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中医诊断法

论现代中医诊断法

2021-05-24 14:30:25·伴鹤轩主

/蔡敬民

论现代中医学诊断法

——“五诊十纲”

蔡敬民

【论文摘要】“五诊十纲”,是现代中医诊断学新理论、新方法。即在中医传统的“四诊八纲”基础上,增加了一项现代医技“检验”,如物理/化学等检查方法,从而取得一对微观辨病指标:度/数,然后进行“宏观”与“微观”、“辨证”与“辨病”,对照验证相结合的现代中医学诊断方法。

因此,建议中医人员要掌握、运用好现代医疗科技设备,不会做起码能识别检测报告的影像及数据意义。这样对临床中医学诊断很有帮助,尤其对急危重病人的病因病机诊断、抢救尤为重要。而且,对于传统中医的发展创新,实现中西医有效结合,十分重要。

例如:心电图检查报告,有的比较细致准确,然而有些报告笼统的称为:'大致正常'或'正常范围'等。被病人以为是心电图正常,没有问题。但是实际上并非正常。这就需要临床医生自己鉴别与分析心电图像,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要结合临床症状,及生化检验结果。即五诊所谓:理/化检查、度/数结果,对照验证。做出正确诊断。

中医认为:急危重病人,脏腑功能逆乱,乱而吸引,气血逆乱或凝泣而不行,出现神明不彰,脏腑衰竭症候。故需五诊合参,尽快确诊病因病机,有利于及时抢救治疗。

“五诊十纲”诊断法,实现了中医传统特色和现代医技的结合与运用。发挥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两大优势。是实现中医与西医有机结合,及中医学现代化的新方法、新理论。

一、为什么提倡“五诊十纲”

  传统的中医诊断学方法,是“四诊八纲”。早在《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中,已有详细的论述。经过几千年的临床验证,具有:整体观念,宏观辨证,和辨证论治等中医学特色。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与现代医技的发展,传统的中医诊断学方法,已经相对滞后和不尽人意;不适应现代社会与目前中医临床的需要。因此,必须发展创新,与时俱进。否则,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势必会被时代潮流所淘汰。历史上曾经有人说过:“中医不科学”,“中药疗效慢”,鼓噪“废除中医”等谬论。当前,中医队伍里也出现了不少“弃中学西,中医西化”的现象。种种迹象,已经为热爱中医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幡然醒悟,应当努力地学习和运用现代科技知识,丰富与发展中医学,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只有这样才是振兴中医,实现中医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现代科学与医疗技术,是属于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并非西医学的专利。只不过它较早的被西医所掌握、利用而已。中医为什么不能学习和利用呢?关键是要破除自我封闭,与保守主义,积极的学习掌握现代医疗技术,为我所用;并将它融入中医学体系,使之成为中医诊断学的组成部分。这才是中医的生存、发展和振兴之道。

当前,已有不少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正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现代医疗技术、理化检验方法,获取微观指标,并进行辨病与辨证结合的诊断和治疗。但是,尚处于临床实践阶段,缺乏一套完整的体系与模式,加以规范和引导,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使广大中医工作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此,笔者不揣浅陋,首倡“五诊十纲”中医诊断学新方法;与同道共勉之。

二、何谓“五诊十纲”诊断法

  所谓“五诊”即:望、闻、问、切、检验,五种诊断学方法;“十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辨证与辨病,十大诊断学纲要。“五诊十纲”诊断法,是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及“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宏观指标和宏观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如物理、化学等“检验”方法,取得相应的微观辨病指标,如数量/质量、量级/量值等;进行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对照验证结合:“综合-分析-综合”的中医诊断学理论方法,即“五诊十纲”诊断法。

“五诊十纲”诊断法,体现了中医传统特色和现代医技“检验”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两大优势。是实现中西医有机结合和中医学现代化的新思路、新方法。

“五诊与十纲”诊断法的应用程序是:望、闻、问、切/宏观指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宏观辨证;结合现代医技“检验”(化验、声像、病理等)/微观指标,如数量/质量、量级/量值等,微观辨病。然后进行:宏观指标/微观指标,宏观辨证/微观辨病,对照验证:综合-分析-综合诊断。

三、“五诊十纲”临床应用举例

(一)首先对患者进行“四诊八纲”的宏观检查,与宏观辨证;如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主诉和现病史;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检查:如望其精神、面貌、色泽,体形、状态,闻其声音、呼吸、气味,问其头、身何处不适,咳痰与否,饮食与二便情况,出汗否,烟酒嗜好,既往有何疾病等;女子要问经、带、胎、产情况;查看舌质、舌苔,切诊脉象等,获取宏观指标;进行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的宏观辨证。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技“检验”,如血、尿常规,细胞、组织、器官、体液的生化、培养或病理,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及体质,免疫,DNA等检查方法;获取相对应的微观辨病指标,如数量/质量、量级/量值等;然后进行:宏观/微观、辨证/辨病、对照验证:综合-分析-综合,得出中医和西医双重诊断。

(二)病案举例刘某,男,67岁,已婚,住沛城。主诉:牙痛,心悸、胸闷、难受,阵发性加重5天。神志清、神疲,面色少华,语音低怯,口眼不歪斜,肢体活动自如,右下臼齿疼痛(含服硝酸甘油牙痛缓解),阵发心悸、胸闷、难受,自汗,二便调,舌质淡有瘀斑、苔白薄腻,脉沉迟结代;听心率缓慢,偶发早搏,舒张期杂音2级,两肺听诊无明显异常,BP16/10KPa。

四诊八纲,宏观指标与宏观辨证:患者年近古稀,“神疲、面色少华,语音低怯”,真气虚也;“胸闷、难受、阵发心悸,自汗出”,心气虚、胸阳不振,心脉痹阻之侯;“齿痛”者,乃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络经循行部位,病不在齿,而在心也。因此,应当选择:心电图(或心血管照影)/血脂、血粘度分析等,一对辨病相关的医技“检验”方法,取得了微观辨病指标:心电图部分导联ST-T波改变、房性早搏(量级、质量)/血清总胆固醇7.6mmol/L、甘油三酯2.5mmol/L、低密度脂蛋白1.6mmol/L(数量、量值);微观辨病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宏观指标/微观指标,宏观辨证/微观辨病,对照验证,综合-分析-综合诊断为:中医症候:胸痹症、真心痛;病因病机,气虚痰湿血淤,心脉痹阻。西医病名: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

附记:中医病因新论

传统中医学病因 :1,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现在发现,外因还有: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一般通过空气、水源、饮食、环境等途径引发疾病。

所以,现代中医学外因,应当再加个“毒”,那就是七因了。

2,内因:传统中医学内因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及饮食内伤。现代研究发现,“痰瘀”是常见的致病内因;如胖人,血脂高的病人,慢性病,及中老年人,大多有痰湿,或痰瘀体质;容易发生“中风”、“胸痹”等疾病。所以,现代中医学的内因,不仅是“七情”、饮食所伤;而应当加上“痰瘀”为患才是。

中医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治未病等思想理论,都非常科学先进。即使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亦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以上是我在临床上的心得体会。也提醒广大中医工作者,应当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与现代化科技相适应、相结合;进而实现中西医学的汇通,和中医学现代化。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