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远去的油榨磨坊

 现在备受人们青睐的菜油,在我们本地(新宁县)俗称清油。

  在一渡水镇治所的小溪边,至今还保持着一座很完整的传统油榨磨坊。二十一世纪之前,原来的一渡水镇周边地区近十万人食用的清油,都是在这里生产加工出来的。

  每年的春末夏初,村民们把收获的油菜籽晒干后拿到磨坊来兑油。磨坊收购油菜籽是很有讲究的,但不外乎两点过,一是要干爽;二是颗粒饱满,不能有杂质。只要符合质量,一般来说是按三比一的比例来兑换清油。

  磨坊榨油的第一道工序是用一口大铁锅来炒干菜籽。那个时候没有测湿器,全靠有经验的榨油匠凭感觉来判断菜籽的湿气,但也不能炒的太干,到了含湿量低于百分之二的时候,榨油匠就把菜籽弄出来,再进行第二道工序——磨菜籽。

  用来磨菜籽的磨盘比农家磨豆腐的磨盘要大得多,上下两扇直径七十厘米左右,厚度大约二十厘米,合起来起码有四五百斤。所以,用人工来推磨是不行的,我们的前辈们就利用水利或者畜力来拉动磨盘。这次菜籽的粉碎其实是为了第二次的碾压做准备的,接下来就会把简单磨烂的菜籽放在槽子里碾压了。

  这个用来碾压的大盘子的直径至少有四米,中间用一根高五米、直径二十厘米的非常扎实的木头固定着这个圆盘,边上是一条大约深三十厘米、宽二十厘米的槽沟。一条长约两米的曲杆带动着一块周长约两米的圆盘,靠着水利或畜力的拉动,榨油匠把磨过的菜籽倒进槽沟里碾压成粉末——碾压的越细越好,至少要碾压到水泥的细腻度一半,这样,是为了争取出油率的最大值。

  成了粉末的菜籽,接下来就要被放在一个大蒸笼里烘烤。这次的烘烤比前面炒煮的技术含量更高,里手的师傅能根据被烘烤菜籽粉的冒气来判断是否到了火候;或者把手插进粉末里,根据热度和湿度来判断烘烤是否到位。

  接下来就是上饼。榨油匠用两个直径大约四十厘米的铁箍放在地上,用一束稻草铺在铁箍里面,再用一只瓢把粉末舀放在铁箍里用力踩紧——这道工序最关键,菜饼是否踩得平整均匀,直接影响到出油率的高低。所以,这件事一定是磨坊里最行家的师傅来担任的。

  菜饼踩好后,就进入最后一道工序—榨油。榨油盘是个特制的园轮,园轮都是木制的,旁边有着插木栓的空隙。在离园轮三米远的地方,上面用绳子吊下一块几百斤重的特制石锤,把菜饼一个个放园轮上后,两个精壮的汉子齐声喊着号子,摆动着这块大石锤狠力向那木栓撞去——随着木栓的增加、压力的增大,经过炒、磨、碾、烘、踩、榨这六道基本工序后,那晶莹黄亮、香气四溢的清油就一滴滴地落到了下面的油槽里了。

  清油传统的制作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榨油匠们榨油时那一声声“嗨嗨”的声音,既是他们辛勤劳作时齐心协力的号令,更是他们为了美好生活谱写的美妙乐章!

(0)

相关推荐

  • 老家有座老磨盘

    有一次到一个古村落旅游,偶见一个老磨盘,多少年不见的物件,活脱脱出现在眼前,那古朴的气息,那亲切的湿暖,瞬时唤醒了我对村里老磨盘的记忆. 在我家老宅的后面,有一块空地,自从我记事起,空地中间就立着一个 ...

  • 【往事】儿时琐忆(10) 拐磨 ||章永海

            在我童年时代,上世纪的40,50年代,大多数农村人家自己种粮自己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粮食加工也都是一家一户自己解决.记得那时候加工粮食的主要工具就是磨--又称石磨. 那时候,有一种 ...

  • 生产队的磨坊

    乡村记忆 作者:李留申 生产队的磨坊 作者:李留申 上一次说过,从前人们都是用大石滚磨面过生活,的确苦了孤寡老人.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向着四个现代化迈进. 进入人民公社以后 ...

  • 红磨坊

    红磨坊

  • 登上风车看个究竟(莱顿)

    在莱顿很多地方都能远远看到这个风车. 好奇心驱使还是走近观瞧了一下. 风车现在是个磨坊博物馆,叫做德.瓦尔克(DE VALK,也有译作德.法尔克).荷兰语Molen相当于英文的Mill,问了一下博物馆 ...

  • 家中的老磨坊

    文/琴音 时光兜转,来到这个世界已有二十来年了,每天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面对灯红酒绿的社会,即将步入的我,感到是非常忐忑的.今天很幸运得到一本书,它是一位很优秀的校友撰写的,其中一文章提及到他老家 ...

  • 民间故事:鬼推磨

    文/小松 滕州的李泊,是做豆腐的.他家祖辈三代,都是做这一行的.手艺好,配方不同寻常,做出来的豆腐鲜嫩可口,十里八乡的乡民们皆爱吃家的豆腐. 李泊打小跟着父亲学做豆腐,将手艺继承下来.后来父亲得病死了 ...

  • 李延奎丨磨豆腐

    "又是豆腐!"儿子嘟囔着,悻悻地坐下,无精打采地拿起了筷子. 常言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几天,因为牙疼我拔了颗蛀牙,母亲一边责怪我不爱惜身体,说牙不能拔,一边把豆腐变着花 ...

  • 【40首夏日古诗文】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远去...

    [40首夏日古诗文]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远去,炎炎夏曰即将来临,让我们吟诵着诗句,走进夏日的绿阴去纳凉去夏游吧! 长图

  • 渐渐远去的私塾

    渐渐远去的私塾                                          刘述涛 残墙.破瓦.败草.碎画,燕山书院在这个萧瑟的冬天,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野.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这 ...

  • 夷齐故里——魅力油榨

    夷齐故里--魅力油榨,她以夷齐让国而闻名于世,夷齐庙享受着千年香火.滦河在这里华丽转身--由此折向东南入渤海. 当年老马识途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它有一个很萌的名字,叫做"迷谷村". ...

  • 走近全州石塘油榨岩,建设得挺美的!

    油榨岩位于全州县石塘镇大清潭(大清塘)景区. 几年前,便听石塘镇的领导说,要把大清潭建成为一个美丽景区,没想到,近日受朋友之邀前往,发现还真变了大样哩! 大清潭景区,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与传说的地方.如 ...

  • 那些飘零无枝可依的日子渐渐远去,但爱从未远走……

    "其实我并不是故意惹你生气的,可你有时候就是那么另我生气--" "我下次不敢了,你不要生气啦!" (这是我们恋爱后第一次吵架,他发给我的图片.那时的聊天工具只有 ...

  • 油榨沟:我的“村庄”是校园

    油榨沟 我的"村庄"是校园  吴  俊 微信版第912期 1 我羡慕那些有村庄的人,并且会用心地倾听他们讲述的与之相关的点滴.你会发现在他们成年之后,无论现实会给他们隔成多少距离, ...

  • 【六盘人文 ‖ 1454】随笔 · 宁夏西吉 谢琳霞 ——《​​我们的关系,渐渐远去》

        我们的关系,渐渐远去 文|宁夏西吉   谢琳霞 有些东西终究会变,人与事.         今天,去以前的单位办点私事,呵呵,除了学校的名字没变,其他的,一切都变了.那两行笔直的杨树,熟悉的教 ...

  • 致那些渐渐远去的朋友们

      致那些渐渐远去的朋友们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岁月匆匆,时光消逝,曾经的一些好友.伙伴,甚至是难得的知己,在滚滚的红尘中,在不知不觉间,转眼间已经各奔前程.天涯海角. 就像有首老歌 ...

  • 渐渐远去的新年

    其实,日子过得很快. 从准备过新年的某一刻起,就开始了新年的准备,恍惚间就迎来的大年三十,然后是初一.初二.初三,转眼就了初五,然后从远离故乡的地方匆匆忙忙赶回故乡过新年的人们,又该打起行囊,启程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