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红,先发疯?丨AMNUA艺术圈怪谈

按:放眼朋友圈,每天,各地都上演着不同面孔组成的艺术狂(po)欢(shui)趴(jie),大家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仿佛艺术界的空前繁荣已然通过这些合影、聚会得以提前到来。然而,在这些极尽繁华的背后,“小时代”般华丽的衣着和妆容也有着崩塌损毁的时候。
说起那些凭着天赋灵感而能于瞬间完成非凡创造的“天才”,我们的脑海里或许马上就会出现一长串的人名,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毕加索、凡·高、康德、黑格尔……然而这些天才中有一些同时还是精神病人!谁是天才,谁是疯子?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伟大的心灵不带一粒疯狂的种子”,叔本华说“天才和疯狂相互为邻”,乔治·桑则更言“天才和疯狂之间的距离还不到一根头发丝”。
艺术圈似乎是个盛产“天才”的地方,而现世的“天才”们是受了神启还是误会“天才必须发疯”因而敬业地为大众营造的假相?艺术圈怪谈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接力登场。

《要想红,先发疯?》

文/刘婷

👆点击这张图片你可以看到一段神奇视频👆

我不懂书法,视频中那个边写边大叫的“大师”,字写得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看起来他疯了……

说一个跟大师无关的话题,看着好多篇题为《天才的艺术家都是疯子》及类似题材的文章,我突然想起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贵族女人们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她们追求脸部极致的白,毫无血色的白,甚至还找画师来给她们的脸上画上青色的血管,以表示她们的肌肤惨白到可以看见皮下血管。有一种医疗美容的方法叫“放血美白”。

放血疗法是统治了欧洲近2000年的“万能疗法”,在当时被认为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中世纪之前的放血“医师”都来自教堂,直到1163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才把这项工作授予民间理发师代为执行。今天我们看到的理发店那种红白蓝三色旋转灯的起源也是跟“放血”有关的。红色是动脉,蓝色就是静脉,而白色则是绷带。理发师们发展了一整套的放血操作规程和工具,切割血管的刀片叫“柳叶刀”。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反骑士小说《唐吉珂德》里也提到过古代欧洲的“放血疗法”。

The Lancet,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名称亦起源与此

除了用于医疗,也被认为是获得美白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放血之后通常使人面色苍白,这无疑达到了想要获得“白皙”肤色的目的,所以放血也成了当时女人们追求美白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是整天放血变白,难道不会虚弱致死吗?为了达到目的,果然都是要拼命的!

而艺术圈里这些所谓“疯魔”了的“天才艺术家”们,是“天然疯”还是“精加工疯”呢?是不是和维多利亚时期的女人们的惨白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先来说一个被认证疯了的天才——梵高。

据史料研究表示,梵高可能患有一种叫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 AIP)的疾病,这种代谢异常疾病影响到了他的精神状态。

多年以后,当人们想到梵高,想到那些创造力异于常人的“天才”时,也常常关注他们是否有偏离常规的精神状态。作为一种延伸,“高创造力与精神疾病之间关系密切”的联想,也成为了在大众中非常流行的观念。

然而,在学术圈,高创造力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却众说纷纭:

1998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者沃德尔对医学文献进行了分析,并未发现精神疾病与创造力有关的证据;另一项调查表示,创造力和精神病患的联系大多是由郁躁症(也叫双极性失调,兴奋与抑制间歇进行的病症)建立的。精神病学家还在郁躁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现了一个基因单位。“普通人患精神病的概率是0.8%而在著名创作者中是7%。像巴尔扎克,海明威,高更,雨果,马尔罗,费德列·达尔都遭受确证的或者疑似的郁躁症的困扰。”研究者在书里写道,“这可能就是非凡命运的代价。”

患有精神疾病与从事文艺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尽管可能有基因的原因,但也有可能是人们接受精神疾病的治疗所导致——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艺术疗法,经历过这些治疗的患者可能更容易被艺术所吸引,从而才从事相关职业……

天才和疯子似乎总是有着模糊的联系,但是我们不能清楚地表明它,也没有精确地手法来了解这里面的机制。很多在历史上有名的艺术家,作家和政治家或轻或重都患有郁躁症。这种情况有着很久的源头。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没有疯子的头脑就成不了天才。”

所以,想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天才的人们都尽力表现出疯魔的一面,比如——艺术家!

前几天看到广美的哲学老师陈衔写了一篇《大师疯子?疯子是大师?也许有病的是我们》,就深入浅出地讲了很多艺术家疯了的案例,而案例中的真疯子和假疯子我们就不一一辨认,反正就像陈老师说的,没点儿毛病都不好意思混艺术圈了~

最近看到一本有意思的书,日本心理学大师冈田尊司写的《不正常人类研究所》。而那些想要拥有“疯子头脑”的“天才艺术家”们对于这本书一定会喜闻乐见,因为这里面的病五花八门,总有一款适合你!

比如“天才艺术家”们常患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都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幻想着自己能取得与才华相称的成功。他们认定“我是最特别的”,所以“别人为我行方便、对我赞不绝口、给我提供特殊待遇”都是理所当然。他们的打扮总是十分惹眼,很有“范儿”。说起话来总是装腔作势,暗示自己是个重要人物。

为了体现出自己的“特别”,他们会故意强调自己与名人的关系,就好像那些名人是他们的好朋友一样。他们还会主动接近那些手握重权,或是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

这类人也许拥有过人的才华或能力。反正他们心中都有强大到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特权意识。而这种特权意识,会给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类人其实得了一种怪病。这种病叫做“自恋”。

自恋型的人普遍存在夸大倾向(幻想或者行为),渴望赞扬,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于成年早期发病,有多种不同的表现。下列9项症状中若出现5项以上,那么就可以判定TA是个自恋的人:

  

  (1)有一种认为自己非常重要的夸大感觉(例如:夸大自己的成就及天分,明明没有相应的成就,却希望被人视作大人物)。

  (2)过度沉迷于对无限的成功、权力、才华、美丽以及理想爱情的幻想中。

  (3)相信自己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只能被某一个特殊的,或是地位崇高的大人物(或者机构)所理解,或是与之有关联。 

  (4)对赞美成瘾,听不进反面的话。

  (5)有特权者的感觉。他们无缘故地期待着他人对自己应该有特殊的照顾。他们不顾他人的利益,只顾“只要我快乐”,是人际关系的冒险者。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得围着我转”,在人群里稍有一些“冷落”就会敌视他人。 

  (6)在人际关系中总是用不正当的方法利用他人。例如,利用他人以便达到自身的目的。 

  (7)缺乏共鸣:不愿意体会或者顾及他人的感情或者欲求。  

  (8)经常嫉妒他人或者认为他人在嫉妒自己。 

  (9)做出自大或傲慢的行为,或表现出这类态度。

  

“天才”“一流”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最喜欢的字眼。他们也很喜欢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炫耀的时候,口气要不动声色,却要让听众们叹为观止。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散发着一种“我很特别”的气场。“我很特别”的意识不容侵犯。他们看待普通事物时,眼神中总会带着些许轻蔑。

有自恋型倾向的人,都会给人留下富有魅力的第一印象。然而,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渐发现他们非常自说自话,而他们性情中粗野的部分也会逐渐暴露出来,叫人大吃一惊,大失所望。

表演型人格障碍:

“要是我无法让他人倾倒,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就是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本源。为了吸引周围人的注意,让他们惊讶,让他们拜倒在自己的脚下,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可谓绞尽脑汁。因为不这么做,他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因此他们不会在他人面前展露真我,而是扮演惹人注目的角色。时而化身为人人艳羡的女主角,时而变为清纯可人的千金小姐,时而沦落为可怜的受害者,时而脱胎换骨,成为妖艳性感的妖妇。他们塑造的角色都有些矫揉造作,但角色的完成度非常高,总能将周围人骗得团团转。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最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但表演型患者则不然。只要能迷住他人,吸引他人的注意,他们甚至愿意贬低自己,或是伤害自己。从这个角度看,表演型人格障碍比自恋型人格障碍更不稳定。

事实也证明,表演型人格障碍是冲动性最高的人格障碍之一。这类患者极易自杀,还会沉迷于危险的情事,滥用药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普遍存在的过度表达感情以及寻求注意的行为。与成年早期发病,有多种不同的表现。至少表现出下列8项中的5项:

(1)在自己不是众人焦点的情况下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2)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不恰当的性诱惑,或是采取含有引诱意味的行为。

  (3)感情的表达浅薄且变化极快。

  (4)始终使用肉体的外表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5)语言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缺乏实质性内容。  

  (6)感情表达上倾向于自我戏剧化、表演化以及过度的夸张。 

  (7)易受暗示性,例:容易被他人或周围环境所影响。  

  (8)把与他人的关系想象得比实际情况更亲密。

——摘自《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医学书院)

  

对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唯一重要的就是他人的视线与评价。然而,他们对自己的爱不如自恋型患者那般深,所以他们不会用真正的自己去吸引周围人的注意,而是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假我”。他们会误以为,那个活在空想中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己。当然,想象与现实肯定会有差距。而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会用演技与谎言去弥补。因此谎言癖也是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谎言,好似迷倒他人的小道具。患者会被自己骗到,沉醉在自己的谎言中。谎言的内容必须夸张到能震住听话人才行。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说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欺骗对方,而是享受谎言所带来的反应。他们会伪装成重病患者,或是犯罪案件的被害者,甚至说一些很容易败露的谎言。周围的人免不了为他们担心,提心吊胆。而患者本人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他们也会伪装学历,以名门之后自居,总而言之就是在身份上造假。因为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很注重面子、外表与社会地位等“身外物”。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迷倒他人为己任。他们尤其热衷于迷倒异性。他们是为了“迷倒”而“迷倒”。这种行为与爱情没有任何关系。只要能让对方晕头转向,俘获对方的心,与那人共度良宵,表演便会落下帷幕。在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看来,家庭生活只会让他们起鸡皮疙瘩。演员不能在舞台上过日子。话剧已经落幕了,他们却还要和观众打交道,那该有多扫兴啊。

理性地说一句,这些都是病,得了病得治!!!

除了这些还有好多好多种,混迹艺术圈您需要随身携带一种或几种华丽丽的精神疾病!已有的请放弃治疗,没有的也请按图索骥为自己的“天才”之路添油加醋,欢迎大家对号入座!今天提出的几种病症你如果不喜欢,还有说谎、被害妄想症、无法信赖他人、社交恐惧症、完美主义、控制狂、强迫症……总有一款适合你!祝大家早日发疯,早日变天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