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灰寨村的小洋楼
在普宁大南山街道灰寨村一大片下山虎厝的聚落中,零散分布着多座建于民国年间三四层高的小洋楼,当中有三座前后左右紧联而建,至今保存算是完好。据灰寨村人介绍,这三座小洋楼连同楼前一座昭武第四点金是同一家人营造的,当时这一家人在汕头经商,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用3000光洋聘请潮阳一建筑队承包工程,以洋楼为样,回灰寨置业,历时三年至民国三十年(1941)几栋洋楼终于落成。这洋楼相对当时的普宁,可谓绝无仅有。
知道灰寨村这小洋楼是2014年至此走访村落而见到所知的,不过第一次找不近现场,只是远远看到成片的下山虎厝中有几栋高楼,却走进里头迷失在厝局之中。不久后,再与大南山的朋友走访至此,才真正来到洋楼下,并去到里头参观。当时到住在洋楼里的老人家给我们介绍楼的来龙去脉,甚有意思。
据守楼的阿伯说,他们这一房头叫五家口,这几栋小洋楼是其祖父几兄弟于潮汕沦陷时期所兴建的:初,五家口族人往汕头埠经营当铺,是当时业界中的十大之一。1939年,主人家以巨资3000大洋,聘请潮阳一建筑队承包工程,以汕头埠的洋楼建筑为样,来到灰寨进行置业。几栋洋楼历时三年,于1941年落成。
据阿伯介绍说,当时正值日本入侵汕头,水路遭控制,潮阳这一建筑队在收取费用之后,工程进行中,突然爆发这一事件而致洋灰涨价,使工程费用剧增,然也无可奈何,最后硬着头皮承起并建成,亏本了。几栋洋楼在当时的普宁来说,可谓绝无仅有!阿伯也讲到,抗战期间,汕头某单位曾退居于此为办公地点。
解放后土改,五家口的洋楼被收为公用,或村公所,或卫生院等等。改革开放后,洋楼产权归还旧时主人。至现代,这几栋洋楼已历经七十余年,因现几无人起居,洋楼已成危楼。守楼的阿伯说,族人近期从海外归来,拟集资拆除其中一座重建,以为每年归乡祭祖作暂住及家族联谊之用。
守楼的伯在讲五家口的小洋楼故事。
四层高。
二层楼。
由此可窥望楼下,也做炮楼防御之用吧。
往楼顶的楼梯为木质,如今已经开始腐烂,上楼风险大。
三楼。
小洋楼的天井。
在顶楼阳台看邻座洋楼。
老寨(下寨)永兴围后的聚落。眼下这座,是楼前的昭武第。
洋楼前的四点金,昭武第。
昭武第的门神,居然如今还能看到残存。
凹肚门楼上的洋人壁画。
仕女图。
灰寨村,隶属广东省普宁市大南山镇(现为街道)辖下行政村,距离市区流沙南4.4公里。现全村人口约5000,皆一姓黄,是大南山镇人口最多的村落,村民多数出外经商务工,部分留守以农林为业。据载,黄姓一支在明初从五华县迁居普宁陂沟,及后移居圆山村,于明嘉靖年间再迁此,初创于黄考寮,后发迹新建村寨,名永兴围。因村寨围墙高筑,房屋用贝灰三合土建造而呈灰白色,附近村民称之灰寨,后成为村名。村聚落呈块状分布,以传统潮式民居为主,少部分现代钢筋水泥结构楼房。有耕地940亩,山地8040亩,农产稻谷、甘薯、蔬菜等,山林水果有橄榄、杨梅、油甘等。有碾米厂、砖瓦厂等小型企业。1979年华侨捐资兴建振兴学校,近年移址重建。村中有建于1939年前后的小洋楼数栋,为当时经商于汕头埠的村人聘请潮阳建筑队来乡兴建。在村背后牛地山坡,有明浙江道监察御史潮阳萧端蒙墓,系普宁市文保单位。属革命老区。三坑农场、三坑水库、百二丘田藏莲寺、华美学校位于村后偏西。县道111线流前公路在村西南经过,有乡村公路接入村东揭神公路。
除了这几栋集建一起的洋楼之外,灰寨还有另外几栋洋楼散布村中,如一座名叫云庐的,该楼现有人居,且进行了重修维护,不过外墙贴满了马赛克,原本的那些灰塑西洋花纹装饰就全没了。2018年夏天又来灰寨,放飞机航拍村落时候,发现小洋楼还在,没像阿伯说的海外族人商议拆掉其中一座建新楼,倒是洋楼之间的四点金昭武第给拆掉了,并建成了一栋新式水泥楼……
摄影\文字:安静声音、张野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忘时堂、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