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探讨】农村俗语“正月的猪,五月的牛”,想要说明什么样的道理呢?

农村俗语

“正月的猪,五月的牛”

想要说明什么样的道理呢?

关山听风

进入农历腊月,猪肉、牛肉、羊肉等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媒体用“猪坚强”、“羊贵妃”、“牛魔王”驾到,来形容价格的上涨。

看到猪、牛、羊到了腊月就“尊贵”起来。到了年关,又遇到了特殊的年份。俗话说“过年如过关”,别只看到现在的人吼得响,只有现在才有“猪坚强”、“羊贵妃”、“牛魔王”,过去的腊月的物价也一样,涨得让人难受。农村对过年的物价上涨,历来就有经验之谈:“有钱不买腊月货”。话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但说明,每到年关,各种与过年相关的商品,比平时要贵多了,掏起钱来心疼,可又不得不买。

农村还有一句更夸张的话:“到了年关,水都贵三分”。农村用的水哪要钱啊,到水井里,或者溪河里,你想挑多少就有多少。

说了这么多,现在言归正传。本文是要解读一下过去农村的一句俗语:“正月的猪,五月的牛”。

现在网络上一些人联想非常丰富,把这句俗语解释得非常精妙,令人脑洞大开。他们的解释,说这句俗语与人的出生命运相关。说“正月的猪”是指正月农家很少有人宰猪,猪就过上了美好的日子,逢猪年正月出生的小孩,命运将特别好。而“五月的牛”,说的是牛到五月之后,春耕生产忙碌完了,不用拉犁受累,再说五月青草疯长,牛不愁吃,因此,每逢牛年五月出生的人,命中注定有吃有穿,不受劳累。这离这句俗语的原意也太远了一点,牵强附会了,而且还加入了迷信色彩。

其实,这句俗语是农村人们的一种经验总结。旧时,农村人们认为,猪的价格在正月最贱,牛的价格在五月最贱。正月的壮猪最难卖出去,五月的耕牛无人问津。

正月的猪

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平时大量的时间用去玩耍去了,结果到考试的头天晚上,才想起还有很多的课文没有复习,明天怎么考试啊?于是,拿出课本挑灯夜战,非要把没有记住的东西都记住。母亲反复催促睡觉,见我干劲十足,就说“平时干啥去了,你这是年三十催年猪——来不及了!”

有这种经历的人,可能不止我一个,很多的人都有过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经历。

农村所说的“催年猪”,意思是说,从农历十月开始,到腊月初,给家里喂养的条猪喂好饲料,把猪养肥,让猪长膘,一般在腊月下旬,除夕之前,要杀猪过年。年三十催的猪,不仅年三十用不上,正月也用不上。

我老家大湘西习惯于用年猪熏制腊肉,家家户户如此。即便自家没有年猪可杀,也要买些猪肉,熏制腊肉。因腊月每家都储备了足够的猪肉,到了正月,农村猪肉没人买,壮猪滞销。过去,一般要到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是旧时的春节正式落幕后,市场上才有新鲜猪肉买。而一年之计在于春,开春后家家户户要养猪,仔猪特别畅销。这就是“腊月的猪”,壮猪滞销,仔猪畅销。

这是过去小农经济时代农村积累的经验。现在的农村,已经没有这种说法了,还没出正月十五,市场上就有新鲜猪肉买了,也没有看到滞销,只是价格没有腊月那么高了。而仔猪在正月的畅销程度也不如以前,现在大多是规模养殖,散户喂养越来越少。

五月的牛

农历五月,洗牛脚。这是我国水稻种植区的说法。洗牛脚,其实就是牛歇脚之意。过去农村,用牛耕地,进入农历四月底,五月初,水稻插完了,牛也该歇息了。

水稻种植区在牛进入歇息期的当日,非常有仪式感。当牛耙完最后一块水田的时候,牛的主人要将牛牵到溪河里,把牛洗得干干净净。到了傍晚,给牛喂米酒和精饲料,感谢牛在春耕生产中的辛苦,为农家立下头功。农村称这个过程为洗牛脚。

洗牛脚后的牛,要歇息三四个月,等到农历九到十月秋收后,牛又开始犁田,叫冬田,也就是把有稻蔸的稻田翻过来耙好,再把田水关好,这种一个冬天都关了水的稻田叫冬水田。

五月的牛,因刚刚歇下来,需要有人来看牛。没人看的牛,对农作物的破坏力很大。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对这一点再说清楚不过。如果这个时候把牛牵入交易市场的话,价格是最低的时段。田耕完了,暂时还用不着。

旧时,对穷苦人家来说,耕牛特别珍贵,就像是一个家庭成员一样,农村有“牛是半个家”的说法,牛在农家有着至尊的地位。但是,对于一些有钱人家来说,耕牛犁完田后,有几个月的空闲期,要请人看牛,得付工钱,成为一种累赘。有些人就偷偷把牛宰了,动起了吃牛肉的歪心思。他们觉得,反正家里有钱,吃了牛肉后可以再买牛,还省了照看牛的工钱,一举两得。

历代的封建王朝都知道耕牛的重要性,如《礼记王制》中有“诸侯无故不杀耕牛”,又如元朝农业专家在其撰写的《农书》中有“牛为农本,有功于世”。因此,从秦汉到明清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禁止民间宰杀耕牛。宰杀耕牛就是犯法。古代偷耕牛者和宰杀耕牛者,轻则有牢狱之灾,重则发配边关。但是,古代食牛肉者,大有人在,特别是一些官僚阶层和贵族人家,禁而不止,且发明了很多关于牛肉的烹制技术及美食。

农村则在严禁之列,鲜有人吃牛。比如,旧时,江浙一带的农村,就是老死的牛,也忌食用,而是放到河里让水流冲走。

我国农村食新鲜牛肉的普及,应是在民国时期,主要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民国政府对食牛肉禁锢的放松。

因受农村敬牛爱牛的影响,过去农村的农历五月为禁食新鲜牛肉月。这种禁食新鲜牛肉的方式很是特别,也有很趣味。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可能还记得农村的一种说法,说五月不能吃新鲜牛肉,原因是五月的新鲜牛肉有毒,吃了人会生疮,会得各种怪病。有了这种说法,谁还敢吃新鲜牛肉?

记得小时候,生产队的耕牛,如果是在五月老死,把新鲜牛肉分到每家每户后,没有人敢吃新鲜的,而是用火熏成牛肉干再吃。

也因为如此,直到现在,每当农历五月的时候,我到市场买菜,看到新鲜牛肉时,一种条件反射:五月的牛肉有毒,不能买。而每当这个月餐桌上摆上新鲜牛肉时,脑海那种固有的思想观念又会蹦出来:五月的牛肉有毒,吃不得。可见这种传统观念对农村人影响之深。

当然,旧时农村人说五月的牛肉有毒,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其实就是为了保护耕牛,是用来吓唬人的善意谎言。如今,农村除了一些老人依然保留这种观念之外,年轻再也没有人忌惮,该吃吃,该喝喝,一点事也没有。只是现在农村大多普及了农机耕田,在一些平原的乡村几乎见不到耕牛了,只是一些偏僻的山村,还可偶尔碰到几头。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