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为特征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是由骨骼、肌肉和相关元素,如软骨、结缔组织和关节所组成。它为身体提供形态、支撑和稳定性,并使其运动。骨密度的降低会导致骨骼的收缩,从而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增加骨折的风险。
由于肌肉骨骼系统在将组织和器官结合在一起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骨质疏松症也可能与器官脱垂有关。例如,绝经后妇女中盆腔器官脱垂和膀胱失禁很常见,研究表明,盆腔器官脱垂的妇女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增加[3]。在人们了解肌肉骨骼系统中常见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时,这才是有意义的,比如共同的胶原蛋白信号通路,这些通路可能同时参与骨质疏松症和器官脱垂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并且是衰老过程中许多令人不快的特征之一。作为正常衰老过程的一部分,骨骼会变得更薄,骨细胞的重吸收速度比新骨的形成要快。重吸收与骨矿物质、质量和结构的损失有关。骨骼变弱,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加。一般情况下,人们在30岁左右骨密度会达到峰值。
骨质疏松症通常发生在骨质减少之前,这是一种与低于正常骨密度有关的疾病。患有骨质减少症的人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然而,骨质减少并不总是意味着会发生骨质疏松症。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遗传倾向和生活方式因素。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动,是减少患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因素之一[2]。研究人员正致力于阐明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平衡的信号传导机制,以帮助了解运动在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