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是人生大智慧。

▲點擊音頻聆聽音乐

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写过一本书,书名即为《止学》,其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大智知止,小智惟谋。

在蝇头小利上的蝇营狗苟,只是末流的小智;知止,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止”字最初有“脚趾”的意思,后来人们又因之衍生出其它含义。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停止”的意思。

《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红楼梦》中有句话: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一个人做人做事如果没有尺度,贪得无厌,不知道何时该收手,早晚都会招致祸患。

曾国藩认给弟弟的家书中这样写道: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花全开,意味着就要开始凋谢;月全圆,就代表着要开始残缺。

自然规律如此,人也是一样,春风得意之后,常常会有意料不到的灾难。

唯有以“知止”为始,才能以“得”为终。利无尽处,命有尽时,《周易》在“即济”卦象之后是“未济”,也是这个道理。

■ 知止而后有定

当然,止,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有“停”的意思,还有“居,在”的意思。

人生于世,在面对自身与社会关系时,首先应该尽力找好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大学》里就有“知其所止”的道理: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中接下来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只有明确了自己应该身处哪个位置,才能没有迷茫和犹豫。

而后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规划人生,最后获得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局。

这样看来,“大智知止”,说的不仅仅是遇事知足的相反相成之道,更是身处迷茫和困惑环境下定心的基石。

《鬼谷子》:世无常贵,事无常师。世间没有永恒的高贵,事情没有固定的模式。

关键还是在于自己,要认清自己,站稳自己的C位,专注于自己选定的赛道,不要和不在一个赛道上的人争一时之短长。

同时,要珍惜当下,欣喜拥有,做好眼前事,珍爱眼前人。还将旧时意, 怜取眼前人。

所以,“知止”二字的背后,更为深刻反映的,是一种清明心性,是一种尊道贵德、惜物爱人的做人标准与追求。

人人都有欲望,但贵在“知止”。唯有知止,才能避祸就福,以得为终。

对名利多一些淡定,对进退多一些坦然,在其位而谋其事,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来源 | 文人书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