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梵志之《吾富有钱时》
吾富有钱时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注:
经求:经营做生意,做买卖。
貌哨:唐时的俗语,指脸色难看。
七贫:佛教说人处于贫穷已极的状态。
七富:人处在极富的状态。
解读:
从这首诗的语言看,王梵志实在是唐代一位有名的白话诗人,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没有艰深的语言,但就是在这种平白如话的文字中,他对世道人情的洞达是极其深刻的,也是极具批判力量的,也因此,他的诗受当时的人们的推崇。
这首诗通篇运用赋法铺陈,前十句主要写自己富贵有钱时,家人对他的巴结讨好。诗人用了三个场景来作为印证:一回家,想要脱衣裳,不便很快有人过来帮忙,而且还会在短时间内帮着把衣服叠放整齐;出门做生意,家人都会把我送出家门,一直到大路旁还依依不舍,反复关照,关怀备至;若是回来时,荷包满满,带回了大量的钱财,更是无不满面堆笑。
在接下来的第九句和第十句,诗人连用两个比喻来形容家人,如白鸽一样始终围绕我转,形影不离,又好似鹦鹉似的在我耳边说上一大堆奉承话。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白鸽在中国民间往往被视为嫌贫爱富的鸟,而鹦鹉则被看成是多嘴饶舌、阿谀奉承的鸟。亲人如白鸽、鹦鹉的丑行,皆因一个“钱”字作怪。
接下来的六句,诗意陡转,尽显其无比的愤慨。当我意外地遇到了暂时的贫困后,马上就能体味到人世间的无情、冷酷。所谓“貌哨”,即脸难看、眼神鄙夷。却不知,每个人都有“七贫”,当然也有“七富”,作者之意是用激愤之语告诉世人,每个人的富和贫都是暂时的,警告某些势利小人,不要只顾钱财,否则来世会得到报应。
这首诗让人想到了历史上苏秦的事例。苏秦在未发达之前,非常失意潦倒,“形容枯槁,面目黧黑”,大有愧色。当他回到家中之时,遭到了家人的冷落和鄙视,妻子只管织布不下机,嫂子不肯为他做饭,父母不说安慰的话,真可谓“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这大大刺激了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后得到赵王重用,派他去楚国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得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苏秦的嫂子一句“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道出了世态人情。苏秦不由感叹,“嗟呼!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苏秦的感叹又何不是王梵志的感叹呢?
此诗不以细腻情感刻画见称,不以文辞华美出彩,只是选取极为平常,但却不乏典型的题材和生活场景,用极具生活气息和口语化的诗句道来,将诗人的主观情感与态度寓于客观的描写之中,批判了世风日下,人情寡淡的现实,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王梵志,生卒年不详,河南浚县人。一说生于隋代,为黎阳人王德祖收养。据考证他生活时代大致在初唐数十年间,创作活动主要在初唐。从其诗中可知,其家境初时殷实,幼时爱读读书,成年后家道败落,晚年境况萧条。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皈信佛教,享年可能达七、八十岁。其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对世态人情颇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偶有涉及。诗风平易浅显,常寓生活哲理于琐事常谈之中,其诗在民间流传甚广,在诗坛上有不小影响,寒山、拾得、庞蕴等人所作诗偶,多受其影响。《全唐诗》未收其诗,但据今人张锡厚搜集整理的《王梵志诗校辑》中所考证,王梵志一生创作诗歌近四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