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位企业家叹息:今年不拓展业务只收账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那些不接触企业的人们看到冰山一角,而不是只看到短视频上那些光怪陆离的信息。
因此,本文不代表经济全貌,不代表没有相反的情况,仅仅是提供部分信息而已。
王总的这家企业在一家县级市,在当地的某行业属于龙头企业,是一般纳税人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公司一直不太大,多的时候50多人,少的时候也就是现在,大概几个人,实行项目制。有项目的时候,就去找下游的供应商,没项目的时候就休息。
王总在市中心的较好地段买了几百平方米的办公室,我们的对话就在王总的私人办公室展开。
王总的话题分三个层次:税太重,应该大力保护知识产权,转型。
关于税太重的话题,王总说别的行业我不知道,反正我这个行业现在的税负比以前高。他每年都要花一部分精力到合理合法避税方面,头很大,而且有的费用没法报,或者只能按很小的比例报。
税太重的后果就是他不想养这么多人,因为成本太高,于是缓慢温和裁员,几年下来,从50多人裁到只剩几个人。
不做企业的人对所谓企业税负没感觉,但是老板们一直感觉喘不过气来,最后受害的还是普通人,要承担裁员的后果。
关于知识产权,王总讲了两个雷同的故事:他去申请A专利,结果,后来被告知,类似专利已经被某互联网巨头申请了。他去仔细看了那个被互联网巨头申请的专利,大致思路与自己相同,数据方面更详细。他哑口无言,而且递交的时间几乎是同一时间。
过了一段时间,他去申请B专利,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候,他又被告知类似专利被外省一家企业申请。
王总当然能猜到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但是,他没有证据。所以,他痛心疾首地说:“国家真的应该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因为流氓实在太多了”。
他现在在积极布局海外专利,他的感觉是海外专利申请更严格更专业。
转型是个沉重的话题。
王总说自己这个行业的利润大不如前,几乎是腰斩。今年,他停止了所有的新项目,因为资金紧张,现在只做一件事——收账。无独有偶,在座的另外一位企业家也是这种策略。
我问:“本市今年的企业经营状况如何?”他说:“很多厂、公司都不行了,不仅仅是疫情的影响,所以地方政府又开始松楼市调控,不然……”他想了想,没有说下去。
王总在积极谋求转型。他多年前在市里可以很便宜地拿几块地,因为当时要拿钱去做实业,他放弃了这几块地,现在想来还是很后悔。他的副总说:“如果当时拿了这几块地,现在就什么都不用做了。”王总的意思是:这种政策导向对做实业的很不公平,如果都是这样,做实业和做慈善有什么区别?
他现在的转型需要一大笔资金,所以,他在积极募资,投资方有意向,但是推进也遇到困难。他的雄心还在,也对项目前景有规划,最后自己可能是小股东,因为有些事情,自己没有能量搞定,他很清楚当下的现实。他说:“能做成一件事,还是很有成就感,赚钱当然也很重要,我们是基层的小虾米,喝点汤就可以了”。
王总是那种很豁达很乐天的企业家,他没有什么抱怨,只是说:“没办法,我们只能去适应规则,只能去适应社会,求得生存”。
下个月,他准备继续谈融资的事情,有机会的话,还会召回旧部,毕竟大家在一起工作多年,还是很有感情。而且现在很多人都遇到了困难,他这个人心软,有些消息听了还是不忍。
我听完之后的感受是:中国的企业家很不容易,背负沉重的成本,在各种或明或暗的规则中努力穿行,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点掌声。
我更希望越来越多人知道并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秩序和力量,如果看得透彻一些,对中国企业家的敬意就会多一些。
尤其是做实业的企业家,他们那种挣扎与搏击,他们那种苍凉与无奈,他们那种豁达和坚韧,真的是让人扼腕叹息。
在这很不容易的2020年,希望大家撑住,我知道你们已经竭尽全力甚至已经泪流满面、夜不能眠,没办法,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艰难时刻。
谢谢你们,你们是值得点赞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