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黃帝內經》自在與長壽

明末 童垲 《松鹤延年图》绢本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這是黃帝提出的有關生命的問題。他說,我聽說上古的時候,那些有修養的人,中國稱他們為真人,也就是神仙得道的人。以這個名稱看來,我們沒有得道的都是假人。

他說古代的神仙真人,本領大的,“提挈天地”,把整個的天地把握在手裡。“把握陰陽,呼吸精氣”,呼吸天地整個的精氣。“獨立守神”,他的念頭永遠是專一的,思想專一,超然而獨立。守神,把握自己生命最初的功能——神。我們普通說的靈魂是不足以代表神的。靈魂是神的陰暗面,看不見的,是反面的代表;神是真正代表生命陽明之氣的。“肌肉若一”,所以它不會衰老。

因此,他說古人做這個工夫,這個修養,“壽敝天地”,這個敝字,等於比較的比,意思是壽命可比天地。“無有終時”,沒有終止。換句話說,天地毀壞了,他的生命才結束。天地是不會壞的,所以他永遠常存。“此其道生”,因此道家叫這個是道,是宇宙的功能。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遠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中古之時”,這個不是現代歷史學的中古了。黃帝距離我們四千多年,他講的上古、中古,距離我們已有很多萬年。“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比真人次一等的,“淳德全道”,道德非常高明。“和于陰陽,調於四時”,他的行為一切,跟天地陰陽、春夏秋冬配合。這個問題很大。孔子在《易經》上也講到這個事,天地陰陽配合調於四時。“去世離俗”,出家人離開世俗,“積精全神”,專門去修持。“遊行天地之間”,修成功了以後有神通,隨便在整個太空裡頭活動,不要買飛機票,不要坐太空船。“視聽八遠之外”,沒有空間、時間的限制,他有天眼通、天耳通,可以看到、聽到一切,這種人叫至人。“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這是由修道練身體來的,“亦歸於真人”,也算是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于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這是黃帝提出來的問題。其次,就是儒家所講的聖人,“處天地之和”,不修道,不做工夫,生活于自然之間。“從八風之理”,不過注意冷暖氣候的調整,注意衛生及個人身體的環境保養。“適嗜欲於世俗之間”,一樣地喝酒吃飯吃肉,還有嗜好;換句話說,一樣地抽煙喝酒吧!(眾笑)但是有個條件,心理上沒有仇恨人,沒有發脾氣,沒有惱怒,絕對沒有嗔恨的心理;在佛學裡講就是有慈悲心,有愛人的心。“行不欲離于世被服章”,所以呢,也不出家,同普通人一樣穿衣吃飯。“舉不欲觀於俗”,但是他的行為略有不同,不像普通社會一般人,拼命去賺錢,拼命去做官,他都避開了。“外不勞形於事”,儘量做到生活恬淡、清靜。“內無思想之患”,不但沒有仇恨怨尤的心理,他的思想是非常寧靜專一的。“以恬愉為務”,每天都是快樂的,人生是樂觀的。

      講到樂觀的人生,那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常常講,不曉得怎麼搞的,我們黃種人有個特點,尤其中國人,都有一種討債面孔的樣子,態度也都很難看。我在美國的時候,有一個美國的朋友問我,南老師,你們中國人會不會笑啊?他問這個話的意思我懂了。我說對不起,中國人當然會笑!我們中國人看起來,好像是一種仇恨的面孔,原因是我們的教育跟你們不同。在美國,路上看到人都“哈囉”,說句你好啊,不管認識不認識,臉上肌肉拉一拉(眾笑),這個是美國的教育。

我說我們中國的教育不同,小孩子路上看到人,如果喊一聲喂!爸爸說:“死相,人都不認識,叫個什麼!”(眾大笑)我就告訴他,我們中國黃種人是這樣教育出來的。的確如此,我們中國人見人都沒有笑容,沒有“恬愉”之顏,不是樂觀的表情。尤其是在銀行裡,現在銀行好一些,過去銀行櫃檯的小姐,郵局賣郵票的小姐,你給她錢,她那個臉拉下來不曉得多長,很討厭。

     這裡提到恬愉,學佛有四個字,叫慈、悲、喜、舍。這個喜很難,但是人只要一笑,整個臉上肌肉拉開,腦神經馬上松了。所以學笑很有道理,大家都需要。“以自得為功”,自由自在地生活。“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有這樣的修養,身體不會衰老,精神不會散失,病不醫也自然好了。也不要怕睡不著,睡不著也不管了,一切恬愉樂觀就好了。這樣呢,他說也可以活一百歲。

     《黃帝內經》這一整篇,都在講人生的修養,哲學的修養,這一段是最高的人生哲學。所以說,人生的價值觀,人生的修養,都在這個醫學裡頭。我們普通把它當醫學看,其實一切都通通包含在內了。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