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唐诗解读——杜甫之《赠韦左丞丈济》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

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

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

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

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左辖句:《唐六典》:左右丞,掌管省事,纠察宪章。韦济家三代为此职。
虚位:留着位置。
相门句:韦济像汉代韦贤一样,世代因有经术而居相位。韦贤及少子玄成以明经位至丞相。而韦济的祖父韦思谦、伯父承庆及其父嗣立,皆居相位。因此《旧唐书》云:“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以来莫与为比。”故称“相门”。
经术句:汉代以明经术的韦贤为相,此以喻韦济。须:通需。
前烈:先人的业绩。
天伦:古代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恨莫俱:此言其兄恒由县令擢殿中侍御史,出任陈留太守,未行而卒。在韦济任左丞时,恒已死。
鸰:又称鹡鸰,一种水鸟,也写作“脊令”。《诗经》:“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代遂以鹡鸰喻兄弟。
凤沼:唐光宅元年,中书省改日凤阁。
亨:通达、顺利。
亨衢:四通八达的大道。此言韦济兄弟的一位是祖荫和时议所归。其兄亡故令人惋惜,但韦济可望有中书省之贵。
安命:安于命运,无所它求。唐天宝八年杜甫应诏至京师应试,宰相李林甫擅权未取一人,说“天下贤才皆在朝廷,野无遗贤”。杜甫没办法,只有怪命不好,“安命”了。
衰容句:眼看满脸病容,还充什么英雄好汉呢!此句说应试失利,而年事已高。
几杖:几案与手杖,以供老年人平时靠身和走路扶持用。
甲子:干支相配以纪年。此句言年纪大了还未能人仕。
矜:夸耀。大巫:言学术成就高的人,这里指韦济。
顾遇:被赏识而受到优厚的待遇。言韦济不嫌诗人穷老,仍给予接遇。
日暮:喻年老。
踟躇:来回走动而无所进取。此句有企盼援引之意。
饥鹰:饥饿的鹰。饥鹰附人,呼仍高飞。此处诗人以老骥、饥鹰自比,希望韦济给以帮助。
榛芜:本意为荒芜,此为自谦。草芥,微贱。句意谓韦济如肯援助,对身在困境的自己就是极大的安慰了。
解读:
这是一首干谒诗。
天宝五载,杜甫结束了嗜学万卷、壮游南北的快意生活,西入长安求仕,以图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次年在京参加了制科考试,但奸相李林甫弄权,表称“野无遗贤”,故“无一人及第”。这个骗局对杜甫的打击颇为沉重,不仅断送了他的仕途前程,而且使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正在这时,任河南尹的韦济却多次到偃师尸乡亭去拜访他,对他的才华很是赏识。对此杜甫写了《奉寄河南韦尹丈》一诗,称颂其惜才见访之意。一年后,韦济调任尚书左丞,又常在宴会上朗诵杜甫诗篇,这使诗人很受感动,又写了《赠韦左丞丈济》一诗,希望得到韦的荐引。当时的杜甫年已三十七岁,不能不以急切的心情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而眼前的困境又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韦济出身豪门世家,其祖父韦思谦武后垂拱初赐爵博昌县男,迁凤阁鸾台三品。其伯父韦承庆武后天授以来,三掌天官选事,累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父韦嗣立,武后朝累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年间,转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曾被中宗封为“逍遥公”。睿宗即位,韦嗣立以定册尊立睿宗有功,实封一百户。论年辈,他和杜甫的父亲是同辈人,所以杜甫在诗中称他为“丈人”。
在这首诗中,杜甫向韦济吐露自己寄寓长安牢落失意的心境。他自叹穷老不遇,表达希其援引之意。除这首诗外,诗人还有《奉寄河南韦尹丈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叙述了自己在长安求职的悲哀与辛酸。此诗后来成为杜甫长安时期作品中的名篇。但这首赠诗似乎并未引起韦济的同情,而当时长安又只有韦济还算器重杜甫。
对杜甫干谒之作,即献给皇帝,以及向达官贵人投赠以求汲引的诗赋,曾有很多人表达不能理解甚至不满。刘克庄就说:“张珀虽为词臣,恩泽侯尔,今有'黄麻似六经’(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珀》),未之敢闻。”王嗣爽《杜臆》卷一评《奉赠太常张卿珀)中,也指责他“语涉谄谀”,“后面陈情,亦觉过于卑屈”。
对此我们也应该辩证理解,毕竟古人是以“出处”“气节”为标准来否定这些干谒之作的,但还应考虑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要求。唐代读书人的主要出路,是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后就有可能做官。在唐代考进士不仅要凭才学,还要有人代为宣扬出名才行。为了获得有力量有名气的人帮忙,须要用一种叫做“干谒”的方式“走后门”。
唐代的进士考试,并不是密封卷。主考官除了看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更重要的,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的推荐。阅此,初次到长安来寻求功名、参加进士考试的人,总要想尽办法使自己的诗文在社会出名,或者走各种后门,找有势力或有名望的人向主考官举荐。
唐代读书人最常用的方法,是用诗文“干谒”。干谒就是想法求见达官贵人请求帮忙的意思。初到长安的人,拿着自己的诗集或文章,恭恭敬敬送给当时的著名诗人(大多是朝廷官员)看,如果看的人很欣赏,就会在官场中和社会上经常为之宣扬,这样,诗文的作者就可以出名。如果能进一步得到特别有势力的官员或贵戚的赏识,那只要他给主考官写个推荐信或招呼一声,考中进士就不是问题。就杜甫而言,他总是念念不忘他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的光荣家世,杜预的文洽武功,杜审言的文学渊源等等,这些家族的荣光常常使得他感觉自己负有“致君尧舜”与家族中兴的双重使命。所以对于他的这一行为,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这只是为了谋生的需要,尽管这对诗人来说很重要。
莎士比亚说过:“我们得到的赞扬就是我们的工薪。”赞美是沟通情感、表示理解的方式,也是照亮我们内心的温暖阳光。同时也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系好感最有效的方法,不能简单理解为这是拍马屁或阿谀奉承之举,而且并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切身利益,说者乐意,听者满意,又何乐而不为?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对杜甫这一行为表示同情地理解。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邵孔发:“独耻事干谒”析误|随笔

    <阅读悦读>2019年3月热文榜(附奖励办法和标准) 文/邵孔发 [作者简介]邵孔发,安徽全椒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集<襄水文集>散文集 ...

  • 杜甫很忙之:追星(二)

    李白从24岁(公元724年)开始,离开四川老家出来漫游(混社会),当然也少不了四处干谒(攀关系).他给李邕写过诗,给韩朝宗写过信,与大多数干谒的诗文一样,李白的这一首诗和一封信,都写得很狂. 李邕是谁 ...

  • 小学生必背古诗今韵

    ​小学生必背古诗今韵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评析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的一个小村子里 ...

  • 古《城东早春》诗今韵

    古<城东早春>诗今韵 一君木子 城东早春 唐 楊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评析 <城东早春>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作品.该作品创作于 ...

  • 6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上)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

  • 91唐诗解读——李白之《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 ...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上)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3 唐诗解读——杜甫之《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 ...

  • 4 唐诗解读——杜甫之《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 ...

  • 5 唐诗解读——杜甫之《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 ...

  • 7 唐诗解读——杜甫之《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