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上京遗址

我就赌你不敢点赤峰记忆!

日前,新华社刊发的一则新闻消息,让辽上京遗址再一次成为人们的热门“谈资”……

金簇一箭

新华社于8月10日刊发的这则新闻消息名为《辽上京遗址揭示中国古都发展史“新范式”》,内容如下 :经过七年的考古发掘后,契丹辽帝国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都城——辽上京遗址揭开了神秘面纱。考古学家首次发现并确认了北侧皇城内“宫城”的准确位置和规模,发现了佛寺、宫殿、城墙、城门、护城壕和街道路网等众多遗存,并“解剖”了其约300年、历经辽金两代的变化轨迹。

有资料显示,西周时期,辽上京为东胡故地。周成王时,东胡的祖先曾派人到周都洛阳。战国时期,燕昭王北却东胡千余里,在东胡退出的地方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和辽东等五郡,上京地区属辽东郡。秦汉两晋时期,辽上京故地属乌桓、鲜卑活动的区域。乌桓也称“乌丸”,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的分支。辽上京故地本为乌桓的发祥地,后乌桓南迁,上京故地逐渐被鲜卑人占有。汉建武三十年,即公元54年,鲜卑头领仇贲、满头到洛阳朝贺,要求归附东汉。东汉王朝封仇贲为王,满头为侯。汉献帝建安年间(公元196年-公元219年)鲜卑首领曾向朝廷“上贡献”。

南北朝时期,辽上京故地为宇文鲜卑之地。宇文部后被“慕容燕破之”,分裂为三:“曰宇文(残部)、曰库莫奚、曰契丹”。唐时,辽上京故地属库莫奚,后归契丹所有。

当年,辽上京所在地本称西楼。耶律阿保机“取天梯、蒙国、别鲁三山之势,于苇甸射金簇箭以识之,谓之龙眉宫”,又在箭头落下的地方建明王楼。于是,龙眉宫就成了契丹族的政治中心之一。后来,阿保机的弟弟耶律剌葛等人趁阿保机领兵在外,后方空虚之机兴兵作乱。留守在后方的阿保机妻子述律平临不惧,指挥得当,以少数兵力挡住了叛军进攻的势头,保住了契丹人的最高权力象征旗鼓。述律平一边派人给阿保机送信,一边派人潜入叛军内部散布消息说:“阿保机已领兵返回。”叛军遂无心作战。当阿保机真的回援,叛军纷纷溃逃。在溃逃中,耶律剌葛让人焚烧了明王楼。913年,阿保机又在明王楼的基础上建开皇殿。公元918年,又以开皇殿为基础建皇都。

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后,改皇都为上京。

如今,辽上京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在元代脱脱所著《辽史·地理志》有这样的描述:“城高二丈,不设敌楼,幅员二十七里。门,东曰迎春,曰雁儿;南曰顺阳,曰南福;西曰金凤,曰西雁儿。其北谓之皇城,高三丈,有楼橹。门,东曰安东,南曰大顺,西曰乾德,北曰拱辰。中有大内。内南门曰承天,有楼阁;东门曰东华,西曰西华。此通内出入之所。正南街东,留守司衙,次盐铁司,次南门,龙寺街。南曰临潢府,其侧临潢县。县西南崇孝寺,承天皇后建。寺西长泰县,又西天长观。西南国子监,监北孔子庙,庙东节义寺。又西北安国寺,太宗所建。寺东齐天皇后故宅,宅东有元妃宅,即法天皇后所建也。其南贝圣尼寺、绫锦院、内省司、曲院,赡国、省司二仓,皆在大内西南,八作司与天雄寺对。南城谓之汉城,南当横街,各有楼对峙,下列井肆。东门之北潞县,又东南兴仁县。南门之东回鹘营,回鹘商贩留居上京,置营居之。西南同文驿,诸国信使居之。驿西南临潢驿,以待夏国使。驿西福先寺。寺西宣化县,西南定霸县,县西保和县。西门之北易俗县,县东迁辽县。”

《辽史》称辽上京为“负山抱海”,所谓“负山”是指其周围有天梯、蒙国、别鲁等大山,至于抱海嘛,有些夸张了,当为“抱河”,有乌力吉沐沦和沙里河从其南北两面流过。在距辽上京西约四公里处,还有一座望京山。当年,望京山应当是辽上京的一座天然屏障。

辽太祖阿保机以一箭金簇,在我国北方草原上建立了第一座皇都,同时也奠定了长达二百余年的大辽契丹基业。对此,《辽史》中这样赞道:“金簇一箭,二百年之基,壮矣!”

默记筑都

契丹开国皇帝阿保机是契丹迭剌部首领涅里的第八代孙,年轻时当过迭剌部首领的扈从官。据说,阿保机的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武功高超,能拉动三百斤的强弓,射穿一寸厚的铁板。有一次,他带领几个兵丁过西拉沐沦河,突然出现一条大鱼,张着大嘴就扑了过来,兵丁们吓得四散而逃,只有阿保机从容不迫地拈弓搭箭,箭从大鱼上腭入,从后脑出,鲜血染红了河水。

上面的这个故事是不是有些耳熟,听起来有点儿像“刘邦斩白蛇”。据史料记载,阿保机的确非常崇拜汉高祖刘邦,因此自取汉名为“刘亿”,并规定皇族皆姓刘。甚至有一种说法,“耶律”就是契丹语对“刘”的音译。他还推崇汉相萧何,规定后族皆姓萧。

由于阿保机战功卓著,谋略过人,被推举为部落长。他励精图治,统一了契丹各部,终于在公元907年建立了契丹国。有一次,他问大臣们:“我受命于天,当敬奉神灵,应当以谁为先?”众臣皆以“佛”对。阿保机不以为然,说:“可惜‘佛’不是中国教。”当太子耶律倍提出孔子是大圣人,当首先敬奉时,阿保机深表赞同。当即下诏在皇都建孔庙,并由耶律倍负责春秋两祭,把孔子的文化思想奉为国教。

公元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任命礼部尚书康默记为版筑使,营建皇都。康默记等人对这一工作非常的用心,“咸相劝趋”,“百日而讫事”,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康默记,汉族,原名康照,蓟州(今天津蓟县)人,曾任蓟州衙校等职。耶律保机占领蓟州时,康默记即投奔其帐下。阿保机爱其才华,委以重任。凡涉及契丹与汉族、中原关系的大事,均由康氏处理。后来,阿保机还让康默记掌管契丹的刑狱之事。由于当时契丹的法律还不健全,康默记依据中原法律,推析律意,量刑判罚,轻重适宜,令人心悦诚服。不久,升任为礼部尚书。

神册三年二月,即公元918年,契丹营建皇都,阿保机任命默记为版筑使,主持营建工程,韩延徽、贾去疑为副使。同年五月,康默记又奉命主持修建孔子庙、寺院和道观等。神册五年,即公元920年,康默记出任皇都夷离堇。同年随阿保机出师居庸关,进攻中原,大获全胜。天赞四年,即公元925年十二月,阿保机亲征渤海,皇后述律平、皇太子耶律倍、大元帅尧骨皆从,康默记又随军从征。在攻打扶余城时,他作战勇敢,率先领兵登上东城门,攻进城去。

天赞五年三月,康默记受命同左仆射韩延徽攻打长岭府,八月攻陷,而后又多次受命于平息叛乱,立下了不少战功。阿保机在征战渤海还都途中病逝,康默记又奉命营建太祖陵墓。次年,陵墓完工,康默记病死。

康默记有一个孙儿叫康延寿,少年有大志,曾对亲人说:“大丈夫为将,当效节边陲,马革裹尸。”有一次,宋军进攻南京(今天北京),列队未毕,康延寿便单人匹马冲了过去,宋军大败。以此功,康延寿被授为保大军节度使。

太后断腕

老羶裹骨木叶山,飞楼突起穹庐间。

云是阏支好风节,快斧斫断红丝腕。

红丝腕,为谁断?群酋什什圹中满。

赵家侍儿言太迫,阏支面赤情頟頟。

岂如南朝司户妻,断臂旌门大字题。

东舟小儿食虎气,引得南兵石桥至。

抹搭河边牝豕啼,孽风吹楼作平地。

这首诗为元代杨维桢所作,名为《断腕楼》。

在辽上京遗址西南部有一高台,现在已是荒草凄凄萋萋,残砖断瓦,但在一千多年前,这里可是一处奢华的所在——日月宫。从现存的遗迹可以断定,日月宫由南、北、中三座大庭院组成,从东向西排列。其中,中院的规模较大,东西长190米,南北宽88米,居中有一大殿台基,东西长34米,南北宽36米,残高两米,周围有廊庑建筑台基。北院现存三座圆形台基,大者居中,直径45米,小者直径约10米,作为左右陪衬。周围还有十多处小型建筑遗址环抱,这就是日月四时堂的遗址。南院东西长184米,南北宽80米。院内有一建筑台基,东西长82米,南北宽18米,应为附属建筑部分。

可是,如此重要的建筑为什么会放在皇城的一角呢?而不是像中原那样放在中心或其他重要的位置呢?原因是契丹人尚东,以东为大。他们的建筑也多为坐西向东,而建皇都之初,也是依坐西向东方位。在中院大殿前的广场上,早年曾有两座石龟,现已无存。据考证,那两座石龟应是辽太宗所立日月碑的碑座。《辽史》记载,日月宫内曾立日月碑,以示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的功劳可比日月。日月宫,体现了契丹民族崇尚日月的传统。如果按照汉族的习俗,这座宫殿似乎也在赞颂着阿保机和述律平的爱情,琴瑟和鸣。

公元926年9月6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病逝,述律平掌权,执意废掉太子耶律倍,改立二儿子耶律德光为帝。事实上,述律平如此考虑,也不全是因为偏爱。她认为耶律倍自幼不爱武只爱文,是无法成为契丹初创之君的,而老三李胡又不成器,故既好武又善谋的老二德光才是能够让契丹再创辉煌的最佳人选。

但是,述律平废长立次的作法受到了朝中大臣的广泛反对,最早提出异议的是太祖时的功臣耶律迭里。述律平以与皇太子同党罪,把迭里斩首。接着,述律平又频频地挥起屠刀,显示出其血腥野蛮的一面,大肆杀掉反对派。当述律平认为反对派已经被处理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便让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各骑一匹马立于她的左右,然后问群臣:“我要立两个儿子中的一个为帝,可又拿不定主意,你们看谁行就站到谁的马前吧。”群臣都知趣地站到了德光的马前。耶律倍见大势已去,只好下马在二弟的面前伏俯首称臣。德光成为大辽契丹的第二任皇帝,即太宗。

两天后,述律平带领众文武来到丈夫耶律阿保机的灵前,进行了一场大型祭祀活动。其间,述律平突然号啕大哭,问身边的几个老臣:

“先帝在时,待你们可好?”

“恩重如山!”

群臣抢着回答。

“先帝今已故去,你们可思念他?”

“万分思念!”

此话刚一出口,述律平阴冷地笑了,说道::“那好,我就成全了你们吧,你们也去见先帝吧。”说完,事先埋伏好的兵丁把在场凡曾反对立德光为帝的官员全部抓了起来,拉到太祖灵前杀掉。其中,有一个老臣知道上当了,大骂不止,也被乱箭射死了。

“赵思温。”

述律平又对一个汉族老臣叫道。

“臣在!”

“你害怕了吗?”

“害怕?”赵思温冷笑道:“攻打扶余城时,流矢中目,臣自己拔下箭头,继续冲杀,臣什么时候怕过死呀。”

“那么,你不想先帝吗?”

“想啊。”

“那么,我成全你。”

“慢!去见先帝之前,臣有几句话,太后可敢听听吗?”

“讲!”

“要说恩,先帝给太后的恩最深;要说亲,太后同先帝最亲。因此,思念先帝最切者也应是太后。太后为什么不去见先帝呢?今天太后若去,臣即随之。”

此言一出,述律平无言以对,脸色铁青。但很快,她就从容答道:“我何尝不愿意去见先帝呢?但子女弱小,不放心啊。”说着,抽出佩刀,向右腕挥去,右腕血溅落地,“就让它去给先帝陪葬吧。”

此后,朝野上下都称述律平为“断腕太后”,并在上京节义寺建断腕楼,以彰其节。根据辽上京遗址判断,节义寺在皇城正南街西,但断腕楼遗址至今无法确定。

赵思温,字子美,力大过人,武功高强,才学过人。在随耶律阿保机攻打余城时,身上多处受伤仍不停止战斗,直到把城攻下为止,因此阿保机曾为他调药。述律平断腕后,并没有处死赵思温。传说,会同二年,即公元939年,有一颗星坠落在赵思温在上京的家中,赵思温于当天安静地死去。

历史背影

在新华社刊发的这篇新闻消息中,还转述了很多专家对辽上京遗址的高度评价:“作为中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辽上京体现出既效法中土都城形态,又结合游牧民族传统的规划思想。”辽上京考古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说,这一范式对其后的金、元、清诸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比如,辽上京分为北边的皇城和南边的汉城,双城并列,呈“日”字形。但考古证据却清楚地证实整个城市是“坐西朝东”:只有东城门有帝王通过的“一门三道”;主要宫殿群的大门也朝东开;东门大街明显宽于其它他道路……“在历代汉族都城的规划营建中,没有像辽上京这样有明确的东西向轴线,”董新林说,这种将宫城、皇城环套布局和东向轴线相结合的范式,“应是契丹民族的创造”。

另一方面,面积达770×740米的宫城位于辽上京皇城正中,开放式的街巷等特征,与北宋都城开封、元大都等都城的格局相一致。有趣的是,辽上京皇城西部的最高处是一处佛寺遗址,文献记载还有孔庙和道观。“毫无疑问,辽上京多民族共居,多种宗教并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说,它是五京制的契丹与汉文化传统融合的实物见证。

但无论如何,辽上京早已成为一段远去的历史背影,任凭世人的指点吧!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