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下)韦力撰
《讨武曌檄》的第二个段落,则是讲述了李敬业的家史以及他举起义旗的壮举,并且认定这场正义战争“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而第三个部分则为: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傥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这段话最有名的就是该文的结尾,我对于这句耳熟能详,恰恰是“文革”期间电台里的不断播送,似乎这句口号成为了那个时代攻击对方最有力的武器。但武则天最为关注的却是另一句。
骆宾王所写的这篇檄文传到了宫里,武则天命大臣当堂宣读,《新唐书》上有这样一段话:“徐敬业乱,署宾王为府属,为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读,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看来这位武则天果真有气量,骆宾王在此文中把她痛骂一顿,用极其有气势的语句历数她的恶行,然而她在听闻后却嬉笑不止,一直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才让她有所触动,于是马上问这篇文章是谁写的,有人告诉她是骆宾王。武则天马上责怪宰相,说他们没有把这么有才华的人揽入宫中为朝廷做事。
《骆宾王集序言》,明万历十九年金继震刻本
为什么这句话对武则天最有刺激呢?因为此句所言是指先皇的坟土还没有干,也就是还没有死多久,可是先皇所立的新君又到哪里去了呢?这才点到了问题的实旨。从上文的描述,似乎武则天倒很大度,但其实没人会被别人骂得狗血喷头而还真心高兴,因为接下来武则天就不顾当年李勣所做出的贡献,派人将李勣墓削平,并且剥夺李勣及其后人的国姓,而让他们恢复姓徐。接下来,她就派大军进讨,命李孝逸率军三十万进攻扬州,而后另外派兵围堵,三个月后,徐敬业的叛乱被平息掉了,而徐敬业本人也被其部将王那相杀死,这场轰轰烈烈的义举就此结束。
那么,骆宾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历史资料对此有着不同的几种说法,《旧唐书》文苑本传中称:“文明中,与徐敬业于扬州作乱。敬业军中书檄,皆宾王之词也。敬业败,伏诛,文多散失。”这里说徐敬业失败后,骆宾王也被杀了。《资治通鉴》卷二〇三:“(十一月)乙丑,敬业至海陵界,阻风,其将王那相斩敬业、敬猷及骆宾王首来降。余党唐子奇、魏思温皆捕得,传首神都。”这段话说王那相同时杀了徐敬业和骆宾王,然后砍下他们的头,拿到洛阳献给了朝廷。郗云卿《骆宾王文集》原序:“文明中,与嗣业于广陵共谋起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此处说骆宾王看成功无望,于是潜逃了。《新唐书》文艺本传:“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这里却说骆宾王潜逃后不知所踪。张鷟《朝野佥载》卷一:“明堂主簿骆宾王《帝京篇》曰:'倏忽搏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宾王后与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而死,此其谶也。”此处说骆宾王看到战争已经不可能取胜,于是他就投河自杀了。
究竟哪种说法是历史的真情?我当然给不出正确的答案,但唐人孟棨的《本事诗》中有一段记载,谈到了骆宾王的归宿:
宋考功以事累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吟行,且为诗曰:'鹫岭郁岹峣,龙宫隐寂寥。’第二联搜奇思,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明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夕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偶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听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又续终篇曰:……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之问诘之,曰:“当徐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当时虽败,且以匡复为名,故人多护脱之。
这段话颇具故事性。当时的诗人宋之问游览灵隐寺时,吟了两句诗,却始终续不出后面的词句,此时他在寺内遇到了一位老僧人,却随口诵出了名句,这让宋极其吃惊,第二天他再去拜访这位老僧时,其已经不见踪迹,而后方知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而寺里的僧人还告诉他为什么骆宾王隐居到了这里,并且说徐敬业也没死,而是跑到衡山出家为僧了。这段故事的真伪,骆祥发在《初唐四杰研究》中有详细的探讨。骆宾王的诗集中收录有赠送给宋之问的十三首,而始终称宋为“故人”,所以他们二人应该相识,因此骆祥发的结论是:“关系若此,似不应邂逅灵隐,彼此睹面不识。”然而这段故事因为太过有名,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宋尤袤的《唐诗纪事》以及元辛文房的《唐才子传》等许多书中,都记录有这一段故事。
关于骆宾王并没有因为那场战争而死的记录,吴景旭的《历代诗话》中引用了《诗话类编》上的一段故事:
高适官两浙观察使,过杭之清风岭,即诗家东山景也,题诗云:“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阙后,高适阅稿,以月落时江水随潮退,止半江矣,思改“一”为“半”。巡至台州,事竣。复登僧房,索笔改之。僧云:“月前有一官过,称此诗佳,但'一’不如'半’,已改易而去。”适惊问:“何人?”僧曰:“义乌骆宾王也。”
这段故事也写得很传神,是骆宾王替高氏改诗,而杨柳和骆祥发所著的《骆宾王评传》中也同样考证出这个故事牵强附会。不管怎么说吧,历史的骨感总是煞风景的一件事,至少因为骆宾王的那篇《讨武曌檄》而让天下人给予了无限的同情,总是希望他不会因此而死,能够继续活在人间,以此来发挥他那超乎寻常的诗才。
关于骆宾王的结局,张鷟在《朝野佥载》卷一中讲到骆有《帝京篇》,此篇中的一句诗成为了骆宾王投水自杀的谶语,而这《帝京篇》也被后世视之为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上半段为: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他的这篇大作被后世评来,各有各的看法,比如沈德潜就对此诗不以为然:“作《帝京篇》,自应冠冕堂皇,敷陈主德。此因己之不遇而言,故始盛而以衰飒终也。首叙形势之雄,次述王侯贵戚之奢侈无度。至古来以下,慨世道变迁。'已矣哉’以下,伤一己之湮滞,此非诗之正声也。”但是同样有人不赞同沈德潜的这个评价,陈熙晋称:“窃谓不然,夫陈思王京洛之篇,每涉斗鸡走马;谢朓金陵之曲,不离绿水朱楼,未闻例效班、张,同其研铄。此诗为上吏部而作,借汉家之故事,喻身世于本朝,本在摅情,非关应制。……篇末自述邅回,毫无所请之意,露于言表。显以贾生自负,想见卓荦不可一世之概,非天下才不能作是论也。沈说非是。”到了现代,闻一多先生则对此事极其夸赞:“洋洋洒洒的宏篇巨作,为宫体诗的一个巨变。仅仅篇幅大没有什么,要紧的是背面有厚积的力量撑持着,这力量是前人谓之'气势’,其实就是感情,所以卢、骆的来到能使人麻痹了百余年的心灵复活。有感情,所以卢、骆的作品正如杜甫所预言的:'不废江河万古流’。”
那场战争之后,无论骆宾王是自杀、被杀还是隐遁,他终究都要离世。关于他的葬地,而后史料记载,一是在他的老家义乌,而第二则是在江苏的南通。明代朱国桢的《涌幢小品》中有《骆宾王冢记》一文:“正德九年,曹某者,凿靛池于海门城东黄泥口。忽得古冢,题石曰:'骆宾王之墓’。启棺,见一人衣冠如新,少顷即灭。曹惊讶,随封以土,取其石而归。籍籍闻诸人,有欲觉之者,曹惧,乃碎其石。尝考宾王本传,文明中与李敬业共谋,起兵于广陵,不捷而遁。通近广陵,而且僻,此岂其证欤?然世所传,谓其落发,遍游名山,今章服俨然,何也?岂嗣圣物革后,宥而勿罪,复逃于释耶?抑人怜其才,故厚其葬而然耶?”此文称正德年间,有位姓曹的人在挖池塘时,挖出了骆宾王的墓。但是为什么骆宾王被葬在了南通?朱国桢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然而在南通挖出骆宾王墓的这件事,却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到了明末,有位叫邵干的人写了一组《骆宾王遗墓诗》,而后他把这个诗投寄给不同的朋友,请他们唱和,此后有四十四人唱和了两百首咏叹骆宾王墓之诗。再后来,有位叫李于涛的人说自己是李勣的第三十七世孙,他家的族谱上记载,骆宾王就是客死南通而埋骨于黄泥口。他的这个说法让后世人认定骆宾王就是死在南通者,但后来南通的黄泥口被海水淹没了。到了乾隆十三年,有位福建人名叫刘名芳,他在冬天水位低时,前往寻找骆宾王墓址,而后找到了残碑和一些骨头,于是他把这些遗物埋葬在了南通的狼山,如今此墓仍然存在,于是就有了我的南通之行。
骆宾王墓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狼山镇狼山风景区。这一程的寻访,我先是到了南京,而后转赴扬州。在扬州时,包下了一辆出租车,那位司机有着颇为罕见的人文素养,因为聊得愉快,索性就包下他的车一路辗转几地,最后让他把我送到了南通。到达酒店给其结账时,按照打表的价格,我多付他两百元,让他走高速快速返回,然而他坚决拒收,称谈妥的付款方式不能变。遇到这样的司机,我也只能用“感动”二字来形容。当天晚上,我用这两百元其中的一部分,喝了盅老鸭汤,让我一路的干咳得以缓解,而那一晚的睡眠,似乎也踏实了许多。
早起打车前往狼山,前去寻找骆宾王墓。从地图上看,整个南通市的地形是南北向长长的一个竖条,我住的宾馆在北边,而狼山却在市的另一端,乘车前往等于横穿整个南通市区。市区处在一片平原地带,而狼山却是平地上拔地而起的一座孤山,在平原的反衬下显得高大而挺拔,远远地就看到了它伟岸的身影。
“入山之门”不知道是不是山门的全称
牌坊前的游客
门票上写着狼山为“江南第一山”
狼山是当地著名的游览区,门口排满了一队队的旅行团,司机说开不到门口,于是请他远远地停在路边,徒步走到售票处。门票70元,进园内向服务人员打听骆宾王墓所在,基本均能告知,看来此墓在狼山比较有名。沿左路游览线前行,穿过山门,山门的形式像座小庙,上悬“五山拱北”,里面是几个卖纪念品的摊位,由此前行100余米,即看到了骆宾王墓的石牌坊。
终于等到了没人的时刻
三墓并排
石牌坊下几个旅行团都争相讲解着骆宾王墓,我只好远远地站着,希望等到没人的时候能拍一张清晰的照片,这还真需要点耐性。等了近20分钟,才抢拍到几张没有人的照片。石牌坊的正中牌匾写着“唐骆宾王墓”,右边为宋金将军墓,左边则是闽处士刘南庐墓,原来是三人合葬之墓。沿牌坊前行20米,拾阶而上,即是三人合葬墓,整个墓体嵌入山崖中,右边的石墙上嵌着骆宾王墓的简介,石牌坊马路对面的花墙上嵌着江苏省文保单位的铭牌,上书“骆宾王·金应·刘南庐墓”,我方知与骆宾王同葬者乃金应与刘南庐,然此二人事迹我却不了解,待回去详查之。
来到了平台之上
骆宾王墓简介
出园回车上,原定让司机送我到常熟,然此时其却称只去过一回,不清楚路如何走,而帮我换另一车,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一会儿又改变了主意,但不想去肯定有不想去的道理,于是同意了他的提议。他把车停在了另一个熟人的出租车旁,此人直言不打表,并报出了一个价格,我说可以接受,他马上又说需要再加往返的过桥费,这让我有些不悦。打的付过路、过桥费均是单程,其如此要求有些过分。昨晚我给扬州司机回程高速费200元,他却说几十元就够,我直言这二百元是对他的酬谢,因为他一路帮我打听具体地址,这区区200元不足以酬谢他的热心。而今日这种必须要我支付的姿态我却不能接受,直称自己觉得太贵,请他将我送到长途车站。我在此站仅等了一刻钟就乘上了到常熟的中巴,票价30元,这个价格还不足出租司机所要的十分之一。
文保牌在墓对面的墙上
平地而起的狼山
骆宾王因为跟着徐敬业造反,而后史书对他的记载均有贬抑之词,再后来,他又成了未恢复唐王朝正统地位而牺牲的英雄之一,被夸了一千多年后,随着一场政治运动,他又变成了反面人物。郭沫若编了部历史剧,名字叫《武则天》,因为武则天被吹捧成了法家人物,按照两分法,这个世界除了好人就是坏蛋,既然武则天成了好人,那么凡与之作对的都成了坏人。骆宾王跟着徐敬业造反,到这个时代也就成为了反面角色,而郭沫若曾专门写过一篇《我怎样写〈武则天〉》,其在文中称:“骆宾王,作为反面人物来处理,我并没有冤枉他。他的确是文人无行。《旧唐书》本传说他'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他做长安主簿时,又因为受贿遭到谪贬,并且还坐过牢。他终生沦落在下僚,因而有怀才不遇之感,而总想飞黄腾达。”
看来盖棺也不能定论,总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让古人也时而为正角,时而为反派。而那著名的《讨武曌檄》,郭沫若也只认为文采漂亮,而内容没什么价值:“骆宾王的五言诗做得很好。讨武后的檄文更是脍炙人口。檄文的笔调很铿锵,但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说话,而是赤裸裸的争夺政权,对于武后的责骂多无根据,实在没有思想内容。这也就是徒有才艺而无器识的一个物证了。”
同样一个人,不同的时代可以随意地做出不同的解读,而我面对的出租车司机,也同样是一样的行业,却因为驾驶者的不同,而让我也变换着不同的态度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