、“蜘蛛疮”等,多因湿热毒邪内蕴,侵犯肌肤及经络所致。
板蓝根味苦,性寒。入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为治疗痈、肿、疮、毒等火毒热证之要药。《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本草便读》:“清热解毒,辟疫,杀虫。”《现代实用中药》:“板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 临床多用于治疗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扁桃体炎、痄腮、热毒发斑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笔者在临床以大剂量板蓝根,配以大黄牡丹汤泄热破瘀,柴胡舒肝解郁、达表散邪,蜈蚣祛风、攻毒散结,治疗带状疱疹多例,疗效颇佳,现将一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王某,35岁,2010年4月5日初诊。患者自述5天前自觉右胁肋刺痛,自认为被毒蜂刺伤,因皮肤未见异常便没有理会。昨日右胁肋疼痛加重,并于右肋出现簇状米粒大小血疱疹。刻诊:疱疹呈带状分布,局部发红,烧灼感,刺痛,以夜间为甚,冷风吹则好转,伴有心烦易怒,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处方:板蓝根40克,柴胡10克,大黄6克,芒硝6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冬瓜仁10克,蜈蚣研冲3条。3剂,水煎分3次口服。
服药后疼痛减轻,仍局部发红。继上方加连翘20克,5剂后疼痛已除,疱疹结痂。效不更方,再服5剂,痊愈。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带状疱疹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强烈的疼痛。此病造成的疼痛有几个特点,一是周期长,疹前、疹期和疹后三个疼痛期衔接;二是“先痛后肿”,“肿而又痛”;三是疼痛剧烈。如果病毒侵犯了三叉神经的第一支或第二支,不但可引起眼部的广泛损害性疼痛,而且还会出现剧烈头痛,所以,《诸病源候论》将带状疱疹的疼痛形容为“惨痛”。
如能早期应用中药外治法,对治疗带状疱疹并缓解疼痛、缩短疼痛周期颇为有利。
1.地龙5条,焙干研粉,加适量香油调匀,涂擦患处。每日3次。
2.王不留行适量,用文火炒至稍黄后研为细面,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患处。
3.白芷、雄黄各10克,共研细末,用醋调匀,涂患处。每日2-3次。
4.生石膏30克,雄黄9克,共研细末,水调涂患处,每日2次。
5.青黛、黄柏各5份,蜈蚣2份,冰片1份,共研细末,加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涂患处。
6.雄黄、枯矾各2份,青黛粉3份,共研细末,加浓茶水,调敷患处。
带状疱疹疼痛的内治,应根据不同病期分期论治,辨证用药。
疹前疼痛:
《外科大成·诸痛门》有两个治疗不明原因皮肤痛的医方,一个是“桑皮饮”,用于治疗“不可以手按之”的疼痛;另一个是“槐花散”,用于治疗“苍蝇飞上即痛”的皮肤疼痛。其所述之皮肤痛状与带状疱疹的疹前疼痛相似。疹前疼痛治宜清疏肝经、风热火毒、和络止痛。方用桑皮饮合柴胡清肝汤加减,药用:桑白皮15-30克,地骨皮12-15克,木通6—9克,葛根9—12克,柴胡6-9克,黄芩12-15克,天冬12—15克,麦冬12-15克,玄参12-15克,甘草3-6克,加人生姜3片,葱头1枚。水煎服,每日1剂。
槐花散:将槐花(或槐角、槐米)一味,微炒,研为细末。每次以温黄酒送服9克,每日3次。有凉血活血、清热定痛之功,也可用于治疗疹前疼痛。
疹期疼痛:
治宜清肝火、利湿热、化瘀止痛。方用加味龙胆泻肝汤。取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板蓝根、生地、丹皮、野菊花、紫花地丁、赤芍、生甘草各10克,蒲公英15克,元胡20克。眼部出现疱疹者加青葙子、谷精草各10克;大便秘结加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疹后期疼痛:
皮疹消退后,皮肤依然有针刺、烧灼样疼痛者并不少见,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医学上把它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西医认为是病毒侵犯脊髓神经根,导致神经炎、神经节炎,使神经纤维粘连所致。中医认为是病后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常用的治法及验方有:
1.益气化瘀法:黄芪15克,丹参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制乳香10克,没药10克,当归12克,丝瓜络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通络镇痛法:生蒲黄8克,五灵脂12克,元胡12克,川楝子12克,地龙12克,丝瓜络15克,白芍45克,甘草6克。入夜疼痛加剧者加桃仁、红花各12克;刺痛难忍者加乳香、没药各12克;兼胀痛者加郁金、姜黄各12克;明显瘀血者加丹参30克,川芎12克;疼痛影响睡眠者加琥珀末3克(分冲),酸枣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行气化瘀法:柴胡12克,赤芍12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元胡15克,红花10克,白术10克,制乳香6克,没药6克,川楝子10克,枳壳8克,炙甘草5克。头痛加川芎10克;气虚加黄芪30克;失眠加柏子仁、远志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家中自治带状疱疹便方
带状疱疹系由水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症状为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这里给您推荐一个在家中可以操作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
取地榆30克,紫草18克,蜈蚣6克,凡士林适量,将前三味药物研细粉,用凡士林适量调匀成膏。每次用药膏适量涂于患处,每日2次。本法临床试治带状疱疹34例,病程1~15天,其中25例有明显皮疹伴疼痛,9例皮疹轻微而以局部疼痛为主。治疗34例,全部治愈。其中用药最长7天,最短3天。
地榆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紫草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功。民间亦外用治汤火伤、皮炎、湿疹。蜈蚣有攻毒,散结之功。
治带状疱疹经验
经验方:蜈蚣3条,雄黄30克,黄柏10克,凡士林膏适量。
用法:将蜈蚣、雄黄、黄柏研成细末,拌匀,加入凡士林膏调和均匀。外涂患处,每日2'-'3次。
疗效:本方治疗带状疱疹患者39例,治愈35例,好转4例。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患者杨某,男,19岁,2010年5月5日就诊。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后渐躯干、头面、四肢出现散在斑丘疹,疱疹,伴有轻度瘙痒,症状渐加重。刻诊:胸腹、背部丘疹,头面疱疹分布密集,部分疱疹融合,患者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口干但饮水不多,咽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欲呕,腹不胀,大便2日未行,小便短黄,舌质淡红,稍胖有齿痕,苔白腻稍黄,脉弦滑。体温39.5摄氏度。中医辨证为外感风热湿邪,内有湿热蕴结。治以清疏肺胃湿热,佐以泻下。处方: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石膏30克,知母10克,苍术10克,苡仁15克,生甘草5克,紫草10克,藿香10克,龙胆草5克,苏叶10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生大黄5克。3剂,水煎代茶频饮。
患者一昼夜服完上方3剂后,解稀黄色软便3次,发热渐退至正常,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消失。胸腹、背部丘疹,头面疱疹颜色变淡。患者仍诉咽痛,汗多,舌质同前,脉弦。上方去生大黄,加牛蒡子10克,僵蚕10克。3剂。
患者2天服完上方3剂后,咽痛好转,未诉其他不适。胸腹、背部丘疹,头面疱疹部分已结痂,二便正常,舌脉同前。上方去石膏、知母,加土茯苓15克,3剂。3日后患者胸腹、背部丘疹,头面疱疹大部分结痂,部分已脱痂。停服中药后渐痊愈。
按:水痘是冬春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1~6岁的儿童,偶可见于成人。水痘是自限性疾病,一般10天左右可自愈。临床上可见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愈重,容易出现并发症。成年患者感染水痘,症状一般都较重。上方中以金银花配连翘疏风清热解毒,石膏配知母辛凉清热,苍术配藿香有祛湿解表之功,苡仁淡渗利湿解毒,龙胆草清热燥湿,紫草清热凉血透疹,苏叶、防风有祛风透邪达表之功,陈皮行气化湿和中,生大黄清泻肺胃湿热,以泻代清,生甘草和中解毒。药证相应,迅速扭转病势,后去大黄、石膏、知母,以牛蒡子、僵蚕清利咽喉,土茯苓清热化湿解毒调理而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老中医欧阳恒
欧阳恒,全国名老中医,教授,我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临床教学四十余年,主要擅长外科、皮肤科等多种疑难杂症的辨证施治,经验丰富,临证思路独特,方药配伍精妙,用之临床每收良效。本期介绍欧老治白癜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慢性荨麻疹经验。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肖某某,男,62岁,2007年6月4日初诊。自诉左侧头面颈部发疱后遗头痛20余天。约20天前因“感冒”伴头痛,服“感冒通”后未见明显好转,继则左侧头面至同侧枕部发现红斑水疱,经治疗红班水疱消退,但头痛未见减轻,两日后并逐渐增重,痛至夜睡不能人眠,掣引性痛及同侧手臂,并有轻度的恶心感,间有视物昏花感。检查:苦容,语言低沉。左侧头面颈部可见到淡红色带状斑和色素沉着斑痕,局部叩之痛敏。舌质有瘀斑,舌苔薄黄,脉弦略数。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辨证:阳明热扰,瘀血阻滞证。治法:活血通窍,行气止痛。
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各10克,麝香0.3克,生姜5片,葱头5个,大枣5个,臭牡丹25克。6月9日二诊:服药3付,头痛已去大半,精神振奋,面带笑容应答。属余下2付药服完,另处方:桃仁、赤芍、地龙、红花各10克,黄芪15克,甘草6克,臭牡丹25克。6月20日三诊:头已不痛,给予调理肝肾和益心脾之剂濡养之。
按:欧老认为本病系湿热余邪作祟,凝滞经络,阻气滞血,气血瘀积,阻隔经络,血气不通则痛。治疗当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老年患者由于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治疗上若泥于苦寒清解,常犯“虚虚”之戒,应重在辨证,施治随机。
欧老在治疗一些顽固性皮肤病时,还喜欢选用虫类药,他认为皮肤病大多为瘀血、热毒搏结肌肤而致,有的皮肤病顽固难愈,日久邪毒深遏肌肤腠理,难散难除。虫类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攻毒、消痈散肿等功效。常用的虫类药有:祛风止痉、通络解毒的全蝎;祛风定惊、攻毒散结的蜈蚣;祛风湿、通经络的乌梢蛇;破血、逐瘀、通经的水蛭等。以虫药毒性之偏以毒攻毒,取虫药养行之性入络剔毒搜风,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
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患者梁某,女,70岁,2010年1月19日初诊。述其左颈部疱疹疼痛半年余。半年前左颈部起簇状水疱,痛如火燎,经某医院诊为带状疱疹,经用阿昔洛韦及内服清热解毒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软膏等治疗后,疱疹消失,但遗留疼痛,虽经省会几家大医院治疗,疼痛仍不能缓解。现左颈部上至耳前,下达锁骨处阵发性疼痛如针刺、锥扎,夜不能寐,痛苦殊深。局部皮色紫暗,干燥,舌质红、无苔,脉沉细。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阴液亏损,不荣则痛。
药用:柴胡24g,黄芩9g,北沙参9g,法半夏9g,甘草9g,赤白芍各30g,炒枣仁、生龙骨、夜交藤各30g,全虫、壁虎各6g,砂仁10g,5剂。日1剂。水煎2次取汁600ml,早、中、晚饭后各服200ml。1月25日复诊:药后疼痛大减,夜能安睡6个小时。守上方去生龙骨、夜交藤,加当归15g,煎服法如前。至2月8日共服药15剂,疼痛基本消失,偶尔夜间疼痛1~2次,但很轻微。为巩固疗效,守上方去全虫、壁虎,北沙参加至20g,嘱服5剂。3月16日随访,药后疼痛消失而告愈。
按: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等,多发于胁肋部位,由肝胆郁热、湿热、气滞血瘀而成。本例发于颈侧部位乃少阳经络所过,内有肝胆郁热,外受风热之邪,阻于少阳,致枢机不利,郁热发于肌表而成疱疹,肝胆气机受阻,瘀血凝滞,故痛如针刺;热久伤阴,经脉失濡,不荣则痛。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达枢机,紧扣本病肝胆火郁,枢机不利之病机;又因患者病久而阴伤,故配以芍药甘草汤益阴和血,柔肝缓急止痛;久病入络,加入全虫、壁虎,通络止痛。全方合用,使郁热得清,阴亏得补,经络通,疼痛止而顽疾除。
地榆膏外涂治带状疱疹
治带状疱疹方:取地榆30 克,紫草18克,蜈蚣6 克,凡士林适量,将前三味药物研细粉,用凡士林适量调匀成膏。将药膏适量涂于患处,每日2次。
蝉蜕治皮肤瘙痒
取蝉蜕450克,熟地、丹参各300克。共研细粉,到药店过80-120目筛,混合备用。每次冲服3克,每天3次。15天为一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一般服药3-5天后瘙痒即减轻。
逍遥丸治带状疱疹
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等中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功效,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疾病。经临床验证,此药还可用于带状疱疹,且效果显著。
方法:先将疱疹处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尽量保持表皮完整,防止感染。再将适量的逍遥丸研成粉末,用无菌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天2-3次,多数患者在用药后2小时左右痛觉消失,4—5天后疱疹开始结痂,消退。
带状疱疹_中药方集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腰背为多见。病人感染病毒后,往往暂不发生症状,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时才引起发病,如感染、肿瘤、外伤、疲劳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等。本病好发于三叉神经、椎神经、肋间神经和腰底神经的分布区,初起时患部往往有瘙痒、灼热或痛的感觉,有时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不振等前驱期症状,随后有不规则的红斑、斑丘疹出现,很快演变成绿豆大小的集簇状小水疱,疱液澄清,周围绕以红晕。数日内水疱干涸,可有暗黑色结痂,或出现色素沉着;与此同时不断有新疹出现,新旧疹群依神经走行分布,排列呈带状;疹群之间皮肤正常。有些患者皮损完全消退后,仍可留有神经痛,多数病人在发病期间疼痛明显,少数病人可无疼痛或仅有轻度痒感。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情志内伤,肝郁气滞,日久化火而致肝胆火盛,外受毒邪而发。中医学属缠腰火丹、缠腰龙、蜘蛛疮范畴。
1.菊花叶治疗带状疱疹
[配 方] 菊花叶适量。
[制用法] 将菊花叶洗净,捣汁,调白酒抹 患处。
[功 效] 清热解毒。治疗带状疱疹。
2.青蒿治疗带状疱疹
[配 方] 青蒿草半斤(1次量)。
[制用法] 将青蒿草煎汤洗患处,每日洗 3次。
[功 效] 清热凉血。治疗带状疱疹。
3.柿子治疗带状疱疹
[配 方] 柿子汁适量。
[制用法] 将柿子洗将绞汁,抹于患处,干时再抹,1日3-4次。
[功 效] 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4.蜂胶治带状疱疹
[配 方] 蜂胶15克,95%酒精100毫升。
[制用法] 将蜂胶加入95%酒,精内,浸泡7天,不时振摇,用定性滤纸过滤后即得蜂胶酊。使用时用棉签蘸蜂胶酊涂患处,每日 1次。涂药期间注意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功 效] 解毒,燥湿,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5.蕹菜焙末治带状疱疹
[配 方] 蕹菜,菜子油。
[制用法] 蕹菜去叶取茎,在新瓦上焙焦后,研末,用菜于油调成膏状。患处用浓茶水洗净,然后涂抹此油膏,每日3次。
[功 效] 清热,凉血,解毒。用治带状疱疹。
6.番薯叶冰片治缠腰龙
[配 方] 鲜番薯叶适量,冰片少许。
[制用法] 薯叶洗净,切碎,同研细的冰片共捣烂。敷于患处。
[功 效] 解毒消炎。用治缠腰龙(带状疱疹)。
7.浓茶治疗带状疱疹
[配 方] 老茶树叫适量。
[制用法] 研细末,以浓茶汁调涂,1天2-3次,治好为止。
[功 效] 清热解毒。治疗带状疱疹。
8.空心菜治疗带状疱疹
[配 方] 鲜空心菜适量。
[制用法] 将空心菜去叶取茎,在新瓦上焙焦后,研成细末,用茶籽油搅成油膏状,在患处以浓茶汁洗涤,拭干后,涂搽此油膏,1 天2-3次。约3-5天后痊愈。
[功 效] 清热解毒。治疗带状疱疹。
9.豆腐皮治带状疱疹
[配 方] 豆腐皮30克。
[制用法] 焙干研末。麻油调涂。每日1—3次。
[功 效] 治腰、肩、胸胁部疱疹。
10.番薯叶治带状疱疹
[配 方] 鲜番薯叶100克,冰片少许。
[制用法] 共捣如泥,调患处。每日2次。
[功 效] 治带状疱疹。
11.黄瓜叶治带状疱疹
[配 方] 鲜黄瓜叶100克。
[制用法] 捣如泥,涂敷患处,每日2次。
[功 效] 治带状疱疹。
12.当归治带状疱疹
[配 方] 当归50克。
[制用法] 研成细末。每次服1克,日4次。
[功 效] 治带状疱疹。
13.马铃薯治带状疱疹
[配 方] 马铃薯500克。
[制用法] 捣如泥。涂敷患处。日2~4次。
[功 效] 治带状疱疹。
14.金银花治带状疱疹
[配 方] 金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凤仙花10克,白藓皮12 克,蛇床子10克,水杨酸5克,石炭酸2克,75%医用乙醇1000 毫升。
[制用法] 将前5味药加乙醇浸泡5—7天,滤取上清液,加入水杨酸和石炭酸,搅匀,封瓶备用。以医用棉签醮药液涂搽患部,每日3-5次,至愈为止。
[功 效] 清热解毒,消炎止痒。用治带状疱疹。
15.老茶树叶治带状疱疹
[配 方] 老茶树叶适量。
[制用法] 将茶树叶晒干,研细,以浓茶汁调和。涂患处,每日 2或3次。
[功 效] 清热,利尿。用治带状疱疹。
16.雄黄治带状疱疹
[配 方] 雄黄20克,大黄40克,冰片、硼砂、滑石粉、地榆、赤芍各20克。
[制用法] 共为极细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用时,把药物涂于患处,土敷油纸或塑料纸,然后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 效] 治带状疱疹。
17.艾绒条治带状疱疹
[配 方] 艾绒条、二味败毒散、雄黄、白矾各等份。
[制用法] 围绕红肿及簇集水疱群的周围皮肤,用艾绒条点灸,每隔1-2厘米点灸一下,每日点灸1次。再在患处外敷2味药败毒散,每日1次。
[功 效] 治带状疱疹。
18.龙胆草治带状疱疹
[配 方] 龙胆草、当归、王不留行各等份。
[制用法] 将龙胆草、当归粉碎后过120目筛,每次内服4克,每日3次。同时王不留行用文火炒黄研细末,用麻油调匀,每日3 次。敷患处。
[功 效] 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
〖 辨 证 〗 湿热郁蒸,气滞血瘀。
〖 治 法 〗 清热解毒,化瘀行气止痛。
〖 方 名 〗 解毒止痛灵。
〖 组 成〗黄芩10克,连翘20克,板蓝根25克,元胡25克,僵蚕20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薄荷15克,陈皮15克,甘草15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另外可外涂2%龙胆紫,6天为1疗程。
〖 出 处 〗 姜耀武方。
中医处方(二)
〖 辨 证 〗 火毒内蕴血分。
〖 治 法 〗 清热解毒,凉血散血,透疹。
〖 方 名 〗 虎杖解毒汤。
〖 组 成 〗 虎杖15克,板蓝根20克,丹皮13克,赤芍13克,蝉蜕10克,甘草5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出 处 〗 蒋森方。
中医处方(三)
〖 辨 证 〗 肝火内郁,湿热外侵,结于肌肤。
〖 治 法 〗 清火解毒。
〖 方 名 〗 雄蚣膏。
〖 组 成 〗 雄黄9克,蜈蚣3条(瓦焙)。
〖 用 法 〗 分别研为细末,混合均匀,香油调涂患处,每日3次。
〖 出 处 〗 王法昌方。
带状疱疹(秘方数:8)
本病系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同时累及神经和皮肤的常见皮肤病。其特征为单侧性沿着被侵犯的脑神经或脊神经分布区,呈带形的多片红斑基础上成簇疱疹,并伴有发热和神经痛,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肿大。有病程自限性,一般为2周。当儿童初次感染此种DNA病毒,可发水痘,或者不发病而成为隐性感染。病毒潜伏在脑或脊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低下,如感冒、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放疗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后,均可诱发带状疱疹,年迈老人患病往往可有严重的疱疹后神经痛,在疱疹消退以后半年或更长仍持续神经痛者并非罕见。
当三叉神经(第五脑神经)眼分支受累,可累及角膜,影响视力;侵犯面神经(第七脑神经)和听神经(第八脑神经)可导致面瘫和听觉症状;在骶部(S3神经元)可致神经性膀胱,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溺留,但可康复。
有时临床表现为出血性和坏疽性,后者愈后常遗留疤痕,双侧性分布和复发均属罕见。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应用止痛、维生素药物和防止继发感染。近年亦有外用抗病毒药物如阿赛洛维和酞丁胺制剂者。局部照射紫外线和低功率激光、音频电疗均证明有效。尚有主张应用短期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以防止发生疱疹后神经痛。但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受青睐。
带状疱疹在中医文献中,由于其灼痛钻心、皮肤红斑、群集水疱而列入“丹门”;又因其好发于胸胁及腰部,故名为“缠腰火丹”。皮疹分布形如蛇,又称“蛇丹”“蛇串疮”、“蜘蛛疮”。本病的发生,《外科正宗》认为“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发于肌肤”。可因神经内伤以致肝胆火盛,另因肺湿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疼痛原因是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搏结,阻于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或者说肝火脾湿郁于内,毒邪乘之诱于外,气血瘀阻为其果。毒火稽留血分,发为红斑,湿热困于肝脾,遂起水疱,气血阻于经络,则现疼痛。(何芳德)
方名:苋蓝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带状疱疹。
【处方组成】
大青叶15克或板蓝根15克、蒲公英15克、马齿苋6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9克、川楝子9克。
【临床疗效】
治疗带状疱疹144例,治疗结果1-10天内皮损大部结痂或结痂完全脱落,疼痛消失而治愈者占125例(86.8%),平均治愈天数为5.3天。10天以上治愈19例。
【处方来源】
北京市广安门医院朱仁康。
【按 语】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为临床验方,能够缩短病程和减轻疼痛。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芳德
方名:马齿苋解毒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祛湿,安神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处方组成】
马齿苋15克、大青叶15克、紫草15克、败酱草15克、黄连10克、酸枣仁20克、煅牡蛎(或灵磁石)30克(先煎),水煎服。
【辨证加减】
皮肤焮红、有丘疹、丘疱疹簇集者加用丹皮15克、生地15克;皮损深红,血疱或数群成片小疱者加马齿苋20克、银花10克、连翘lO克、泽泻1O克;疱溃破糜烂者加马齿苋25克、龙胆草10克、木通10克、蒲公英15克、地丁15克;剧痛者去酸枣仁,加延胡索9克、罂粟壳10克;年老患者可酌情加白术、党参和黄芪等。
【临床疗效】
治疗100例,痊愈86例,其中4-7天治愈者53例;8-14天治愈者33例,显效10例,有效4例。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学院李林。
【按 语】
根据带状疱疹致病原因,以清热、解毒、祛湿为治疗大法。此方以马齿苋为主药,并根据病情轻重,随证调整,收效较好。(何芳德)
方名:丹栀柴胡汤
【功能主治】
功能泻心肝经之火,清肝脾经之湿热。主治带状疱疹。
【处方组成】
丹皮10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高热者加石膏30克;剧痛者加郁金10克、延胡索15克;肝火盛、湿热内蕴者加黄柏10克、龙胆草10克、马齿苋15克;感染坏死、热毒较重者加黄连6克、大青叶15克、银花15克;气滞血瘀者加王不留行10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便秘者加大黄10克,损害头面部位者加桑枝10克;损害下肢部位者加牛膝12克。
本方可配合外用药治疗,方为雄黄30克、枯矾15克、天仙子20克、青黛3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香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
【临床疗效】
治疗57例,全部治愈,治愈时间2-6天。
【处方来源】
新疆龚景林。
【按 语】
本方诸药协同泻心肝之火毒,清肝脾经之湿热,辅以外用清热解毒、消炎止痛诸药,促使湿毒火郁之邪得解,有促疱疹迅速消退、减轻疼痛之功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芳德)
方名:半天青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湿。主治带状疱疹。
【处方组成】
半边莲50克、天胡荽50克、青黛3克(冲服),水煎服。
【辨证加减】
皮损焮红、口苦尿赤者加蚤休10克;刺痛舌暗者加刘寄奴lO克。本方配合外用:鲜半边莲、鲜天胡荽各4份,青黛1份,先将前2味药捣烂拌入青黛,外涂。或鲜半边莲、鲜天胡荽冲调青黛外涂。
【临床疗效】
治疗32例,发现治疗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9日疱疹结疯、脱屑者27例;10天以上治愈者5例,平均治愈时间5天。
【处方来源】
湖南省洞口县中医院刘日。
【按 语】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天胡荽清热利湿,其水煎剂有抑菌作用;青黛清热、凉血、解毒,历来主治热痛发斑。三味药合理配伍,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何芳德)
方名:丁香郁金方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利胆,活血清热。主治带状疱疹。
【处方组成】
丁香9克、郁金9克、柴胡9克、枳壳9克、川芎9克、赤芍9克、板蓝根30克、甘草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气虚加炙黄芪30克;口苦便干加龙胆草9克;胸闷加瓜蒌30克。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痊愈23例,显效7例。服药7剂者4例;12剂者11例;20剂者5例。
【处方来源】
北京市解放军空军总院杨恒裕。
【按 语】
丁香与郁金本是相畏或相反配伍,但杨氏从临床实践中能够成功地与柴胡疏肝配伍运用,且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为治疗疱疹后神经痛提供了经验。(何芳德)
方名:红忍络三藤方
【功能主治】
功能凉血泻火,解毒通络。主治带状疱疹。
【处方组成】
红藤28克、忍冬藤30克、地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络石藤15克、生地15克、虎杖20克、连翘20克、丹皮1O克、贯众10克,水煎服。服药期禁食辛辣荤腥之物,忌烟酒。
【辨证加减】
发热加知母10克、地骨皮30克;湿热甚者加青蒿20克、黄芩10克;发于上部加牛蒡子10克、野菊花20克;发于腰肋部及胸肋部者加郁金15克、绿萼梅9克;发于下部加川牛膝15克、车前子(包)30克;疼痛甚者加用消炎止痛酊(千里光30克、白芷30克、薄荷15克、冰片5克,注入75%酒精500毫升,浸半日后即可外擦)。
【临床疗效】
应用50例,全部治愈服药最少3剂,最多9剂,治愈后极少有遗留神经痛者。
【处方来源】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医院朱波刚。
【按 语】
本方重用凉血泻火解毒之剂,并配以解毒络之药,通确有止痛效果。朱氏还选用抑制病毒的贯众、虎杖,以增加解毒功能,且敷以消炎痛酊外涂,可望缩短病程,减轻疼痛。(何芳德)
方名:草蓝归胡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治带状疱疹。
【处方组成】
龙胆草50克、板蓝根50克、当归100克、元胡50克。以上各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个胶囊含生药0.5克。每日服3次,每次2-6粒,儿童及病情轻者酌情减量。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69例患者,男性33例,女性36例,全部治愈(皮损全部消退,疼痛等症状消失)。服药后水疱停止发展平均为1.5天;水泡干涸平均为5.4天;疼痛等症状消失平均为5天;治愈疗程平均为6.9天。无1例遗留神经痛症状。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学院皮肤科许耀芳。
【按 语】
本方中龙胆草清肝胆湿热;板蓝根清热解毒;当归、元胡活血止痛。四药合用治疗带状疱疹,能迅速控制病情的发展,缩短病程,服用方便,又无副作用,可广泛应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吴国勤)
方名:大黄五倍子膏
【功能主治】
功能泻火解毒,清热利湿。主治带状疮疹。
【处方组成】
生大黄2份、黄柏2份、五倍子1份、芒硝1份,共为细末,过120目筛,加凡士林配成30%的软膏备用。常规消毒皮损部位,按皮损面积大小将药膏平摊于纱布或麻纸上约0.2厘米厚,贴敷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日换药1次。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150例,全部治愈。最多敷药4次,最少敷药2次,平均3次。一般敷药后24小时症状明显好转,敷药1次,灼烧刺痛显著减轻,水疱混浊变暗,小水疱趋向萎缩。3次后水疱干涸结痂,自觉症状消失。平均治疗6天痊愈。
【处方来源】
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乔成林。
【按 语】
方中生大黄、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散瘀活血止痛;五倍子、芒硝功善清热利湿、消肿敛疱。全方制成膏剂,直接外敷,其药力直达病所,苦寒清热以泻肌肤热毒,收湿敛疱促进水疱吸收,对带状疱疹之灼烧刺痛、湿毒水疱确有良效。
(0)

相关推荐

  • 名医印会河教授:带状疱疹就用这张方治疗(文末年中好书榜)

    小编导读 带状疱疹是种让患者颇为痛苦的疾病,不仅在患病期间皮肤灼热疼痛难忍,如果病情复杂或治疗不及时,还可能长期存在后遗痛.中医学的汤药.针灸.拔罐等疗法对于治疗带状疱疹都有独特疗效,如何在患病早期尽 ...

  • 带状疱疹治疗法搜录

    厚義医话 中医古法养生,学术交流,谈医论道,众生百态,世界之谜 15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缠腰火丹是中医的病名,西医叫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很常见的皮肤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腰部或者季肋部.胸背部, ...

  • 【四十来岁的LZY、印会河:五味消毒饮加减-蛇串疮 带状疱疹】

    方某,男,88岁,门诊患者. 初诊 右上肢疼痛5天. 患者自述5天前右上肢出现灼热感,伴有疼痛,继而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斑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后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 ...

  • 中医治疗脱发资料经验集

    此病就是调水与木的关系,水多则木烂:水少则木枯. 分型治疗: 1.肝肾亏虚型:多由先天禀赋不足,白发多从少年开始,常有家族史.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气大伤,脏腑虚竭,头发花白渐至全部白发,兼有稀疏脱落,头 ...

  • 中医经方治疗带状疱疹验案集,值得收藏!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四季皆可发病,但以春秋两季多见.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并且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带状疱疹的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皮 ...

  • 中医治疗自汗盗汗经验集

    [病因病机] 出汗为人体的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加,此属正常现象.外感病邪在表时,出汗又是驱邪的一个途径,需要发汗以解表. 自汗,盗汗的病因主要 ...

  • 史上最全的DELF/DALF备考经验集

    5月5号,立夏了~  今年6月份的DELF/DALF考试报名今年中午12点截止啦. 距离考试一个月左右,釉叔觉得这个时候小伙伴们应该对考试经验比较有需求吧.所以我把法语考试联盟社团(戳阅读原文可进入) ...

  • 老中医用《医宗金鉴》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

    导读:前些日子读<杏林集叶>,发现郭老爷子治疗带状疱疹用的方子,无论外治和内服,都和前文一模一样,当时心情那个激动啊.但是今天比较一下,发现原来彼文是参考本文写出来的啊!至于此奇怪的&qu ...

  • 沈绍功:用药经验集(全!)

    沈绍功:用药经验集(全!)

  • 沈绍功:用药经验集(全)

    沈绍功:用药经验集(全)

  • 刘渡舟先生经验集(全)

    一 应用平胃散的经验 平胃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 ...

  •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及针灸经验案例

    带状疱疹民间又称其为"缠腰火丹","串腰龙","蛇盘疮"等.该病起病突然,症状为腰肋间神经分布区出现成丛的红斑,先有刺痛,继而出现如黄豆或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