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势——古人的“势”是什么?印刷体有“势”吗?

总第一一七二期;欢迎关注。

经典重发,欢迎分享

這是目前網絡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二級課程「筆勢」

第一集|筆勢的基本概念(1)

古人所說“勢”是什麼意思

|筆記|

笔势的基本概念(1)

一、什么是“勢”?

二級課程的主題是“識勢”,那什么是勢呢?

現在你去問一個讀過中學的人,這世界萬物是怎樣構成的?他就會說這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而物質就是一些元素,元素又是 一些分子、原子、電子......這是現代人的科學思維,但古代科學沒有這樣昌明,老祖宗怎樣認識世界呢?

書法是古代傳統藝術,學書法的人,要了解古人的思維方式,才能理解那些古籍。中國古人怎樣解釋這個世界的本源呢?只有一個字,這就是“氣”。古人認為世界之源就是“氣”,萬物都是“氣”的表現。

“氣”深入到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什么元氣、骨氣、力氣、福氣.....中醫有營衛二氣,就算是現代科技的發明,如電,我們也稱之為叫電氣。

總之,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又支配著事物的狀況,都可以稱之為“氣”。

“氣”的運動產生了“勢”,這就組成了大家很熟悉的“氣勢” 一詞。其他如走勢、形勢、風勢、 火勢、水勢......等等,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勢” 可以通過物體的“形”來感覺到,所以 我們經常說“形勢”。

在書法中,字形是怎樣形成的?它是筆鋒運動產生的。所以只看字形是表面的,重要的是看筆鋒的走勢。

“勢”的表現有所不同,比如這個圓柱體,它穩穩地站立著,我們說這是“靜勢”。第二個圓柱體就不同了,它傾側著,好像意大利比薩斜塔,,給人就要倒下來的感覺,這就是“險勢”。第三個圓柱體動個不停,這是“動勢”。

書法作品有取靜勢的,如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寫得非常安静。有取險勢的,米芾就是經常取險勢的一位,近代吳昌碩也是。動勢往往將牽絲和帶筆表現出來,給人看見筆鋒的運動軌跡,那就有強烈的動感。但這些都是一個字完成以后所表達的“勢”,跟張旭的意思并不一樣。

二、张旭的“五势”

那張旭所講的筆勢是什么意思呢?據韓方明的記錄,張旭體系有五執筆、九用、八法和五勢,《玉堂禁經》有“五勢”的詳細記錄。

“五勢”就是五個筆勢:

“一曰鉤裹勢”,“二曰鉤努勢”,“三曰袞筆勢”,这是筆鋒一右一左来回滚动,所以叫“袞筆势”。“袞”字我們現在寫有三點水,以前沒有三點水也念“滾”。

“四曰豎筆勢”,這是指豎畫開始的使。

“五曰奮筆勢”,這是橫畫開始的使。有關“五勢”,后面課程還要詳細講。

很明顯張旭所說的“五勢”,不是指一個字,而是字的一部分。看了張旭這“五勢”有什么啟發呢?

簡言之:

每個筆勢各有名字,表示固定的點畫配搭。

每個筆勢都是一次運筆寫成的。

一個筆勢就是筆鋒一種固定的路線。

寫字時筆鋒不是亂走的,它有規定的路線,受到點畫的規范和制約,但我們可以以不同的方法組合點畫,靈活地產生各種筆勢。

《玉堂禁經》除了五勢之外,后面還有其他三十幾種筆勢。這使我們知道,張旭所講的“五勢”,只是教學生時的舉例,并不是全部。到后來,筆勢歷代都有調整、補充,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現在無論是中國內地還是臺灣,都有人很辛苦地研究漢字的部件,希望幫助學生書寫漢 字,但到現在還沒有統一標準。其實這些部件古人早研究過了,這就是筆勢。

譬如你看這一個部件,現在叫橫豎鉤,古代稱之為“鉤努勢”。反過來豎橫鉤,古代叫蠆尾勢,蠆尾就是蝎子翹尾巴。橫彎鉤,古代叫背拋勢;如果多一撇,那就是鳳翅勢。橫豎就是古代的曲尺勢,橫加一個短撇,這是折釘勢。連續兩撇,古代叫做向背勢;如果多一捺,這就是飛帶勢。

漢字書寫實際上就是運用這些筆勢,我們應該去整理古人的筆勢系統,而不用另搞一套。古人的筆勢,跟偏旁部首有點相似。但部首只是合體字分類用,如木部、水部、人部,按照它們的意義分別部居,至于部首以外的點畫,部首是不管的。

譬如偏旁的“旁”字,它是方部,下面是個方字,那上面一半算什么呢?上面這一半部首就管不著了,寫起來那就是死記硬背,好像沒什么規律。

但書法是要寫出整個字,不能遺漏筆畫,它有自己一套方法,那就是運用筆勢。這個“旁”字在書法中拆成五個常用筆勢,從上到下那就是奮筆勢、羊角勢、冪頭勢,再一次奮筆勢,最下面是鉤裹勢;裹束在一起就是“旁”字。所以書法寫字,其實只是組合某些筆勢。

我在一級課程中講到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寥”字,這個字從上到下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也就是四個復合筆勢。其中第四部分本來是三撇,智永把它轉化為一個小字形,順序來說從上到下有:宀頭勢,石筍勢,交爭勢,頋盼勢。然后裹束這四個筆勢,這樣,智永的“寥”字就寫出來了。

你可以看到,“寥”字的部首是寶蓋頭,這是從文字意義上分類的,,但下面那三個部分跟部首沒有關系。書法是組織所有的點畫,把它們分為四個筆勢,所以說書法跟普通寫字不同。

書法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先由點畫組成筆勢,然后裹束筆勢成為一個字,我稱之為“兩步成字”。

點畫寫的好不好取決于用筆技巧,關鍵是小圈換筆心。筆勢是否順暢就要組織點畫,大圈的關鍵是運用使轉。最后裹束筆勢,要照顧到整體的結構,通常稱之為結字。

書法的原理和打太極拳有點相似,打太極拳有基本動作,如掤、 捋、擠、按等十三勢,有招式,如白鶴亮翅、手揮琵琶、野馬分鬃、抱虎歸山等等,每個招式和筆勢一樣,也有一個特定的名字。若干動作組成招式,若干招式組成套路。書法的筆勢,就等于太極拳的招式。

簡言之:

書法兩步成字,是對應書法三要素的。

點畫組成筆勢,是裹束成字的準備。

看懂一個字由哪些筆勢組成,這就是識勢。

三、印刷體和手寫體

我在一級課程第一課就介紹過郭紹虞教授的重要文章,《從書法中窺測字體的演變》。郭先生說:“文字的應用有兩個目標:一個要求辨認清楚,一個要求書寫便利。”正因為有這兩個目標,文字就分為兩種體式。他說:“一般人往往對要求辨認清楚的文字,稱之為正體,而對于書寫便利的稱之為草體。到后世印刷術盛行之后,就稱前一種為印刷體,后一種為書寫體。就文字的性質和應用而言是可以只分正草二體的。”

我把郭先生這兩段話畫一個表,比較清楚:首先他在說文字,不是書法,文字有兩個要求:一是辨認清楚,二是書寫便利。你深入想一想,書寫便利,往往引起點畫連寫,而點畫一連寫,辨認起來就不夠清楚。這兩個目標是不能同時兼顧的,這就是文字分為二種:正體和草體。要注意,這里講的是文字的草體,不是書法的草書,兩回事,一般人的手寫體不是草書。

有了印刷之后(中國是宋代開始盛行印刷的)就多了個名稱:正體,又稱印刷體;草體又稱書 寫體,或手寫體。

文字分为印刷體和手写體,是世界各民族文字的共同现象。拿英文來說,举個例子,This is a dog。这是一条狗。你现在看到的是印刷體,辨認很清楚,但印刷体是給你读的,不是給你書寫的。你看这個 a 怎么寫?先寫哪一筆?你会发现这两笔是不连贯的,只能分寫的。这個 g 呢?你準備怎樣下手寫这個 g?这個字母更麻烦了,就算你写出來,这还是“書寫便利”吗?所以英文另有手写體,而且有很多種,手写體的特点就是便利,这时候的 a 和 g,就是很流畅的写法了。

我以前讲过“使轉”这個概念,“使”就是直线条的连续書寫,“转”就是弧线的连续書寫。

你看 a 和 g 这两个字母变成手写體的时候,其实就是“转”。再來看 t 和 h 这两个字母,手写體中,不就是一個“使”吗?所以手写體的规则,也是中外一致的,这就是用使转來書寫,比较流畅。

回過頭來说说我們中文,有一個很奇怪的现象,我們從小读书,老师教写字居然是寫印刷体。寫印刷体有所谓笔顺规则,规定“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由外到内”等等。

但这個笔顺不是普遍规则,譬如“秋收冬藏”这四個字,寫起来就有问题。这個“秋”字右边是個“火” 字,国家以前规定是從左寫到右,现在已经调整为先寫兩個小點,然后寫中间那個“人”。究竟哪一个對呢?现在网上吵得一蹋胡涂。

再如这個“收”字,它的左边是“纠”字的省略,寫起来究竟是先寫一折还是先寫一竖呢?現在規定先寫一折,然后寫一豎。

但你看智永、顔真卿、柳公權, 他們的一豎收筆都有向左的鉤。再看王羲之行書“收”,和智永草書“收”,都是一豎寫完后向左鉤,然后再寫一折向右的。

第四個字“藏”,它以“戈” 字結束,這“戈”字最后一筆是什么?臺灣規定“戈”字先點后撇,最后一筆是撇。中國內地規定“戈”字先撇后點。至于“藏”字下面的左半“爿”這個字形,筆順怎樣寫也相當頭痛。如果是單獨寫一個“爿”字,和“藏”字中的寫法筆順是不同的,如果在“鼎”字下面,這個“爿”又出來第三種筆順。

研究筆順有很多著作,都說筆順常有例外,還說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筆順是不同的,結論就是:這個筆順找不到統一的規范。

這種現象實在令學生痛苦,所有的錯,就是讓人去寫印刷體。在沒有印刷靠抄寫的時代,還有點理由,但現實生活中誰還在一點一畫寫印刷體呢?那只是应付老師和考試的,一過關立馬叛變。所有的人一離開學校,立即把印刷體拋開,快活地寫手寫體

認字和寫字是兩回事,古人早就分開了。流暢地寫字,是人性的追求,自古至今都是這樣。我們今天還可以看到千年前手寫體實物,但民間手寫體基本上就是自由發揮,只有書法之體才有規則。書法就是把普通的人的手寫體,升華到藝術的層次。只要會善用筆勢,就能把復雜的字形變得簡單。

如這個繁體“無”字,筆畫多達十二筆,寫起來當然很費事。王羲之把豎筆勢靈活地用了兩次,只要兩筆就寫出一個行書的“無”,簡體字的“無”字還要四筆呢,這就是用筆勢寫字的好處。

簡言之:

印刷體是給人讀的,部首用以文字分類。

依照筆順寫文字印刷體,不是書法。

書法用筆勢,這是手寫體的規則。

有人會想,書法的真書,又稱楷書,不就是寫印刷體(正體)的嗎?清代周星蓮《臨池管見》說:“近來書生筆墨,臺閣文章,偏旁布置,窮工極巧,其實不過寫正體字,非真楷體書也。”

真書不是寫正體字,下一堂課繼續講。謝謝大家。

本節要點:

古人所說“勢”的意義。

“五勢”指筆鋒某種固定路線的走法。

書法的筆勢和寫字的筆順比較。

復習思考:

你能舉一個兩步成字的例子嗎?

為什么周星蓮說真書不是正體字?


「黃簡講書法」

二級課程|筆法

編輯、整理/@书法入门

【歡迎轉載,歡迎轉發】

◈专为帖学书风定制◈

 | 纵意 | 

北尾小尾,纯正狼毫

点击下图即可定购

交易担保 微店+ 纵意|北尾小尾纯狼毫小楷(专业级用笔) 小程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