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粗浅认知
中学政治我们都学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经济基础很好理解,“上层建筑”是什么就很抽象。按照哲学家的分类,上层建筑一般包括“观念性”和“实体性”,观念性就是现在说的“意识形态”,实体性就是政府、军队、法庭等机关部门。
意识形态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宗教、法律、道德等一系列思想层面的东西。
意识形态还有个特征就是具有“生命性”,内在有扩张的倾向,总是在让更多的人来信仰自己的意识形态。所以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总会发生冲突。
在扩张性的表现上,有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在很多文艺作品包括:电影、小说、雕塑、绘画等一系列载体上,都可以传播意识意识形态。
比如在《流浪地球》电影中,我们不仅能够明显的看到不同于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集体行动拯救地球的优秀电影,但是在不明显的层面。在中国,集体主义让我们愈加强大,但是由于世界第一强国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仍然在与我国在文化层面上斗争。
我们还可以看到电影中潜藏的父权、男权主义在推动剧情发挥作用,因为看完电影几年下来,我们很容易完全忘记了电影的女主角发挥了什么作用。
另外在我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内心有很强的对孩子的行为控制欲,让他这样那样、不让他这样那样,在与家属的交流中,我克制住了这样的冲动,通过公共制定学习生活计划来推动孩子自主能动性。
看到美国各种游行和街头活动,我们悲哀的看到,美国人民现在只能在美国精英给他们划定的各种“种族主义”“特殊性别”“党派”等等纵切社会中挣扎,无法彻底解决自己以及后代的幸福生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