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剥路遥的皮
7月18日
看图哥
请听听,风吹过林的声音
5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备用号。防失联
一
路遥,本名王卫国。著名作家。我同龄人将他尊捧为神一样的伟大作家。我今天就说说我的不解:路遥凭什么一直还被大家尊为神,他在文学的神龛上到底还要坐多久?
路遥所获得神一般的地位,有两大原因。一是作品《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二是他作为作家,贫困潦倒,两次借路费去北京领奖。上火车前,他噙泪骂了一句:狗日的文学。
这故事让人同情的同时也肃然起敬:那么伟大的作家,居然活得那么清苦,命运对他太不公平!
可我得说,路遥,他真不配坐在神龛上。他的作品,配不上所获的地位;至于个人生活,潦倒是真,贫困未必,哪怕是贫困潦倒占全了,也是自找。换句话说,他就活该贫困潦倒,他不潦倒,才是没天理!
二
我们先说说他的作品。
我在中学时,一口气看了路遥的代表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动得眼泪哗哗。从此以后,我和很多人一样,将路遥当作神一般崇拜。
以致我工作后,领了第一份工资,我就买了这两本书。但是,《人生》我强迫自己看完,而另一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我再怎么强迫自己,也读不下去。
为什么读不下去?是这两本书真的很差!不管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极差。当然,情节和思想更是有着严重的时代局限性。
差是结论,而至于证明差的证据或理由,真不需要我去罗列,只需随手贴一段这两本书的原文即可——
这时候,少平和兰香进了家门。看见他两个回来,除过老祖母继续哭外,兰花母女俩都先后停止了哭声。少平掏出在城里买的几块水果糖,塞在两个外甥手里,猫蛋和狗蛋高兴得赶忙就往嘴巴里塞。少平看了看脸上糊着泪痕的母亲和姐姐,说:“哭什么哩!事情出了就按出了的来!”兰香什么话也没说,悄悄提了个猪食桶,出去喂猪去了。懂事的孩子知道,家里这么大的事她帮不了什么忙,最好做点实际的事,好给烦乱的大人省些麻烦。她看见母亲和姐姐坐在炕上哭,知道猪还没喂——这口猪可是他们家的命根子呀!大哥每年开春都要借钱买只猪娃,一家大小相帮着喂到年底,肥得连走也走不动。过年家里从来没杀过猪;为了换个整钱,都是活卖了。这猪钱就是第二年全家人的“银行”,包括给她和她二哥交学费,买书和一些必需的学习用具。
上面这是《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6章中间的一小段。我为什么不选开头的部分?是因为开头部分,都是大段大段平铺述事,毫无文学性可言,或者情有可原。而选的这一段,在小说中间,有故事情节,一个顶级作家,随手比划,哪里都好。哪怕是作家水平差些,但也应该将故事写得精彩。
我还认为,文学味是可以闻出来的。路遥的这一段,没有文学的气味。当然,如果你看了这段,觉得故事精彩,可以对我直接开骂。
至于思想性或者其他,还真不是时代局限性就可以马虎过去,他的两部获奖代表作,写的都是青年男子恋爱后,因为有更好的对象而情变,后来又遇到挫折回到了原点。换成现在,也就是意淫985高校大学生,抛弃中学女朋友,成功追上城里官二代富二代,可商场或职场连串失败,不得不回了老家县城,初恋女友虽然嫁人了,但也不记恨没区别。
你觉得,这两本小说,有思想性可言?
三
如果你非要指着我的鼻子骂:你瞎评论著名作家,有种自己也写一部?
我会老实回答:我也许写不出。我写不出但不能代表我作为读者,不可以评价作家的作品。特别是这作品获得中国最高的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不说,而且一直被大家捧为经典,甚至一定会躺在老师推荐的书单里。我觉得我作为读者,说出自己看法并无不妥。
哪怕是我击碎了你心中的神,只要我说得有道理,你也无需恼羞成怒。
我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20多年前,我们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将我们迷得神迷心乱的作品,并不一定真的有那么好。只不过是适合我们在那个年龄,以及那个环境读来能有共鸣。
另外,在我们中学时代,读来倍感枯燥无味的作品,当我们成年后,也许会捧为经典,甚至越看越余味无穷。
比如说鲁迅的作品。不管别人,单就个人经验来说,我在中学时代,一直不知道教材里为什么要选鲁迅那么多文章,生涩难懂,除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极少数几篇文章,不管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孔乙己》,都毫无美感可言。可工作后,随便翻开他一篇文章,文字精美且洗练,几无一字多余。当然,很多话今天来看,仍不过时不说,而且令人击节叫好。
四
说完作品后,我们再说说路遥的贫困潦倒。
路遥未成年时,因为家境原因,他确实很穷很困。但那个时代,绝大部分人都很穷困,他并不是孤例。
至于他从延安大学毕业工作后,他的贫困潦倒,虽然是真,但则完全归结为咎由自取。
我们不要忘了,路遥成名是上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什么年代?一个文学为王的年代,一个只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豆腐块,都足以改变人生的年代。而路遥不止发表豆腐块,他是在中国最顶级的纯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小说《人生》,并且获了奖,且被拍成同名电影。
不管是那时候,还是现在,小说获了奖,拍成同名电影,都会名利双收。而路遥也确实名利双收了。
但他确实很穷。《人生》获得第二届优秀小说作品奖时,他还借了500块钱路费去领奖。
他穷并不是因为他收入低,而是他太会花钱。
只说他抽烟的花费,从路遥后来出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随笔,我们可以知道,他每天要抽3包顶级烟,三四年下来,仅说烟钱,就有4万多元。
除了顶级烟外,路遥每天必喝咖啡,这更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也许,你现在来看,写一部小说抽掉4万多元的烟,并不过份。但是,那可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的4万多元!不论你怎么换算,都不会低于现在的400万元。
那时民工工资,每天1元;一般人的月工资,30-50元。再考虑到钱的稀缺性,更不是现在的400万可比拟。那时候,极少有人家产上万,现在家产百万烂大街。
哪怕脑补一下,今天一个写一部小说抽掉400万烟钱的作家,你说他贫困潦倒?你这莫是开玩笑吧。
再说路遥去北京领奖,在1982年借的是500元,1991年借的是5000元,他确实是需要他弟弟王天乐去筹借,王天乐求助当时延安地委书记冯文德,凑了5000元供路遥去北京领奖。
1991年,去北京领奖,需要5000元差旅费。我们知道,主办单位包食宿,能用得着5000元钱么?哪怕是今天,谁去北京领奖,食宿全包,5000元钱也够用了。可那是差不多30年前的5000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无论你是按物价还是换算成现在的工资,都不会低于50万!
如果现在哪个贫困潦倒的作家,去北京领奖三五天,需要借50万元,估计你只能三个字评价“神经病”!可路遥硬是需要那么多钱。接过他弟弟递过来的5000元钱后,骂了一句粗话:日他妈的文学。
你说他贫困潦倒?
五
路遥作为西北第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领奖回来后,他的声望和地位,如日中天。哪怕换到现在,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也马上有一堆位置供他挑选,更不用说更重视作家,更尊敬文学的30年前。
按正常人理解,路遥怎么可能穷?怎么会潦倒?
路遥靠作品,在当时的收入,绝对领先其他作家。同是陕西的作家陈忠实、贾平凹不穷困潦倒,比他们更出名,获得稿酬更多的路遥穷困潦倒了。不就是他太会花钱了么!
只不过,很多人跟着人云亦云,因为路遥上火车前一句“日他妈的文学”,就真以为那时候的纯文学不值钱,就真以为那时候的作家会很穷,就圣母心泛滥,无限放大对路遥的同情,将他供上了神龛。
之所以今天说路遥,是因为《平凡的世界》几乎在每个老师推荐的书目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孩子将时间放在了看垃圾作品上,就没时间看那些值得一读的书。
说句题外话——
陕西另一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那是真的好,在我心里,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排第一。很多人会拿《平凡的世界》去和《白鹿原》对比,这真是对后者的污辱!哪怕是另一作家贾平凹,他的《废都》,也甩什么《人生》、《平凡的世界》十八条长安街。而路遥,他的作品有着严重的时代局限性,确实配不上那么高的地位,充其量是特殊时代的产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