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浩特的落日
十七世纪初,正是后金(满清)崛起、明朝摇摇欲落、北元蒙古社会分崩离析的历史大动乱时期……
13岁的蒙古大汗
公元1368年,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之下,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不得不逃出大都(今北京)来到上都(今锡盟境内)。此时,蒙古政权虽已失去对中原的统治,但仍以“大元”为国号。因地处塞北,故称“北元”,直到公元1635年额哲献传国玉玺降金,蒙古亡。
公元1603年,也就是明万历三十一年,蒙古布延汗去世,林丹巴图尔于翌年继承汗位,为蒙古帝国的倒数第二大汗。林丹巴图尔即林丹汗,是成吉思汗之嫡系后裔、达延汗的7世孙。布延彻辰汗去世后,由于其子莽骨速早逝,故由长孙林丹巴图尔继承汗位。林丹汗即位时年方13岁,尊号为“呼图克图汗”(明人译为虎墩兔憨)。
林丹汗继位时,漠南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各自为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察哈尔部,仅被漠南诸部奉为名义上的共主。漠北的外喀尔喀不承认这位蒙古大汗为共主,而漠西卫拉特仍然与蒙古帝国为敌。另一方面,东方的女真族正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逐渐走上统一与强盛之路。因此,林丹汗早年的处境非常艰难,直到即位10年后,其威望与实力逐渐攀升。公元1612年,林丹汗率军3万入侵明朝,收效不大。公元1615年秋,他又亲率数万军队三次抄掠明边,从广宁至锦州长达数百里的战线上频繁出击,声势浩大,以至明朝方面惊呼:“虎墩兔憨为虏中名王,尤称桀骜!”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元1615年的军事行动中,林丹汗与内喀尔喀五部盟主卓里克图洪巴图鲁(明朝称为炒花)联合举兵。这说明,此时的内喀尔喀已经在林丹汗的控制之下。
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建六万户: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喀尔喀万户最初牧地在哈拉哈河流域,故以河为万户之名,由达延汗之子格列山只台吉、纳力不剌台吉统领。格哷森札札赉尔西迁漠北为外喀尔喀,纳力不剌台吉南迁为内喀尔喀。纳力不剌台吉之子虎喇哈赤的五个儿子兀把赛、速把亥、兀班、炒花、答补分别管理扎鲁特、巴林、弘吉剌等五部。因为炒花势力最大,称“炒花五大营”。
当时,林丹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汗权,用《图们汗法典》约束诸部。他的理想不仅仅是加强察哈尔部的势力,更是要恢复成吉思汗的霸业。这从他的尊号“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 、“林丹呼图克图圣武成吉思大明薛禅战无不胜无比伟大恰克剌瓦尔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转金轮法王”,可以看出一二。只是,还是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打脸。纵观林丹汗的一生,除了建都查干浩特和组织翻译《甘珠尔》而外,似乎就没有什么可以再炫耀的了!
建都查干浩特
查干浩特,即“白城”,一说即今天巴林庆州白塔古城;一说“查干浩特在阿鲁科尔沁旗境内”。无论如何,查干浩特是在赤峰市境内吧!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的基础上建国,年号天命,史称后金。后金的主攻目标本来是明朝,但为了解除征明时的后顾之忧,必须首先拉拢和征服处于后金和明朝之间的漠南蒙古。明朝为了抵御后金,也必须想方设法争取漠南蒙古,防止其倒向后金。因此,位居漠南蒙古腹心的赤峰地区,成为后金与明朝双方互相争夺和拉拢的战略要地。与此同时,林丹汗也非常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在阿巴嘎哈喇山(意即叔叔黑山)前修建都城瓦察尔图查干浩特,以此为北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接着,他又对传统的左右翼三万户的地方行政体制进行整顿,要求诸部定期到查干浩特参加大汗举行的朝会、宴饮、行围等活动,如喀喇沁的昆都伦汗、阿鲁科尔沁的车根汗,都曾如期至查干浩特觐见林丹汗。
公元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26岁的林丹汗在查干浩特会见了前来寻找支持的西藏红教派喇嘛夏尔巴(又译作沙尔巴、希喇卜)。这二人一拍即合,相互吹捧,林丹汗封夏尔巴为瓦齐尔达喇呼图克图兼国师,由黄教改信了红教。夏尔巴则称林丹汗为“命运从长生天派遣下凡的岱明成吉思车臣汗”。
此后,仅过了一个夏天,林丹汗就在今天的赤峰地区修建了以释迦牟尼为主尊的寺庙多处。同时,为了纪念其曾祖父图们札萨克图汗弘扬佛教的功德,特意修建了“大神变塔”,以安置图们汗的骨灰。为了实现母后的愿望,林丹汗又修建了“天降塔”。夏尔巴对林丹汗在查干浩特进行的政教合一政策也是极力鼓吹:“命运从长生天下凡的岱明成吉思车臣汗,君临所有腾格里和一切生灵之上。他虔诚地祭祀和礼拜了尽善尽美的佛祖、圣教和主持圣教的高贵的呼瓦拉克们,特别是释教大喇嘛们的支柱有凡人之身的曼殊师利”:“他以喇嘛和施主之间的联系作为基础,把不信教的愚昧一扫而光,使它成为一种陈迹……重新发展了僧团,把宗教的花坛培育得欣欣向荣”。
至此,林丹汗成为集政、教领袖于一身的呼图克图汗。但在当时,黄教在蒙古经过数十年的传播,已经根深蒂固,如此突然改宗,无疑加大了信奉黄教的蒙古诸部对大汗的离心力,对统一蒙古产生了不小的阻碍。
林丹汗改奉红教后,与蒙古诸部的分歧加大,后金的势力和影响却在不断地向漠南边缘渗透。从公元1614年至公元1617年,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思、孔果尔,内喀尔喀五部中的扎鲁特贝勒仲嫩、内齐,巴岳特部台吉恩格德尔等,先后与努尔哈赤建立了姻亲关系。与此同时,明朝方面也不得不放弃对蒙古诸部的经济封锁,不断派出使者来到查干浩特拉拢林丹汗。
公元1617年,即明万历四十五年、后金天命二年,在明朝每年赏给北元白银一千两的前提下,林丹汗与万历皇帝签订了联合协议,建立互市贸易。两年后的10月,即公元1619年,后金军队在取得萨尔浒战役的胜利后,乘胜攻打铁岭。明使至查干浩特求援,林丹汗命内五喀尔喀弘吉剌部首领宰赛组织联军往援。这支万余之众的援军在铁岭城外的秫田设伏,准备伺机袭击后金军队。结果,后金军队在攻破铁岭后击败宰赛联军,追至辽河大破其众,宰赛及其二子、扎鲁特贝勒巴克、色本,以及科尔沁部贝勒明安之子桑阿尔赛等多人为后金所俘。内喀尔喀五部为营救被俘人员,不得不向后金乞和并提出结盟,在同年11月份议定了以共同证明为主旨的誓词。12月23日,内喀尔喀五部与后金代表在一个叫“噶克察漠干塞忒勒黑”的地方正式会盟,以“刑白马、乌牛、置设酒一碗、肉一碗、土一碗、血一碗、骨一碗,对天地宣誓后焚烧誓书”的仪式结成了军事联盟。
此次会盟之前,林丹汗也派使者杭噶尔拜虎持书至后金。在递给后金的书信中,林丹汗自称为“四十万蒙古之主”,蔑称努尔哈赤为“水滨三万诸申(女真)之主”。努尔哈赤读完这封信后大怒,当即扣留了杭噶尔拜虎。公元1620年正月,努尔哈赤也遣使持书至查干浩特,讥讽林丹汗骄悖无礼,斥责其“唯利是嗜”。林丹汗也大为恼火,同样扣留了后金使者硕色乌巴什。
公元1621年3月,明熹宗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后金军攻克明朝重镇沈阳。这时,内五喀尔喀执政贝勒卓札克图倒戈,乘后金转攻辽阳之机,率军攻掠被后金军占领的沈阳城,但被守城后金军队击败,30人被俘,24人被杀。此后,林丹汗多次率军增援明军,对阻止后金攻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内喀尔喀五部的瓦解
公元1623年,努尔哈赤为破坏蒙古、明的军事联合,与内喀尔喀五部重新会盟盟誓。努尔哈赤要求内喀尔喀五部将联盟的军事目标扩大到察哈尔,这也就是说让内喀尔喀五部与林丹汗彻底划清界限,投降后金,与以前的“噶克察漠干塞忒黑会盟”的规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内喀尔喀五部诸执政贝勒再次被迫参与盟誓,只有扎鲁特右翼首领昂安不从。后金遂以“截杀使者”为借口,兴师问罪,“杀昂安父子并从者一处”,此事引起内喀尔喀五部首领炒花的极大愤慨。他虽然参与了会盟,但此时决定摆脱后金的军事威胁,率领巴林、弘吉剌、乌济叶特、扎鲁特等部移驻西拉沐沦河流域,并差人要求林丹汗助兵报仇。但是,由于林丹汗的攻势无力,再加上外围诸部的摇摆不定,不久即为努尔哈赤的软硬兼施的政策所瓦解。
公元1624年2月,后金与科尔沁部结盟,科尔沁部长奥马亲自结努尔哈赤写信,一面表示“嫩江水滨科尔沁台吉等,闻谕皆钦服……共定大业,唯帝(努尔哈赤)命无敢败约”的忠诚态度,一面担心由此而招致察哈尔及喀尔喀的攻击,因此请求后金要及时给以援助。
公元1625年11月,林丹汗亲率察哈尔及喀尔喀兵,至科尔沁部长奥巴驻地问罪,围攻其格勒珠尔根城数日。但最终,因城坚不克,后金以精骑五千解围,林丹汗不得不退兵还朝。
公元1626年4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兵分八路,进攻内喀尔喀五部之一的巴林部,取巴林环屯七寨,贝勒囊努克被杀,进而至西拉沐沦河,掠取巴林畜产,巴林贝勒古尔布什所属塔布囊拉班率百人投降。与此同时,努尔哈赤以侄女下嫁科尔沁贝勒奥巴,并赐以土谢图汗称号。至此,蒙古科尔沁部与后金的关系得到了巩固与加强。
这一年的8月,努尔哈赤去世,四子皇太极继位,是为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兵锋直指林丹汗,首当其冲的仍然是内喀尔喀五部。同年10月,皇太极命大贝勒代善率兵征讨扎鲁特部,以扎鲁特劫夺后金遣往科尔沁使臣为借口兴师问罪,“获其贝勒巴克及其二子并拉什希布等十四人,斩其贝勒鄂尔齐图,尽俘所属人户”。后金还派出别将楞额哩率兵六百至巴林部,“驱哨焚原,以张声势,使与扎鲁特不得相顾”,掠获巴林人口270名,驼30峰,马牛千余头,羊两千余只。
当后金进攻扎鲁特和巴林时,林丹汗对内喀尔喀的摇摆不定仍耿耿于怀,不但不派兵救援,反而乘机兴兵掠夺,采取“服从者收之,拒抵者被杀”的强硬手段,对扎鲁特和巴林两部进行兼并。在这种内外夹击之下,扎鲁特部和巴林部走投无路,只好选择新的栖身之处,于1627年正月皆投奔了科尔沁部。至此,内喀尔喀土崩瓦解。
查干浩特的落日
公元1633年,林丹汗五次攻掠明边,1634年更是连续在三、四、五月出兵,闰八月甚至和洪承畴交手。他在青海时,与漠北外喀尔喀的绰克图台吉(却图汗)、西藏的藏巴汗、康区的白利土司月顿多吉结盟。因为他们都不信仰黄教,所以被称为“反黄教联盟”。 林丹汗试图利用这个联盟东山再起。可是天不假年,就在1634年夏秋之际,林丹汗因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
林丹汗病故后,林丹汗的遗孀们及他的儿子额哲率领余部自青海大草滩返回河套地区,漠北外喀尔喀的车臣汗硕垒致函额哲,希望他移帐漠北。公元1635年2月,皇太极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1万,第三次远征察哈尔。三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大福晋囊囊(娜木钟),得知额哲所在地。4月20日,后金兵渡过黄河;4月28日,后金兵趁着大雾包围了额哲营帐,并派苏泰之弟南楚劝降。于是苏泰、额哲母子奉传国玉玺出降,蒙古帝国正式宣告灭亡,漠南蒙古也全部收归后金版图。皇太极得此传国玺,又被以额哲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个封建主尊奉为“博格达彻辰汗”,乃于翌年建立大清帝国。
后来,清朝统治者将察哈尔部安置于义州,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封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给他。康熙年间,林丹汗的孙子布尔尼举兵反清,旋即失败,后嗣断绝。至此,在查干浩特升起的那点星光,转眼便彻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