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16–波罗的海

上篇《炮击敖德萨》里面咱们说过,英国政府迫于公众压力,要求纳皮尔在波罗的海搞一个大行动,获得一场大胜。不过纳皮尔知道最好的策略还是封锁,他的舰员不但缺编还经验不足,但是公众的压力要求获得一场大胜,到芬兰湾里面去找找机会?5月底天气开始好转,法国舰队在帕斯瓦尔-迪赛恩(Alexandre Ferdinand Parseval-Deschenes)的率领下也来助战,纳皮尔率领舰队进入芬兰湾逼近圣彼得堡。蒸汽舰队冒出的滚滚浓烟,让圣彼得堡的居民从远处清晰可见,但是俄国人并没有派军舰出来。有喀琅施塔得要塞的拱卫圣彼得堡牢不可破,俄国人才不会傻到派自己的军舰出去以卵击石。俄国人要做的只是加强岸上防御,防住英法联军的登陆作战就是了。

西摩大使在离开俄国以前,获得情报说俄国人搞出了一种新的玩意叫做水雷。纳皮尔离开普斯茅斯的时候还有些半信半疑,俄国人真的有这种东西吗?俄国人真的有这种东西,这东西是一位叫做诺贝尔的瑞典人帮俄国人搞的。您问诺贝尔……?对,就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的那位诺贝尔的亲爹,看来诺贝尔搞爆炸物是有家传的。一个瑞典人告诉英国人说,他看见俄国人在港口的入口处往水里放了一些带着电线的铁盒子,这下纳皮尔相信了。相信是相信了,这样纳皮尔也不敢贸然攻入港口了。6月26日他侦察了喀琅施塔得,显然格雷厄姆的谨慎是有道理的。纳皮尔报告说海上进攻不可能的,俄国港口的炮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多,跟海岸炮台对打同自杀没啥两样。

还有那个斯韦堡,也是个“自杀场所”。

纳皮尔的报告送到格雷厄姆手里,海军大臣大失所望。他知道纳皮尔的话有道理,不过还是需要取得一场大胜啊。报界天天讽刺挖苦内阁,俺们鸭梨山大你们造不造?

6月21日纳皮尔手下的蒸汽护卫舰赫克拉号(Hecla)尝试着炮击了博马尔松(Bomarsund),但是没什么战果。纳皮尔说如果舰长们都拿大炮轰石墙的话,很快咱们这个舰队就废了。

赫克拉号跟博马尔松炮台对轰的时候,一发俄国人的炮弹落到了一座炮塔旁,查尔斯·卢卡斯(Charles Lucas)想都没想抓起嘶嘶作响的炮弹,就往海里扔。炮弹还没落到水面就爆炸了,卢卡斯挽救了军舰,纳皮尔向上级请求给卢卡斯授勋。克里米亚战争结束的时候英国政府设立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卢卡斯成为第一个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人。

查尔斯·卢卡斯(Charles Lucas)

格雷厄姆和他的幕僚对纳皮尔有些失去了耐心,祖国和人民盼着我们胜利的消息哪!你这光抓俄国商船显然是不够滴,祖国和人民想要大胜利,大胜利知道不?

纳皮尔这时候有些后悔出发前他的豪言壮语了,怎么办?7月2日格雷厄姆发来个好消息,1万名法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阿道夫·尼埃尔(Adolphe Niel)少将的率领下,正在赶来。有了这些法国部队,加上纳皮尔手头上的1千多英国海军陆战队,看起来可以考虑拿下一座俄国的堡垒。决定下来了,攻占拱卫阿兰岛的博马尔松。虽然这里也有重炮要塞防御,但是纳皮尔觉得可以用他的舰炮压制岸上火力,然后进行两栖登陆。

7月底,纳皮尔率领25艘军舰包围了博马尔松,就等着法国地面部队的加入了。攻守双方都明白,仅靠海军是无法攻破堡垒的,于是俄军坚壁清野,做好长期固守的准备。

8月8日英军首先登陆,在一座小山包上给3门32磅炮建立了炮兵阵地,法军随后登陆,法军的炮兵阵地也建立起来。8月13日,法军开始炮轰第一座塔楼,俄军抵挡不住,当天晚上放弃塔楼撤向主阵地。8月15日另一座塔楼也陷于英军之手。

随后联军的海陆火力转向俄军主堡垒,很快8月16日俄军就坚持不住投降了,2,000人成为俘虏。纳皮尔报告海军大臣博马尔松已经拿下。报纸欢呼胜利,英国人一片乐观,看起来圣诞节前战争就会结束。

海军部问纳皮尔下一个目标是什么?纳皮尔说阿布(Abo)和斯韦堡吧。这两个目标都有重兵把守,沙皇还紧急征召起芬兰人来参加保卫,另外还有适合浅水活动的浅水重炮舰拱卫着。纳皮尔的手下琼斯(Jones)准将拿出一个方案,计划派5,000人登陆,还是舰队从海上配合的套路,但是法国将军尼埃尔提出另一个方案。霍乱的流行造成法军减员严重,法军不想再来一次登陆作战了,想把陆军部队调到土耳其去,所以希望这次只从海上攻击。这样一来纳皮尔也没了办法,没有法国人的支持,琼斯的计划肯定行不通——英国才千把人的海军陆战队,靠军舰跟海岸炮台对打?

随着天气转冷冬天渐渐到来,海上大风开始刮起,法国人准备把他们的军舰也调往克里米亚,反正在波罗的海行动已经无法展开,拿破仑三世觉得还不如把力量全部充实到克里米亚去呢,波罗的海有英国人那儿守着就行了。

随着法国人的撤走,纳皮尔也决定撤回去,回到原来的封锁的老路子上去。

12月22日纳皮尔回到普斯茅斯,在公众的一片抱怨声中,纳皮尔退休,海军生涯就此结束。公平地讲公众对纳皮尔的抱怨有些吹毛求疵,给他的命令从来都是含混不清相互矛盾。开始纳皮尔接到的命令只是封锁波罗的海的俄国海军,并且格雷厄姆嘱咐他要小心谨慎。但是随后海军大臣迫于内阁的压力,又说纳皮尔没有大胆出击取得一场大胜,这让纳皮尔怎么办?俄国波罗的海舰队铁了心不离开港口,让军舰去跟防卫严密的海岸炮台对轰?尽管如此,他还是成功地封锁了波罗的海,吸引住3万精锐的俄国陆军,这3万人本来是可以援助帕斯克维奇的部队或者投入到克里米亚战场。他还拿下了一个俄国防备良好的港口,可以在战后用来讨价还价,而自己一艘船也没有损失。当然在公众眼里,这个博马尔松显然不如喀琅施塔得,但是领导要理解啊。领导当然理解纳皮尔的苦衷,但是领导们需要一个替罪羊,那纳皮尔只好披上羊皮了。

如果在太平洋上的失利早些传到国内,纳皮尔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些。8月29日一个6艘舰船组成的英法联合舰队,在戴维·普莱斯(David Price)准将的率领下,来到俄国太平洋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Petropaulovsk),打算炮轰后再两栖登陆加以占领。结果在行动前普赖斯准将开枪自杀,行动取消,自此在太平洋上再也没有展开军事行动。这个消息到达伦敦是几个月以后了,这时候大家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了克里米亚,这个小行动几乎完全被遗忘了。

好了,波罗的海战事就讲到这里,大家可能更关注这个时间在土耳其,在多瑙河前线发生了些什么事情,特别是那个锡利斯特拉,那个锡利斯特拉被俄军拿下了没有?俄军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呢?

下一篇咱们就回到土耳其,回到多瑙河前线,解开这个谜团。请看下篇《是战是和》。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无法征服俄罗斯?

    好奇社长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3天前 问一个问题, 拿破仑60万大军, 为何无法征服俄罗斯? 可能很多人会回答: 因为俄罗斯的严寒冬天. 那么问题又来了, 难道冬天只对法国人严寒, 对俄罗斯人就网开一面 ...

  • 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为何没有盟友?只能说自作自受!

    克里米亚战争的前奏,要从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开始,在此之前的1798年法国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埃及和叙利亚,这对于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影响是痛并快乐着,毕竟穆斯林独立运动如火如荼,令奥斯曼帝国可以 ...

  • 克里米亚战争,遭盟友背叛列强群殴,俄罗斯“人品”问题出在哪?

    在欧洲甚至世界战争史上,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都有着重要地位.本来,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这之前已经打了多次仗,到这一次是第九次俄土战争. 势均力敌变成" ...

  • 克里米亚战争 01 – 东方问题

    前些年普大帝策划克里米亚公投,把克里米亚从乌克兰肢解出去并入俄罗斯,让克里米亚这个原本生僻的名字一下子成了热门词儿.也确实克里米亚对俄国来说地位十分重要,俄国人也花了大把人力物力经营于此,俄罗斯族还占 ...

  • 克里米亚战争 02 – 英法的态度

    上篇<东方问题>里面咱们提到,俄土之间矛盾纠纷的解决,两个大国英国和法国是绕不过去,这两个国家在土耳其问题上,是怎么考虑的呢?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英帝国,国势可谓是如日中天.工业革命在英 ...

  • 克里米亚战争 03 – 法俄较劲

    上篇<英法的态度>里面咱们提到针对土耳其的"东方问题",英国和法国跟俄国都有不同的看法,法国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还打算在其中的圣地问题上做做文章.于是路易·拿破仑· ...

  • 克里米亚战争 04 – 缅希科夫的使命

    上篇<法俄较劲>里面咱们说了法国跟俄国在土耳其较上了劲儿,法国赢了一合,沙皇发誓要扳回来,那么沙皇尼古拉打算怎么做呢? 沙皇尼古拉是个意志坚定的行动派,光耍嘴皮子不是沙皇的风格.尽管知道了 ...

  • 克里米亚战争 05 – 英国人无所作为

    上篇<缅希科夫的使命>里面,咱们说到英国大使馆临时负责的罗斯上校,命令地中海舰队立即派军舰到土耳其海域,为苏丹撑腰.不过当时通往伦敦的电报线路,只铺设到贝尔格莱德,到君士坦丁堡这段还需要其 ...

  • 克里米亚战争06–陷入僵局

    上一篇<英国人迟疑不决>里面,咱们说到俄土谈判令英国人忐忑不安,这谈判桌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 回到1853年的3月16日,缅希科夫拿出内斯尔罗德给的第一个锦囊,要求土耳其人在圣地问题 ...

  • 克里米亚战争07–维也纳备忘录

    上篇<陷入僵局>里面咱们说了,几方剑拔弩张,作势谈判破裂就大打出手.沙皇入侵多瑙河口诸公国的消息,通过报纸和外交渠道在英国广泛传播,但是阿伯丁首相认为那并不表明就要打仗了.英国驻圣彼得堡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