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说我听:你知道的“活到老,学到老”,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自隋炀帝创建科举考试以来,允许考生终生应试,只要你学富五车,有足够的毅力,那么是可以一直考取功名的。
正是因为没有年龄的限制,科举史上出现了很多老人应试的情况就不鲜见了,同时,为这些老年考生而感动,皇帝也会免试一些环节,俱加赏赐,也是常有的事。
“五老榜”就是唐昭宗光化四年(公元901)的一次“高考”发生的事,唐昭宗非常同情这些老人考生,破例免除“吏部铨选”的环节,当即授予官职。这一年上榜的二十六人进士中,就有五位年过五旬的大龄考生。他们是考生王羽希七十三岁,刘象七十岁,柯崇六十四岁,郑希颜五十九岁,曹松五十四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明末人谈迁在《枣林杂俎·圣集·科牍》中,记述了不少明朝的大龄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其中就提到刘珠、董又莘。刘珠是荆州人,与内阁首辅张居正是“湖北老乡”,关系很好。但刘珠一直考了36年,至66岁时才在张居正做主考官那年上榜,考中进士。
清朝是科举制度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很多尊老敬老的高考政策,如年满70岁的老秀才可援例成为岁贡生,会试3科以上不中的举人可通过“大挑”选拔做官。于是,清朝的耄耋及第者屡见不鲜,甚至连百岁老叟让曾孙打着灯笼送考的都有。
据清代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二笔》中记载,广东顺德老秀才黄章参加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乡试时已102岁,他提入考场的灯笼是由曾孙引导入场的,上面写了“百岁观场”四个大字。
像黄章这样的超高龄考生在清代并不少见。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会试中,地方各省上报70岁以上参加考试的考生多达122人,其中80岁、90岁以上,并考完了三场的考生有92人。
乾隆皇帝为这些老年考生而感动,“俱加赏赐”。他曾多次赏予老年考生功名,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江西乡试中,兴安县99岁考生李炜,三场坚持考完仍未考中,乾隆听说后特“赏给举人”。
这些记录下来的高龄考生,都是科举的成功者。更多的还没有记录下来,沉没在考的路上。
所以,“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真难呀。
不然,我们怎么会,念念不忘“人生四喜”: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