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购买决策中不容忽视的 key point

我们总是被形形色色的微信广告推送青睐:有顶级汽车和化妆品品牌,很多人会窃喜被大牌定为潜在客户;有健身软件和蛋白粉,健身达人正中下怀;有婴儿奶粉和早教课,单身狗们不知道是何种心情。这些受众对象,都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后,貌似“周密精准”被推送到客户端。

然而,这些商品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关于大数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我们的个人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被收录在这样的数据库中,计算分析后,得出我们的喜好和偏向,从而对症下药。那么,足够精准吗?

在马丁 林斯特龙(Martin Linstrom)在所著的畅销书痛点(Small data,我更想翻译成小数据)的序言部分指出,“大数据是数据,而数据重分析,轻情感”。没错,这本书就是针对于那些大数据所忽视的小数据,通过建立与人直接的接触,挖掘人们的真实需求,从而创造一个又一个非常棒的营销方案。

我有一个好朋友,当年结婚接近裸婚,因此钻戒购买环节也省去了,当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可事后,出乎自己以外的心里别扭。思来想去,还是补买,立刻觉得整个人都好了。关于钻戒,虽然在购买的时候,商家提供证书,鼓吹具有保值效果,可并没有人把它作为收藏品,但又不能没有。因为那是身份转变时刻的纪念

(图片来自于网络)

正如书中提及的卓壁思(比如我们熟知的潘多拉珠子),每一个珠子,代表不同的情感内涵和一定的分量。所以,不要再不理解那些花几百块钱买一个珠子的人了,因为那是向这个世界展示其充满趣味和创意的宣言,是一个个情感寄托的载体,更是粉丝们交流的独特语言。

早在五年前,我就给爱车取了名字,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于是我信赖他,信念上让我相信他会全力以赴的保证我的安全。当我们得到某一个物品,有时注入的情感依赖甚至超过其使用目的。比如宝马的迷你库柏(MiniCooper)这个卖萌行家,从4S店做保养后,方向盘上甚至会写着:我想念你。于是作者马丁发现,高科技吸尘器Romba销量下滑的真正原因,竟然是丢失了感情特征和人性特征。尽管高科技让其消除噪音,但人们还是更加怀念那个撞到墙时发出的“啊哦”,以及倒退时“嘟一嘟”的傻白甜形象。因为,把屋里最难收拾的角落收拾干净,也许是它最不起眼的一个功能。

(图片来自于网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了解某一地区的消费观念,就得深入了解人们的生活甚至成长经历。于是作者深入各个国家,走访不同的家庭,像福尔摩斯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试图找出些端倪。于是他发现:

哥伦比亚从不谈论天气,也没有电视气象学家;

在美国乘电梯,如果不打招呼,会被认为行为冷漠、扫兴、甚至不怀好意;

在欧洲,电梯乘客几乎从不对别人点头示意,这样不会被人认为是粗鲁或不合群,你的沉默只是对别人隐私的尊重;

沙特阿拉伯对水的渴望。。。

(图片来自于网络)

于是他从俄罗斯冰箱贴单纯的感情力量,小时候未得到的玩具,磨损的秋千,房间里缺失的镜子,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细小发现中,找到相关点,从而建立了一个名为“妈妈的店”的大型网站——妈妈的情感得到交流,为妈妈们创造共同的经历,曾被俄罗斯妈妈评为“最吸引人的网站”;他从印度婆媳之间的分工和矛盾,通过改变谷物的包装盒,让其成为婆媳的共同选择;通过研究女孩们的社交和自拍习惯,带领塔丽唯尔克服时尚危机。

书中一个个让人拍案叫绝的营销策略,归根到底,就是找到未被满足的欲望和梦想。在物质不再匮乏的时代,竞争产品和可替代性呼之欲出,人们追求的真的是产品本身吗?还是其背后深层次的情感诉求?看过此书,相信会有答案。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