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维之《酌酒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
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
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
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
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
按剑:以手抚剑把,指发怒时准备拔剑准备争斗的一种动作。
先达:先显达之人。
弹冠:弹去帽上的灰尘,准备出来做官。
草色、花枝:喻朝中小人。
浮云:喻世事犹如天上的浮云,不值得关心。
解读:
王维年少年志,却又历经宦海浮沉,安史乱后,因自己被迫出任伪职,结果让他备受政治排挤,参透其中人生百味、世情冷暖,从而过着一种半官半隐、参禅礼佛的生活,这首诗就是诗人疲惫内心的写照。
起句“酌酒与君”四字点题,两个“君”字连用,与其理解成是诗人“酌酒”宽慰裴迪,不如说成诗人借与裴迪共饮以求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概括了诗人内心的愤懑、哀伤的缘由,原来诗人感慨的世事无情。颔联直接翻译成白话可理解为——“白首相知的故交,尚有反目成仇、怒而相斗之时;豪门之家那些已经发迹的人,却嘲笑后来受援引准备入仕之人”。人世炎凉,读来令人怵目惊心,金圣叹曾点评两句是“自是千古至今绝妙地狱变相”,可见诗人对现实的绝望,至此,诗人又将做何排遣?
颈联写“酌酒”时举目所见之景。关于这一联历来有两种理解,一是突出了春之神韵,写出花枝气象,以形态、色彩、光影、动静的描绘,展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草色变绿要经过细雨湿润,花枝初长成之时却遇到春寒风冷,意为“小人冒宠,君子颠危耳”。通观全诗基调,后者说法似有过度解读之嫌,联系下文,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在诗人笔下,与炎凉人世相比,户外自然有情,大自然一片清新明朗,足让人可得清心静观之趣。
尾联诗人表明心迹,恍然顿悟。诗人对无常之人世表现了不屑一顾的鄙视,“高卧且加餐”则是他选择归隐自然,以虚静远离世事纷扰之举。清人黄培芳评点此诗“炉火纯青妙极矣,此又七律中高一着者也。极纾徐淡与之致,立论故不见其轻薄”。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时,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郞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郞中。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后,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心迹。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司六等定罪,王维以此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二年(758),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次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王维信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故人称“高人”“诗佛”。《全唐诗》存诗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