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修为己,道心简之
这两日,薄雾罩天,万物凝重。
雨水断续,昼伏夜出。人类的喧嚣并未因此停歇,反而愈演愈烈。人们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真诚而又努力”地扮演着某个角色。
物欲日积月累,真我渐行渐远。
现实如迷雾,梦境如何唤醒?有段时间,我经常梦到星河,奇妙壮观,璀璨震撼。潜意识让我用手机拍下来,醒来相册自然空空如也。
前两天,我在梦中看到一行字。迷雾袭来之前,用备忘录记载。“境界沉着,奋和真理。”我终于将现实和梦境刻写在同一时空。
何为真理?某百科如此解释:客观事物及规律在头脑中正确反映。“真理虚寂,惑心不解,虽不解真,何妨解俗。”依我看来,这里的真和俗就是朱熹所说的“道心”和“人心”。
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说:“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
简而言之,心灵是能知能觉的。人心是形气之私,是私欲;道心是性命之正,是至公。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在流传过程中,其实是被人心利用了。人不为己,这里的“为”是二声,是要成为自己,而不是为了自己。这个时代缺少成为自己的人。
一个人能真正地成为自己,是可以博厚载物、高明覆物、悠久成物的。《中庸》如是说,“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达到这种境界,与天地同德,可化生万物。
有些问题,专家解释不了,不识字的农民却能一语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圣贤整理出的理论,只要我们静心修炼、成为自己,也是可以自己感悟、提炼出来的。
知识是可以传授的,智慧是需要修炼的。道心是最简单的,顺其天性而为之。“含厚之德,比于赤子。”每个人都有过婴儿般的天性,却在后天中逐渐被复杂的现实污染殆尽。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知识。周王朝一直是后代效仿的文化鼎盛时代。周朝的教育只分为小学和大学。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到了十五岁,可以选择深造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以上这些知识,如果转化为智慧,便足以运用一生。
其他诸如“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异端虚无寂灭之教”等,在朱熹看来都是无用无实的。至于我们现代网络上流行的各种“套路技巧”,其实在一千年前就已经被批判过。
一切以功名利禄为目的的权谋术数、众技之流,不过是蛊惑人心、阻塞仁义的知识。这不是永恒的智慧。“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只有践行正确的智慧,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日益彰明、持续持久。
路边的乞丐,也能扮成真诚去获利。人心浑浊不见底,道心清明可照天。关键看心念,发的是什么心,便是什么样的目的。善良和真诚,只能用来弘扬美德,不能沦为获利的工具。
舜传位给禹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唯有修炼道心,方可灵魂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