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盛衰

晋国的发展史,总是一个迂回曲折的发展史,总是在发展到一个高峰期后便停滞下来,内部的矛盾暴发,一场大乱,然后稳定下来,再迎来下一个高峰期。
晋国的可叹之处也在于此,当诸侯争霸,变法图强时,晋国却为内部的事务纠缠不休,一次次的丧失机遇,这位东周列国,春秋之始,最早崛起,最早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不但没有完成统一的使命,反而在诸侯的竞争中逐步沉沦下去,在内部的矛盾暴发下,落得“三家分晋”的结果,在北方称雄多年,强大的晋国轰然倒塌。
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在评春秋五霸时,认为春秋五霸晋国独占四席,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虽有过誉之处,但晋国国力之强,尤其是打败南方的楚国,在中原霸主的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无人能以撼动,称霸中原多年。
晋国和其它公认的春秋霸主相比,其它霸主只是昙花一线,便后继无人。楚庄王这位霸主,只是一代而已。齐桓公霸极而衰,更在自己在世时就陷入国内的内乱,自身饿死的下场。宋襄公的争霸,败于楚国,演出一幕假仁假义的笑剧。吴王夫差的北上中原争霸,击败了强齐,晋国也临时性的让步,但缺乏一个有计划的战略计划,最终后院起火,这位吴国最强盛时期的君主,却落得困守孤城姑苏五年,城破国亡身死的结局。越王勾践在复国、灭吴、争霸,功成名就后,诛杀功臣,气量的狭小,注定这位霸主,也注定越国的争霸,国力的巅峰不会太久,太远。(秦国春秋时按理算不得霸主,如按争霸中原为标准,秦当时只是在西北称一小霸而已)
相比之下晋国的国君比他们更英明神武。齐桓公离开了管仲便分不清是非曲折,这些国君大多一旦离开了贤者的搀扶,便寸步难行。
人们总是在感叹,假如晋国不分裂,统一中国的会不会是晋国。即使是在“三家分晋”的情况下,韩、赵、魏,也是和秦国战争最多,大仗恶仗最强。这除了三晋的名将辈出,战力最强,还有一个因素,晋和秦是生死冤家,“好邻居”,是秦面向东方首要拔除的绊脚石。
所谓的“秦晋之好”,只是一个因为利益,短暂的蜜月期,实际上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对手和争斗中度过。
“长平之战”,秦一次就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人,不要以为只是秦人残忍,白起只是屠夫,秦人在多次和三晋的交战中,深知对手的实力和不好对付。
赵奢、廉颇、李牧,这些名将一次又一次打败秦军,让秦人尝到失败的苦果,而且一次次付出沉重血的代价。四十万人倘若放虎归山,那么复仇的火焰将会让秦人后悔不已,知道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原因,也就明白了白起在临死前,对天发出的仰天长啸:“我白起该死,在长平坑杀了四十万人”。
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的大业,是因为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是一次全面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的全面变法。晋国从宗族政治到卿族政治,始终是一个贵族政治,分裂后的三晋也是如此,李悝在魏国的变法,也只是对贵族政治,略有限制而已。
秦国的变法彻底,荐贤者,同功,也同罪,故而奸佞者难以投机取巧,晋以及三晋他的那些忠义之士受人之谗,被杀、身死,晋国以及三晋的沉沦,只缘于它的制度,固步自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