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分析与组方的新模式
君、臣、佐、使(主辅佐使)是历来中医方剂配伍分析的模式,这一模式对于药味数较少的方剂研究尚可,比如麻黄汤,但对于复杂方剂的配伍分析却捉襟见肘,比如防风通圣散、苏合香丸等等。由于疾病的复杂,中医师在临床中,组方往往比方剂学教材中的方剂复杂,君、臣、佐、使的概念不是十分明确。事实上,很多临床医生,纵然是名老中医,其临床组方也不总按君、臣、佐、使的模式。可见,君臣佐使的模式是很有局限性的, 对于理论上的析方研究和临床上的组方操作并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所以,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析方与组方新模式,就是祛邪与还正模式。祛邪分为三个方面,即排邪、化邪、抗邪;还正也分为三个方面,即纳正、理正、扶正。
疾病实质的研究
析方与组方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显然对析方与组方原则的研究还得从研究疾病而来。那么疾病的实质是什么?笔者认为,疾病的实质就是邪在与正异。病邪在人体有三种情况,一是蓄留,二是质坚,三是势盛。正异在人体也有三种情况,一是位离,二是怠惰,三是量少。
1.邪在
邪在是指人体在疾病条件下,病邪在全身或局部的存在状态。病邪不外乎风、暑、燥、寒、火、水饮、湿、痰、瘀、伤食、异物等。邪的存在状态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邪蓄留,二是邪质坚,三是邪势盛。
蓄留 邪蓄留是指病邪的势力留存体内,比如水饮蓄积,等等。
质坚 邪质坚是指病邪的质地坚顽难化,比如痰瘀成瘤。
势盛 邪势盛是指病邪的气势肆虐猛烈,常见如热毒旺盛。
2.正异
正异是指人体在疾病条件下,生命元素在全身或局部的失常状态。所谓生命元素是指生命物质水、津、血,生命能量精——(阴阳或营卫)和生命动力——气。人体失常的生命元素称为病质。病质通常也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正位离,二是正怠惰,三是正量少。
位离 正位离是指生命元素的位置发生偏离,主要包括生命物质位离、生命能量位离和生命动力位离。生命物质位离,如津脱、血溢;生命能量位离,如阳亢、阳亡或阴脱;生命动力位离,如气陷、气脱等等。
怠惰 正怠惰是指生命元素的流通表现迟缓,主要包括生命物质怠惰、生命能量怠惰和生命动力怠惰。生命物质怠惰主要有水积、津瘀、血瘀等等;生命能量怠惰在临床主要表现为阳郁或营郁;生命动力怠惰主要是气郁。怠惰往往和生命元素所质变而成的邪很难区分,比如气郁和气结作为病机所形成的郁气和结气,区别很明显,但是气滞所形成的滞气究竟应该作为病邪还是病质?那就只能在临床临证中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量少 正量少是指生命元素的数量出现不足,主要包括生命物质量少、生命能量少和生命动力量少。生命物质量少,如津虚、血虚;生命能量少,如阴虚、阳虚、精虚(阴阳两虚);生命动力量少,如气虚。此外,还有生命能量和动力同时量少、生命动力和物质同时量少的情况,比如生命能量和动力同时量少就常有阳气亏虚、气阴两虚等,生命动力和物质同时量少也常见气血两虚或气津两虚等等。
当然,邪在往往是正异的原因,而正异又往往和邪在共存。邪在、正异的共存,显示着特定疾病的复杂性。这也是医家在诊断上,若没有渊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则很难达到一见知病的水平。
疾病治疗的研究
根据疾病邪在正异的实质,就能决定治疗疾病的原则。既然疾病的实质是邪在人体内存在和人体内正发生了异常,即邪在、正异,疾病的问题无非就是邪与正的问题。那么治疗疾病就是要解决邪正的问题,即祛除邪和(或)还原正。怎么祛邪?怎么还正?显然就是要根据诊断的结果,邪如何在就如何祛,正如何异就如何还。
1.祛邪
祛邪是祛除病邪在人体的为害或存在,病邪蓄留、质坚、势盛,祛邪相应就必须要排邪、化邪和抗邪。
排邪 排是因势利导的驱除。排邪主要是针对病邪的势力留存体内,即邪蓄留。邪蓄留,当断其后患,要施以排。排邪是中医最大的亮点,主要采取是汗、下、利、吐、术等方法。汗是通过发汗排除风、寒、湿、水等病邪;下是通过泻下大便而排除积水、老痰、结石、宿食、瘀血、积热或滞气等;利是通过渗利小便排除内湿、热饮、结石、药毒等等;吐是通过涌吐呕出痰涎、郁气、毒物等;术是通过器械手术直接祛除病邪如结石、囊肿或肿瘤等。器械手术是中医的下医之术,但这下医之术现在正是中医之短和西医所长。对于西医所长,中医人应该表示足够的尊重。
化邪 化是崩解溶开的作用。化邪主要是针对病邪的质地坚顽难化,即邪质坚。若邪质坚,则应促其溃散,要施以化邪,如破瘀血、碎结石、开结气、消宿食。
抗邪 抗是针锋相对的对敌。抗邪主要是针对病邪的气势肆虐猛烈,即邪势盛。若邪势盛,则应挫其锐气,要施以抗邪,如清解热毒。
2.还正
还正是恢复病质的正常,生命元素位离、怠惰或量少,还正就必须相应要纳正、理正或扶正。
纳正 纳是回归的意思。纳正主要是针对生命元素的位置发生偏离,即正位离。正位离,应勿使偏离,当施以纳,如摄脱液、固亡阳、升陷气、降逆气等。
理正 理是拉通的意思。理正主要是针对生命元素的流通表现迟缓,即正怠惰。正怠惰,应勿使迟缓,当施以理,如活血、通阳、行气等。
扶正 扶是支助的意思。扶正主要是针对生命元素的数量不足,即正量少。正量少,应勿使不足,当施以扶,如增液、养血、助阳、滋阴、益气等。
由此可见,疾病就是邪在正异,治病就是祛邪还正。
析方组方新模式
既然疾病就是邪在正异,治病就是祛邪还正,那么析方和组方就应该以祛邪还正为统一模式。这个模式已经大大超越了君、臣、佐、使,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可以改写整个中药学和方剂学的知识体系。
1.祛邪还正模式用于名方分析
祛邪还正模式对名方分析比较清晰。举常用于治疗妇女生殖系癥积的荡胞汤为例。
汤头歌 荡胞汤含水蛭虻,参附桔梗草硝黄,丹皮桃赤膝归桂,茯苓橘皮厚朴方。结构 荡胞汤=参附汤+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冬瓜子+水蛭、虻虫、当归、牛膝、桔梗、橘皮、厚朴。
参考 荡胞汤出自孙思邈《千金方》。荡胞即荡涤胞宫严重瘀血积滞。胞宫即子宫。荡胞汤在祛邪还正原则中,当然也可以认定水蛭、虻虫为君药,大黄、芒硝为臣药,牛膝、茯苓为使药,其余皆为佐药。也就是说,历来君、臣、佐、使的主次关系要考虑,但还要服从于祛邪还正的模式。
2.祛邪还正模式用于临床组方
根据治病的原则,临床组方当然也就可以按祛邪还正来。举近期所治胰头癌严重瘀阻黄疸一例:患者,男,52岁,组方思路如下:
严重瘀黄:祛邪、还正
祛邪:排邪、化邪、抗邪
排邪:泻下、渗利
泻下:大黄
渗利:茵陈、溪黄草、田基黄
化邪:破血、软坚
破血:水蛭、蟅虫、桃仁
软坚:芒硝、王不留行、三棱、莪术
抗邪:(因是慢性病,邪不势盛,故无抗邪可言)
还正:纳正、理正、扶正
纳正:(后期考虑气虚下陷)
理正:行水、通阳、活血
行水:(后考虑)
通阳:(后考虑)
活血:玄胡
扶正:白芍、附子、干姜、晒参、甘草
经两周,患者瘀黄即从四肢和头部到胸腹的次第,基本一一退尽。
可见,祛邪还正的确可以作为方剂的析方与组方全新模式。当然,由于邪在、正异的复杂,处方的重点并不都一样,比如主要针对邪在,或主要针对正异,根据正邪矛盾的标本主次情况,有还正或祛邪的先后或主辅的讲究。那么析方和组方也就应该有先后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